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看,是亿神经元相互协作形成的神秘显现,凯文凯利在《失控》一书中用“涌现”这个词描述这种现象。意识活动包括觉醒和意识内容两方面。当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和大脑皮质的广泛损害可导致不同程度觉醒水平的障碍,而意识内容变化则主要由大脑皮质病变造成。
在临床上意识障碍的病人较为常见,最常导致意识障碍的原因包括脑外伤、脑血管病及缺血缺氧性脑病。我们在临床上治疗昏迷病人的策略是去除患者病因,尽可能挽救、修复神经组织功能,利用各种刺激加强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同时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昏迷病人作用有限,但是有相关文献表明,一些药物存在一定的积极作用。
1.营养神经药物,如神经节苷脂、脑苷肌肽和鼠神经生长因子等,神经元是不可再生组织,但是神经轴突可以再生,营养神经药物通过提供神经生长材料,促进神经的生长,对于昏迷病人有一定积极作用;
2.其次是阿片类受体拮抗剂,如纳洛酮、纳美芬等,可拮抗抑制性神经冲动的传递,有促醒作用,用法用量:纳美芬0.1mg静脉注射,qd;纳洛酮0.8mg+5%葡萄糖溶液mlqd;
3.金刚烷胺有促醒作用,可加快脑损伤后意识恢复,具体机制不明,可能是由于改善脑组织神经冲动的传导,常规用量mg,bid;
4.某些重要对意识障碍存在一定作用,比如安宫牛黄丸有促醒作用,一般每天1粒。
物理治疗
1.高压氧治疗高压氧可挽救濒临死亡的神经元,改善脑代谢,激活氧化应激起到保护作用,对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者尤其重要,一般认为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高压氧治疗,每天1-2次,每次60-90min,持续治疗1个月,对于神经系统损伤严重的病人可进行以更长期的治疗。
2.保持坐位,相关研究表明在白天让患者持续保持坐位,可刺激患者神经神经系统,促进昏迷患者苏醒。
3.电、磁等刺激,包括直流电刺激、经颅磁刺激、右侧正中神经刺激等,这些刺激可以刺激网状上行系统,改善大脑的传导,维持醒觉。
4.生活当中各种感官的刺激,比如家人的互换,给病人看之前喜欢看的节目、给病人品尝各种饭菜、饮料等。这些感官的神经传递,对于促醒也有一定的帮助。
神经调控治疗
以脑深部电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DBS)和脊髓电刺激(spinalcordstimulation,SCS)为主要代表。DBS放置的靶点位于中央中核-束旁核复合体为核心的中央丘脑区,通过对意识的关键整合区持续刺激,增强与意识相关的脑网络活动。SCS是通过在颈髓C2-C4阶段放置电极,脉冲刺激经过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传至大脑皮层,增强意识冲动及脑电活动。
进行这种手术前,首先对患者的脑功能进行评估,提高手术成功率。患者适合手术的标准:
1.脑损伤导致的持续意识障碍,病房在3个月以上;
2.符合患者意识水平处于微意识状态;
3.脑干诱发电位至少一侧完整;
4.时间相关电位MMN、p其中之一存在。进行这种手术,恢复到清醒的成功率为30%-50%之间。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可预防患者并发症,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之后的生活治疗。
1.早期肢体摆放、关节转移及关节活动度训练:鼓励患者健侧卧位、适当患侧卧位、多保持坐位,避免仰卧位;在家属或治疗师的帮助记性翻身、体位转移;肢体瘫痪的关节一般,每天保持2-3次的活动,活动范围应在正常范围的2/3。
2.肌力训练及痉挛康复:对瘫痪肌肉进行针对训练,瘫痪肌肉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以及痉挛肌肉的被动拉伸,可应用巴氯芬、替扎尼定等药物降低肌张力。
3.吞咽康复及营养管理:饮水实验坐位患者误吸危险的筛查;对不能进口进食的采用肠内营养,定期评估按患者营养状态。
并发症防治
1.骨质疏松:测量骨密度,进行肢体活动训练、减少卧床时间;减少导致骨质流失的药物,对于维生素D水平低着进行补充。
2.肺炎,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必然会出现坠积性肺炎,应当加强患者翻身拍背,保持坐位,有利于痰液可出,如果患者肺炎加重,出现全身感染情况,应当进行痰培养,选用针对性抗生素。
3.关节痉挛:是关节肌肉保持持续拉长状态,维持关节活动度,对已经发生关节挛缩的患者才有支具扩大关节活动度。
4.压疮:摆放适当的体位,定时翻身,应用气垫床或海绵垫。
5.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弹力袜、气压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已经存在深静脉血栓者可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抗凝禁忌症可考虑安装静脉滤网。
持续性意识障碍病人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会消耗掉大量的人力与财力,而意识障碍的治疗手段虽多,治疗效果却差强人意,预后往往取决于脑损伤的程度,对于意识障碍病人的促醒,还需要基础研究的突破与新技术的发展。
CCTV品牌影响力采访刘云涛白癜风扩散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