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
支原体肺炎
小儿肺炎
肺炎严重吗
坠积性肺炎

鹿野马克思写资本论为什么不创造价值

摘要

简单的说,按照马克思的相关分析,从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劳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独立于这个过程之外的从事简单商品生产的劳动者只创造价值不创造剩余价值,其他的劳动者,无论是不依附资本的脑力劳动者还是自然经济下的体力劳动者,都既不创造价值也不创造剩余价值,但是其同样创造使用价值。你现在明白马克思写《资本论》为什么不创造价值了吧?你创造价值吗?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周年,中国举行了很多纪念活动,也有不少国际知名学者进行讲学。像一位知名学者大卫?哈维在讲《资本论》时就强调,无论是马克思写《资本论》,还是自己研究《资本论》,都不创造价值:

这段话本身并没有错误,但是并没有把这个问题讲清楚。导致不少人误认为马克思主张创造价值的劳动只有工人和农民等直接生产产品的体力劳动,所有的脑力劳动都不创造价值,甚至认为所有的脑力劳动者都以剥削剩余价值为生的。其实这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解释是大相径庭的。笔者今天就在这里简单讲一下这个问题,也算是帮助大家复习一下相关常识吧。

一、《资本论》中的价值是什么?

首先要弄明白一件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中的价值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价值不是一回事。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价值”是什么意思呢?一般的说,日常生活中我们说一个物品有价值,大体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就是说这个物品有用,但是马克思认为,物品有用并不等于物品有价值,只能证明其有被使用的价值,简称为使用价值。第二种含义是这种物品能够卖出钱。但是马克思认为,物品能卖出钱,也同样不能证明这个物品有价值,只能证明其有被交换的价值,简称交换价值或价格。

也就是说,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价值”,其实是对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中的“使用价值”和“价格”这两个概念,并不是对应“价值”的概念。

那么马克思所说的“价值”是什么意思呢?想必大家在中学里就多多少少学过一点,也就是说“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者简称“商品中的劳动”。这个概念其实包括两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价值是一种劳动。第二个要素是并非所有的劳动都有价值,只有生产商品的劳动才有价值。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我不赞成马克思这个概念。当然可以不赞成,但是这个概念是讨论的前提和出发点,因为我们今天讨论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中的价值而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价值。这就好像《红楼梦》当中的“经济”,指的是我们今天日常生活当中的“政治”。你也可以不赞成这个概念,但是在讨论《红楼梦》当中的“经济”时,就必须按照人家的原意来讨论。这与你本人的看法没有任何关系。

下面我们继续回到原点。既然价值指的就是生产商品的劳动。那么,理解价值的前提就必须要理解商品是什么意思。大概也是这个缘故,所以马克思在《资本论》一开头就首先介绍了商品的定义:所谓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也就是说,商品必须具备两个要素,第一是它必须是劳动的产品,第二是它必须是用于交换的。

注意,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中的商品概念,而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商品概念。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商品概念指的是能卖出钱的东西。也就是所有可以用于交换的东西,都可以被称之为商品。这个概念要比马克思主义下的商品概念更加广泛。

比如说,土地(指未开垦的各种土地,下同)可以卖出钱。所以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可以把土地称之为“商品”。但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中,土地并不属于商品,为什么呢?因为土地不是劳动产品,是一种自然物。用于交换的自然物并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当中的商品。所以,土地当然也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资本论》第一卷便明确指出,未开垦的各种土地和空气一样,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同样的道理,依据马克思对商品的定义,也并非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有价值。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或曰商品才具有价值。

比如说,一个农民生产了粮食。那么这些粮食有没有价值呢?答案是,不一定。如果要是这个农民把粮食用来卖了,用于交换了,那么这些粮食就具有价值。假如农民把这些粮食自己吃了,或者送给家人,或者送给其他人吃了,并没有用于交换,那么这些粮食也就没有价值。其中,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还特别指出,用于交地租的粮食不是商品,所以没有价值。当然,这些情况下,粮食的使用价值是不变的。

所以,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框架当中,并非所有的劳动都创造价值,仅仅是生产商品的劳动才创造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的定义决定的,和究竟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没有任何关系。

二、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

以上就是《资本论》前三卷中对于劳动创造价值的简单分析,接下来我们要进入《资本论》第四卷。在这卷里边马克思详细讨论了各种各样的劳动是否属于生产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问题。包括大卫?哈维所举的弥尔顿写《失乐园》的例子也在这一卷当中。

有的朋友可能又问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不是就三卷吗?答案是错误的,马克思生前只出版了资本论的第一卷,后来恩格斯又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的第二三卷。剩下的部分是马克思与恩格斯生前并未出版的,称之为《资本论》第四卷,又叫《剩余价值理论》。这一部分在前三卷基础上结合学术史更深入的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也被后人称为“历史部分”。恩格斯就曾经指出过,马克思有两大发现,一个是唯物史观,一个是剩余价值理论。但是今天很多人在讲《资本论》时只讲前三卷,所以很多概念就搞不清楚了。

在这里,马克思首先举了一种有代表性的劳动,也就是做衣服的裁缝。这种劳动创造不创造价值呢?答案和农民生产粮食的劳动类似,不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说,在资本家服装厂里的裁缝显然是创造价值的。因为它生产的服装是商品。就有点类似于农民生产粮食然后卖出去的情况。而一个人自己做衣服或者给自己家人做衣服是不创造价值的,因为它生产的服装不是商品。就有点类似于农民生产粮食,然后自己吃或给自己家人吃的情况。如果是帮助朋友或者其他人做衣服也类似农民生产粮食然后送给别人,这种劳动不是生产商品,所以不创造任何价值。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请一个裁缝来给自己做衣服,这种劳动创造不创造价值呢?这要看是一种什么情况。如果要是请的这个裁缝是资本家缝纫公司雇佣的裁缝,你是付款给资本家。那么这样的一种劳动就属于是生产商品,实际上只不过是把劳动的场所从服装厂变到了自己家里而已。你表面上购买的是他做衣服这种劳动,实际买的是他生产出来的衣服这种商品。所以这种劳动是创造价值的。

相反,假如这个裁缝是一个独立的裁缝,并没有受雇于资本家,那么你请他来做衣服,就不属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所以这种劳动是不创造价值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四卷之中详细的解释了这个问题,强调购买独立裁缝的缝纫劳动,是为了取得其提供的服务来满足穿衣的需要,也就是购买的是使用价值。这种劳动并没有凝结在商品当中,不是作为一种物而存在,而是作为一种活动而存在。因此其形式上和资本家雇佣的缝纫劳动是完全相同的,但是性质是根本不同的:

当然,这两种劳动都是创造使用价值的,而且在创造使用价值方面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我们讨论的是创造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价值而不是日常生活当中的价值。这就好像前面我们提到过的农民生产粮食自己吃或者送给别人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完全可以说这些粮食是具有价值的,但是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下就没有价值。再说一遍,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价值不是一回事。

也就是说,考察一种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不应该看这种劳动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而是应该看这种劳动是否属于商品经济乃至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如果要是其属于这个总过程当中,那么就创造价值乃至创造剩余价值,如果要是不属于,那么这种劳动就不创造价值。

三、为什么创造价值是一种不幸?

明白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分析日常生活当中的脑力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了。马克思强调,判断脑力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应该看它是一种独立的服务生产,还是受雇于资本家的商品生产活动。

比如说,马克思指出弥尔顿写《失乐园》不是商品生产,虽然也可以卖钱,但是人们购买的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服务。相反,如果要是受雇于书商的一位作家写了一本书。那么,他这种劳动就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因为这本书是商品,写书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两种劳动表面上看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其实质的性质则是截然相反的:

那么,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前三卷当中为什么没有把脑力劳动纳入到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当中呢?马克思在第四卷当中指出,主要是因为这些劳动在生产当中的比重太小了,所以没有必要展开讨论,并不是说这些劳动不创造价值: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如果要是不直接生产商品的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当中占据很重要的比重情况下,那就必须需要讨论了。在这里,马克思还特别举了一个例子,也就是运输劳动。表面上看,运输劳动并没有直接生产商品,丝毫没有改变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实际上其本身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总过程的一个环节,所以这个领域的劳动也体现在商品之中,属于生产劳动的一部分,也是创造价值的:

所以,马克思说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创造价值是一种不幸,自己写《资本论》不创造价值是一种幸运,并不是说因为自己写《资本论》是脑力劳动,那些创造价值的人是体力劳动,所以自己能参与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是一种幸运,而是说自己写《资本论》的劳动并没有被纳入到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当中,并不是资本家赚钱的工具是一种幸运。

同样的道理,大卫?哈维讲《资本论》不创造价值对于大卫?哈维是一种幸运,并不是指大卫?哈维从事的是脑力劳动,而是指大卫?哈维的这种劳动并没有被纳入到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当中。假如是新东方考研辅导班讲《资本论》,那么就是创造价值的。因为其受雇于资本,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这对于那些考研辅导班的政治老师来说就是一种不幸。

四、你创造价值吗?

有些朋友们可能会说,如果我还是认为所有的脑力劳动都不创造价值呢?当然可以,但那只是你的观点而不是马克思的观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四卷中曾经专门强调,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只要是受雇于资本家生产总过程的雇佣劳动者,都创造价值与剩余价值。原话是这样的:

附带说一点题外的话,现在很多人误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商品作为研究的中心是推崇商品经济与价值等一系列概念,其实恰恰相反,马克思写《资本论》正是为了批判这些东西,因为其是资本主义的基础。《资本论》在开头就指出了这一点:

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社会是一个不存在商品的社会,所有的劳动都是像春蚕吐丝一样,不是为了创造价值,而是为了自我实现。也就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结尾引用的那一段摩尔根的名言:

当前,我们并不具备消灭商品经济的条件,甚至还有必要允许一部分私营和外资经济的存在。但是并不等于这些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应该无限的发展,更不等于所有的劳动都应该被纳入到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当中。

特别是,很多脑力劳动更不应该变成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与创造价值的一个环节。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劳动只有不创造价值时才能有更高的使用价值产出。这就好像弥尔顿的《失乐园》和马克思的《资本论》绝不可能在资本操控的写作工厂当中产生,今天资本控制的范冰冰和小鲜肉们也绝对拍不出来《上甘岭》、《地道战》这种文艺经典。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

简单的说,按照马克思的相关分析,从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劳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独立于这个过程之外的从事简单商品生产的劳动者只创造价值不创造剩余价值,其他的劳动者,无论是不依附资本的脑力劳动者还是自然经济下的体力劳动者,都既不创造价值也不创造剩余价值,但是其同样创造使用价值。

你现在明白马克思写《资本论》为什么不创造价值了吧?你创造价值吗?

察网编辑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专家讲解补骨脂注射液的副作用
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jiej.com/fyyzm/228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