3月9日,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了中国医生的一项关于成人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死亡的临床过程及危险因素的队列研究。
这篇研究中纳入例住院患者的研究数据(年龄≥18岁,其中医院,56医院,出院例,死亡54例)。
得出了死亡病人的危险因素,以及重症患者从发病到病毒转阴的时间等关键性结论。
新冠病毒排毒时间最长37天
那什么是病毒排毒?
该研究首次报告了病毒排毒时间,所谓“病毒排毒时间”,就是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并继续繁殖的时间。在流感中,排毒期越长越可能导致死亡。
文章研究数据表明,在例存活(目前已出院)患者中,可检测到的新冠病毒中位排毒时间为20天,最少在8天,最长病毒排毒持续时间为37天!
而在54名死亡患者中,发现直至病亡,患者体内仍可以检测到新冠病毒。
领衔作者曹彬教授在文章发表后接受《柳叶刀》的采访中,也表示20天(中位数)这个数字颠覆了对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毒排毒时间的想象。所以这有可能是这次新冠病毒杀伤力大的原因之一。
这个研究结论的意义是什么?
曹彬教授表示:对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抗病毒治疗是必须的。而且,要想减少病毒复制,缩短病毒排毒时间,未来采用可能有效的办法包括:
一、采用更强的抗病毒药物;
二、早用抗病毒药物;
三、两种或以上有效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但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所以,本研究为中国的科学家、中国的临床医生,以及全球的科学家、全球的临床医生的启示。
(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外景,图需要明确——病毒排毒时间不应与自我隔离时间混淆。
该研究得出病毒排毒时间最长37天,是指明确感染了病毒,病毒在患者体内的继续繁殖的时间。而不是指需要公众自我隔离37天,不能混淆。
该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3个致死因素!
该研究显示与存活患者相比,死亡患者多为老年人(平均年龄69岁与52岁相比较);入院时SOFA评分升高;并且血液中的D-二聚体亦出现升高(凝血指标)。
1、年龄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死亡跟年龄有很大关系,此次新冠肺炎中也不例外。
研究认为年龄的增长会影响免疫调节功能,使炎症反应加剧。二者会促进病毒复制并延长炎症反应时间,从而对心脏、大脑和其他器官造成持久性的损害。
2、SOFA评分
SOFA评分可以理解为,对患者整体身体状态的一个打分。是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肾脏、肝脏和凝血系统进行评分。
它能区分单个器官衰竭的程度,这样可使评分能广泛应用,并促进不同来源患者之间的比较。
SOFA评分越高,器官功能不全发生率和病死率越高。它与病死率有很好的相关性,是预测ICU病死率有用的工具之一。当SOFA评分≥2分,可认为患者存在器官衰竭。
3、D-二聚体
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
研究者发现,患者D-二聚体>1μg/L与其死亡率存在联系。高水平的D-二聚体会影响感染/败血症患者在未来28天内的病死情况。
随着我们对新冠病毒的研究,也进一步对其各方面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国国内疫情在逐渐平稳,大家紧张的心情也都放松下来,甚至逛超市的人明显增多,但我们依然要注意防护。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去超市应注意以下问题
●进入超市必须佩戴口罩。
●尽量避开人多拥挤的地段和地方,尽量避免乘坐厢式电梯。
●进入超市前,自觉配合工作人员接受体温检测。
●人与人之间至少保持一米以上的间距。
●尽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