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
支原体肺炎
小儿肺炎
肺炎严重吗
坠积性肺炎

肺炎链球菌肺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泡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jingyan-392913.html

男了35岁,劳累后发热、咳嗽、咳脓性痰了天,呼吸困难1天。查体:T38.9°C,R30次/分,口唇发绀,右下肺叩诊呈浊音,呼吸音略低。引起该患者低氧血症的主要机制是()

A.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B.肺泡通气量下降

C.生理无效腔增加

D.弥散功能障碍

E.通气/血流比例失衡

正确答案:E.通气/血流比例失衡

答案解析:肺炎链球菌肺炎可能性大,此时患者缺氧产生低氧血症,最主要的原因是通气/血流比例失衡(E对),因为肺组织发生病变时,由于病变轻重程度与分布不均匀,使得各部分肺的通气与血流的比例不平衡,造成严重的肺泡通气与血流的比例失调,导致肺换气功能障碍。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A错)见于呼吸肌麻痹、肺和胸廓的扩张性变化,以及气胸等引起的肺扩张受限性疾病。每一次呼吸的肺通气量,能进行有效气体交换的部分称为肺泡通气量,另一部分为生理无效腔。

肺泡通气量下降(B错)见于肺通气量下降,如各种阻塞性通气障碍,和(或)生理无效腔量增大,且与呼吸频率、呼吸深度有关,深而慢的呼吸有利于增加肺泡通气量,该患者呼吸频率明显增快,会出现肺泡通气量下降,但非造成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

生理无效腔(C错)生理情况下为解剖无效腔;病理情况下,为肺部无效腔和解剖无效腔的总和。解剖无效腔与个人体重相关,为定值;肺泡无效腔增加见于肺栓塞及各种疾病引起的肺血流量下降,反应肺换气功能。

弥散功能障碍(D错)多见于肺纤维化、肺水肿、ARDS等以呼吸膜增厚为主要病理表现的疾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jiej.com/fyyzm/99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