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是马克思倾其一生心血完成的一部科学巨著,说它是科学著作,是因为它第一次系统地揭示出了资产阶级大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它被全世界工资劳动者阶级奉为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融合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为一体,是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百科全书,是人类思想史上不朽的理论丰碑。今天,依然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固有的从未变易的本质矛盾,让全世界有识之士把寻找破解危机金钥匙的希望再次转向了它——人类良心的承载者——马克思的《资本论》。
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商品由于被计量的物的性质不同,部分由于约定俗成,所以商品尺度有所不同。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但是这种有用性不是悬在空中的,它决定于商品的属性,离开商品体就不存在。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详细的介绍了何为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具体的实物上,他所强调的是使用价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比如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受对别人的服务,或是对他人的非物质劳动这些都是有使用价值的。因为各种物有了使用价值,所以,物与物之间的交换会产生一种关系或是比例即交换价值。由于交换是一个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因此交换价值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这种偶然性中包含必然性。某种一定量的商品必定是能够找到互相代替的或同样大的交换价值的其它种商品。由此可见,第一,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第二,交换价值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即它只能由外部的别的东西来度量。注入马克思所举的例子,一夸特小麦,总能同x量鞋油或y量绸缎或z量金等等交换。我们所讨论的物,商品,均是由人来进行加工生产的,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把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那么也就是把那些使劳动产品成为使用价值的物质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它们不再是桌子、房屋、纱或别的什么有用物。它们的一切可以感觉到的属性都消失了,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没有一个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如果物没有用,那末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也就不形成价值。
读了资本论第一卷我对商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首先,“商品”不再是我印象中摆放在商店橱柜中或淘宝网窗口里的物品,它还可以是理发师的服务,甚至可以是流通中的货币。其次,在读到“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还有就是,我对马克思认识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在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并不仅仅是一味地说,而是从各个方面让人理解从而接受他的观点。因此阅读这本书让我受益良多。
—END—北京中医治白癜风医院哈市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