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此前,马克思已经进行了多轮创作。(为了《资本论》,马克思写了多少手稿?(一))到第一卷出版之际,马克思设想中的《资本论》包含四册:
第一册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三册总过程的各种形式。
第四册理论史。
现在,第一卷(第一册)已经出版,而马克思的面前摆放着-65年间所撰写的第二册、第三册的最初手稿。照理说,接下来就应该按顺序整理出版第二、三册,并撰写第四册了。
然而,马克思的写作总是不按套路进行。此后将近二十年,马克思一直在写,却始终没有写完第二、三册,只留下了一批错综复杂的手稿。
想要进入《资本论》手稿的“探案之旅”,你需要先做一个深呼吸。
19世纪60年代的《资本论》第三册手稿
在几轮写作中,马克思总是先写第三册,再写第二册,所以先说第三册。
前文说过,年夏天到年底,马克思已经创作了第三册第一稿。这部手稿篇幅巨大,内容相对完整。马克思生前只留下来这一份《资本论》第三册的完整手稿,因此,这个“第一稿”也是第三册唯一的、完整的一稿。
从年6月底到年春,马克思反复修改第三册开头部分(“第一章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陆续写下四份草稿。同一时期,马克思还针对利润率规律和级差地租的问题,留下两份小幅手稿。
从以上手稿可以看出,马克思对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问题反复思量,但很难做出令自己满意的分析。年下半年,马克思又留下两份关于成本价格、利润率、剩余价值率的手稿(两份手稿都涉及第二册的资本周转问题)。在两份手稿中,篇幅较短的一份大约写于年夏天,篇幅较长的一份则可能是从更早的时候开始的,至年底完成。
显然,第三册的写作没有真正结束,相关研究还没有定论。
19世纪60年代的《资本论》第二册手稿
与第三册只有完整的一稿不同,第二册有完整的两稿:第二册第一稿大约写于年上半年;第二册第二稿则写于大约年秋,或年至年——对此手稿的写作时间,MEGA不同卷次的编者也有不同观点。
为什么马克思对第三册只是修改开头,对第二册却从头到尾重写一稿呢?笔者结合恩格斯的相关叙述,认为过程可能是这样的:
年中旬,马克思在着手修改第三册开头后不久,打算也对第二册做一定的修改。此时,他还没有打算重写第二册全稿。这年秋冬,马克思留下两份小幅手稿:先是重写了第二册第一章开头,然后为做了一份第二册引文摘要。不要忘了,马克思同时还在进行第三册的相关研究和写作。
年春,也就是在马克思对第三册开头的修改告一段落之后,他回过头来,对第二册进行较为系统的修改,写了一份篇幅不短的新的手稿。这份手稿具有比较高的完成度,内容为第二册第一篇和第二篇的前面几章,几乎是可以直接付印的样子。但是,这份手稿显然还不是完整的第二稿。
重点来了:可能是由于同期相关研究和思考的进展,马克思没有接着上述手稿把第二册改完,而是另起炉灶,新写下一份完整的第二册手稿,即第二稿。这份手稿共多张,最迟完成于年中旬。
看起来,相比于第三册,第二册的完成已经是指日可待了。
19世纪70年代的《资本论》手稿
19世纪70年代初,由于《资本论》第一卷再版、法文版以及个人健康等原因,马克思基本中断了《资本论》第二、三册的写作和修改。但是,第三册涉及的利润率和剩余利润率问题仍然牵动着他的思考。在-75年间,他断续留下了若干相关的小份手稿。年5-8月,他留下一份《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数学分析》手稿,篇幅稍长一些。此后三年,他又陆续写下三份片段性手稿,涉及地租、剩余价值率、利润率、资本周转、利息等问题。
然而,这些零散的手稿始终没能构建出一个新的整体,马克思始终没能系统地重写和修改《资本论》第三册。
第二册的情况好一些吗?未必。年,马克思重新回到第二册的写作任务上来。他将之前留下的一系列手稿重新整理编号,正式启动新一轮写作。然而,马克思迟迟没有完稿交工,而是再次陷入无尽的研究和修改。到年为止,马克思反复修改第二册第一篇,留下三份全稿、四份片段。此外,还写下一份以第三篇为主的手稿。
这些手稿表明,马克思对《资本论》若干重大问题的探索,一直持续到生命的尾声。
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马克思打算将第二、三册作为《资本论》第二卷出版,然后将第四册即理论史作为第三卷。但是,马克思并没有来得及写第四册。第二、三册的这些驳杂的手稿,闪现着马克思极端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永不止息的探索热忱。
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以马克思的上述手稿为基础,经过艰苦的工作,于年编辑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第二册)、年出版了第三卷(第三册)。读者并不知道的是,第二、三卷的主体内容,早在其出版前十五年、甚至三十年便写好了。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