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静玉
腾讯领投快手,土豆改版成为短视频平台,头部内容向MCN进阶,短视频领域方兴未艾。
3月30日,娱乐资本论线下品牌河豚学院和网易娱乐联合主办了年的第一期线下沙龙,主题围绕着“内容变现新战场,MCN能否成就短视频的钱途”展开,这是时下最热的话题,也是内容创业者们最关心的问题,我们聚集了平台方、内容方、资本方以及MCN方,做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分享。
关于内容公司的进化,MCN的不同模式以及本土化,内容创作者如何借力平台、如何变现,以及资本对于MCN的态度,火星文化CEO李浩、新片场联合创始人陈跃、秒拍副总编辑张文华以及创新工场投资总监高晓虎都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所以,小娱整理了几位嘉宾分享内容的精华版以飨读者,完整版干货也将会在剁椒娱投上公开哦,敬请期待。
火星文化李浩:做内容一定不要忌讳谈钱,
越早谈钱越好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几家MCN的CEO,李浩的分享充满建设性。火星文化在年就入局MCN行业,去年又推出了全新一键分发平台,与短视频领域头部、腰部以及底层内容都有打交道,因此对于行业大趋势,李浩颇有自己的观察。
首先,他将内容创业构筑了一个金字塔,分为5个阶梯,首先是塔基,“目前有家上下的公司是处于金字塔的塔基,这一类的公司有一个比较共同的特质,他们不能自己生产节目,但是节目影响力还不够,因此也不能盈利”;接着,这部分内容中差不多有10%左右进化到第二个阶梯,“比如《不要音乐》,每期在新浪微博上-万的播放量,每期有自己的粉丝群,还没有规模化的变现能力,公司可能有万左右的估值”;再往上,市场估值从万到1亿这个区间上升到1亿到10亿这个区间,“基本上都是细分行业的头部”,这是第三阶梯,代表有关爱八卦成长协会等等;到了第四阶梯则是10亿俱乐部,能够进入这个阶梯的公司,“已经不仅仅在细分行业,而是有创作、运营和商业化领域的综合能力的优势”,最后,而在金字塔的顶端就是“百亿俱乐部”,包括光线、华谊、华策等等,“总结下来他们有两个特点,第一个都是做产业链运营的,没有单独的内容制作公司和内容发行公司,他们是把某一个模块做到行业领先、很强了,然后在全产业渗透”。
要实现升级,必须一关关打怪。
火星文化考量一个内容创作公司的时候,一般有三个维度,创作力、运营力、变现力,一般来说,创作团队都有很强的创作能力,却缺少运营和变现能力,这时候特别需要MCN。
从—年三年时间,做内容创业越来越不容易出头,因为过去几年网生节目的数量增长了将近10倍,李浩认为在这种内容创业环境对于新入局的内容创业者们并不十分友好的情况下,要想取得成绩十分考验团队的运营能力。
为此,李浩总结了一个海陆空传播矩阵。首先,为了使自己节目的覆盖面更广,必须全渠道发行,“覆盖的策略叫空,要尽可能覆盖多的渠道”,其次,一定要在最符合的精准的平台上面做精准的运营和资源撬动,“精准营销就是陆”,第三则是要注重社交媒体的传播,要注重与用户自发的口碑传播,“重视用户的运营和沉淀,这个就是海。”
他认为与国外MCN和短视频市场相比,我们还存在很大的供给侧不平衡,比如国内短视频内容在泛娱乐和垂直领域的比例差不多是五五分,但是在国外,在YouTube上面,泛娱乐内容和垂直内容比例差不多是1比9,国内垂直领域依然存在很大的空白,在这种结构性矛盾下,“还有好多垂直细分领域稀缺优质的内容”,李浩说。
当然,李浩也告诫内容创作者们,流量红利时代已经过去,需要创作者们忘记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