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
支原体肺炎
小儿肺炎
肺炎严重吗
坠积性肺炎

马一浮的人和字

白癜风诊疗规范 htt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79/

马一浮(—)

马一浮是绍兴东关(现属上虞)人,四岁的时候和在四川做官的父亲回到了老家。

年,马一浮参加县试,这个15岁的少年,在人才辈出的绍兴考了第一名。同时参加考试的有后来大名鼎鼎的周树人、周作人兄弟,他们的排名分别在三佥三十七名和十佥三十四名。和鲁迅比,马一浮比他要小两岁。

马一浮的才学被汤寿潜看中,后来成了汤家的女婿。

马一浮的学问驳杂精深,不只是儒释道无法望其涯岸,就算西学也几乎无所不精,最早引入《资本论》的就是马一浮。

绍兴东关不只是出了个马一浮,还出了个竺可桢。

竺可桢被任命为浙江大学校长不久,想到了老乡马一浮。为了请马一浮前去浙大讲课,竺可桢可以说花了很大的心血。

马一浮书法

民国的学者和现在不同的地方是,不是你喊我,我就去了。

蔡元培先生做教育总长的时候,请马一浮去当教育部秘书长,马一浮干了三个星期,告诉蔡元培说,“我不会做官,只会读书”就辞职不干了。后来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邀请马一浮去当北大文科学长,他也坚决不去。马一浮的这次坚拒,对于中国历史的走向影响是巨大的。如果马一浮欣然上任,陈独秀也就没机会当北大的文科学长,或许后来也就没那么多事。只是历史无法逆转,马一浮也想不到有这样的后果。

竺可桢要让他去浙大讲学,马一浮的要求是不在浙大的编制范围以内,所以课程由他决定,师资身份由他确定。说简单点,就是学校管不了他,他需要独立讲学,传播他的学术思想,这在现在似乎是无法想象的。

那个时候的大学校长权力不小,竺可桢居然答应了他的要求,本来可以顺利开课了,没想到马一浮的身份被卡住了。

马一浮不属于浙大的编制,自然就不能称教授,考虑到自己讲的是国学,马一浮给自己封了个主讲大师的名头,对于马一浮来说主讲大师应该是名至实归。如果知道现在这些乌烟瘴气的各类大师,马一浮打死他也不会把这大师名头套自己身上。

只是大师这身份,未能在浙大的校务会议上通过,大家觉得大师的名头有点装神弄鬼的味道。名不正则言不顺,马一浮的这次讲学无疾而终。

马一浮的学问还是得到浙大这批学者认可的,在确定了“求是”作为校训以后,竺可桢请马一浮为浙大写了校歌。竺可桢他们这批学者还是有水平的,至少知道马一浮是有真学问。看看浙大百年校庆那几个教授写的古文辞,你就知道马一浮担心中国学术的衰落不是没有道理。

我只能这么说,百年浙大传统国学的水平之低,已到了马一浮这辈学者无法想象的程度。

抗战时期,马一浮被蒋介石、陈立夫等请到了重庆,蒋先生还特地请马一浮吃了饭。蒋介石对知识分子不管内心如何,面上还是很尊重。所以不敢给马一浮下指示,而是向马先生请教学问。为了希望马先生能给中国留下几个读书种子,在抗战经济非常困难的前提下,要求马一浮创办书院。

马一浮书法

马一浮的要求是,这个书院得按他的想法办。马先生的想法是什么呢?

书院接受政府的经费,但不接受政府的管理,不在政府教育部门的编制之列。教科书由他决定,老师由他决定,讲课内容由他决定,连招生也有他决定。

总之,无组织、无纪律、无领导。

这样的要求,居然获得了国民政府的认同。

马一浮把学院建到四川乐山的乌尤寺,名为复性书院。

书院对学生的要求也很奇怪,不准当官,不准做生意,唯一的要求就只能做学问。这要求连马一浮的好友熊十力也接受不了,学生没有毕业证,没有学籍,学的都是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到社会上如何生存呢?马一浮认为,只要这些研究透了,自然就有了吃饭的资本。

熊十力本来是马一浮喊来到复性书院做讲师的,既然观念差距太大,实在说服不了老朋友,干脆跑西南联大教书去了。

抗战时期办这样一所不在政府编制内,又要政府给钱的学校,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马一浮本来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从来没考虑过钱为何物,自己的一肚子学问,现在也换不来真金白银,马一浮只能靠卖艺为生了。

马一浮的书法在当时已负盛名,于是干脆给自己做了个广告,告诉社会我没钱了,现在开始要卖字了,谁喜欢我的字,就用钱来买。

只是马一浮卖字也有自己的规矩,不是谁愿意掏钱就卖给你了。

马一浮先说明自己擅长的书体,金文、古籀、小篆、分隶、章草、真、行。由于眼力不好,小楷不写。

内容寿联、招牌、墓志等不写。

而来求字的人必须是和他有过一面之缘的朋友介绍,否则也不写。

当然钱是最重要的,先交钱后交货。

马一浮卖字连蒋介石都知道了,特地自掏腰包捐了书院五万元。

马先生曾有《戏题鬻书启》诗记其事:

恨无勾漏丹砂诀,幸有羲之《笔阵图》。

聊与人间留鸟印,任伊流落满江湖。

这既表现了马一浮对自己书法的自信,也显示了在现实面前的无奈。

临解放的时候,马一浮没有随敬重他的蒋介石去台湾。在蒋介石的眼里,马一浮是一代大儒,而在马一浮的心中,蒋介石并不是他认可的明君。

马一浮书法

年,马一浮被赶出居住的杭州蒋庄,第二年因病去死。

死前,马一浮似乎比好友李叔同看得更开,连悲欣交集都没有,留下“临崖挥手罢,落日下崦嵫”的诗句,这85年的人生从此谢幕。

马一浮他们这一代,应该算是中国最后的知识分子,人生悲喜都在49年为分际。这代人唯一遗憾的,就是没有留给后人这巨大变化后的人生感悟,或许这才是他们最重要的人生遗产。

此公号不错,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jiej.com/mxzqgy/3952.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