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到了清明节才思念老人,平时我们就因该多了解一些老年人疾病的特点,多给予一些关爱。老年病并非老年人特有的疾病,而是老年人容易罹患的疾病,与普通疾病的表现不一样,有着如下的特点:
(一)多病性
指同一老人常有两种以上疾病同时存在,例如不少老人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而他们同时又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兼有肾功能损害,这从临床上可以发现,从尸检中则更加常见。北京报告,64例80岁以上患者尸检的结果,竟无一例为单一脏器病变,虽然大部分脏器病变并不致命,但当某一脏器功能减退时,其他脏器的病变必然影响全身抵抗力,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在防治老年人疾病时应予注意。其次,同一脏器易发生多种病变,以心脏为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肺心病、传导系统或瓣膜的退行性病变可同时存在。由于同一人患有多种疾病,在症状和体征方面相互影响,必然使临床表现变得更为复杂和不典型。
(二)不典型性
老年人的多病性是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原因之一。同样的症状在不同年龄的考虑的诊断可以不同,例如烧心痛,在青年人以溃疡病为可能,而老年人则以食管炎为多见;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年龄组中可以表现不同,例如肺部感染,在青年人患此病时表现为高热、咳嗽,而老年人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低,或突然昏迷。因为老年人敏感性降低,自觉症状轻微。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低,发热不如年轻人明显,甚至在严重感染时也是如此;对冷的反应也差,容易发生慢性烫伤。老年人对疼痛的反应较差,有剧烈疼痛的疾病,如心肌梗死、肠穿孔、骨折等可能仅有轻微不适或全无感觉,无痛性心肌梗死也多见于老人。急性阑尾炎或胆石症发作的症状不多,但可引起穿孔及腹膜炎,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特点是大溃疡,可以突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肺炎在我院的统计中居死亡原因首位,往往因症状不典型而未被及时发现。因此,在老年人的医疗照顾中,仔细的观察、客观检查,尤其体温、脉搏、血压及意识的观察极为重要。
(三)发病快、病程短老年人脏器储备功能低下,一旦应激,病情迅速恶化,原来处于勉强平衡状态的某些脏器功能,容易在发病后迅速衰竭。
(四)易有意识障碍
高龄患者不论患何种疾病,都容易发生意识障碍,与老年人脑血管硬化、血压改变、感染、毒血症和电解质紊乱等因素相关。据报导,70岁以上老年人17%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其脉压差可达60mmHg。意识障碍的出现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多困难。经验丰富的老年科医生在分析老年人意识障碍时,必须排除医源性因素,如服用安定药、抗忧郁药等所致的作用。
(五)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老年人脏器呈萎缩状态,由于口渴中枢敏感性降低,因此饮水量不多,轻微的原因即可引起水和电解质失调。老年人脱水可有缺水性脱水与低钠性脱水,缺水性脱水时血压尚可维持。周围循环衰竭症状少见,但由于细胞内水分丢失可引起脑细胞失水,容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由于老年人口渴感觉不灵敏,因此老年科医生提醒您在照顾老年人时更应注意舌的干燥与否、皮肤弹性,以及有无少尿或体重减轻。老年人患肿瘤、中枢神经疾患或肺疾病时,可有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慢性缺钠性脱水。老年人肾处理钾的能力减低,如有腹泻或呕吐,容易产生低血钾,如因便秘而使用泻药或用利尿剂,必须小心防止失钾,而肾功能减退伴有感染时,又容易发生高血钾。肾功能减退比较隐袭,不作化验很难发现,对老年人肾功能变化应予格外警惕。
(六)容易发生全身衰竭
所谓“老死”实际并非无病,高龄老人活动能力减退,长期卧床,逐渐食欲减退,饮水的量也见减少,已知此类老年人的血钾、血钠较低,尿素氮较高,而血清白蛋白较低,各脏器虽未明显衰退,而内环境的稳定性已有改变,器官储备功能下降,机体免疫力也较青年人低,一旦受到外界应激因素,如感染或创伤,器官的损伤可以序贯地发生2个或2个以上的器官功能衰竭,如累及心、脑、肾、肺等4个以上的器官损伤,治疗极为困难,预后恶劣。
(七)容易发生后遗症和并发症
老年人患病后容易产生后遗症和并发症。由于长期卧床,可以引起坠积性肺炎、便秘,也可引起肌肉萎缩和体位性低血压,也可以引起肢体挛缩、骨质疏松、褥疮、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对此均应作出早期预防措施,例如勤翻身,清洁皮肤,腹肌及肢体肌肉的按摩等。近年来已注意到老年人容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并发症常是引起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很高。
(八)对治疗的反应不同
同样的一种药物治疗,在青老年之间的反应不同,老年人的耐受性低,容易出现副反应,并且个体之间的差异也较大。
因此做一个好的老年科医生并不容易,不但需要专科的知识,更需要考虑这些错综复杂的联系,不但要考虑疾病,更需要考虑生病的作为一个整体的人。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