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部骨折是指股骨上段四分之一的骨折,骨折的程度取决于遭受外力的方式,而手术方式的选择基于骨头和软组织受损的情况,以及骨折线的位置。
解剖
髋部的正常解剖
髋关节是一个球窝关节,股骨可以围绕骨盆做屈曲和旋转运动,髋臼部分的损伤,其本身不能被定义为髋部骨折,所以对这部分骨折当采取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
病因
髋部骨折最常见于高处坠落或对髋部的直接暴力。另外一些因素如骨质疏松、肿瘤或长期的应力集中或减弱骨头的质量使得骨折更容易发生。在一些严重的病例,病人可能只是在行走时旋转大腿导致髋部骨折。
症状
病人在髋部骨折后会出现大腿和腹股沟处的疼痛,病人在屈曲或旋转髋关节时会出现不适感。
如果骨折是由疾病引起的骨质量下降引起(如长期应力或者肿瘤),病人会在骨折发生前就因大腿和腹股沟的症状感到不适。骨折发生后,患侧下肢会出现短缩,病人为缓解疼痛会把膝关节和小腿保持在外旋的位置。
临床检查
影像学检查
髋部骨折的诊断一般基于股骨上端和髋部的X线检查。
发生在股骨颈的骨折
在一些病例,病人坠落后感到髋部疼痛,但X线检查看不到骨折。在这种情况下,MRI检查成为一种有效方式,可以看到一些隐匿的骨折。
MRI上发现了X片上发现不了的骨折
如果病人因为医疗条件的限制无法做MRI,也可以做CT替代。但是,CT发现隐匿骨折的敏感度没有MRI高。
骨折类型
通常情况下,我们将髋部骨折分为三种类型,骨折的分型依据股骨上端骨折的位置。
囊内骨折
这种类型的骨折发生在股骨头和股骨颈的水平,一般包含关节囊的损伤。关节囊包裹着髋关节,并具有营养血管来滋养关节。
囊内骨折,发生在颈部的骨折会影响股骨头的血供
粗隆间骨折
这种类型的骨折一般发生在大小转子之间,小转子是一个髋关节的主要肌肉的附着点。股骨粗隆间骨折一般跨小转子和股骨大转子之间的区域。大转子是下肢一个重要的标志,可以在皮下触及,而且,大转子还是一个重要的肌肉附着点。
粗隆间骨折,这部分骨折一般不影响股骨头的血供
粗隆下骨折
这种类型的骨折发生在小转子以下,处在小转子下2英寸到小转子的区域。
粗隆下骨折:这种类型的骨折一般骨折线会很长,或者有大小不一的骨折块
在一些更复杂的病例,骨折可能会涉及更多区域,这时候,手术修复成为选择。
治疗
注意事项
一旦髋部骨折的诊断确认,病人的全身状况评估和医疗条件需要进行评估。在一些病例当中,一些病人因为健康状况不佳不宜进行手术。在这些病例,病人的全身状况和疼痛水平成为衡量手术风险的重要因素。
大部分医生认为病人在伤后立即手术有利于恢复。但是,为保证病人安全,术前的全身检查非常必要,包括实验室检查和心脏检查。
非手术治疗
稳定骨折:这种类型的骨折一般没有移位,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但因为存在移位的风险,所以需要固定。
被认为无法手术的病人包括本身身体状况脆弱难以耐受麻醉和手术,包括一些受伤前都只能依赖轮椅行走或者长期卧床的病人。
稳定骨折通过非手术治疗必须达到足够的稳定,以保证骨折的愈合。因为稳定骨折只是相对的稳定,还存在移位的风险,医生需要定期X线复查来确定骨折的是否出现移位。在非手术治疗中,病人一般需要卧床休息,这时医生需要对病人进行精细的管理和护理,防止一些并发症的发生,譬如坠积性肺炎、褥疮、感染或者凝血障碍等。
手术治疗
术前
麻醉方式可选用全身麻醉或者脊髓麻醉,对于一些只需局部几颗螺丝固定的患者而且无法耐受全麻的病人,可以选用局部深度麻醉。所有的手术病人在术中和术后24小时应该使用抗生素。
血液检查、X线检查、胸片检查、心电图及其他生化检查在术前必须完善。有一些年老的病人,可能有未确诊的尿路感染,会引发术后伤口的继发性感染,需要引起重视。
外科医生固定骨折的方式选择基于医生对各部分骨折的熟悉程度,以及不同部位骨折的处理方式的决策。
关节囊内骨折
如果只是单纯的股骨头骨折,手术方案将针对固定受损的股骨头或者移位的骨折部分。但对于股骨头骨折患者,髋臼可能也受到波及,在选择手术方案时必须把髋臼部分考虑在内。
手术切口可以选择髋关节前侧入路或者后侧入路,对于一些特殊的病人,需要采取前后侧联合入路,以便更好的在术野里观察骨折的情况,以便更良好的复位。
对于关节囊内骨折,医生可以选择单独的螺钉固定(如空心钉固定),也可以选择DHS固定。完全加压的螺钉固定可以使骨折端更加的稳定,第二颗螺钉的植入将更有利于骨折的固定。
用空心螺钉修复股骨颈骨折
动力髋用于固定髋部囊内骨折
如果年轻病人的关节囊内骨折出现移位,由于病人术后活动量的需求更大,所以需要更精准的复位,并通过选择更稳定的内固定方式来获得术后康复。
对于囊内骨折的病人,骨折对于股骨头的血运造成破坏,术后即使有很好的复位和固定,骨折愈合。但由于股骨头血运部分中断或完全阻断,将会导致股骨头变扁平甚至塌陷,发展为股骨头坏死,需要进行关节置换手术。
骨折良好复位,但股骨头血供收到影响,最终导致股骨头坏死
在年老的病人,术后病人出现股骨头坏死的几率增高。现在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对于一些高龄患者的囊内移位骨折,病人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半髋置换或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获得更满意的效果。
半髋置换
全髋置换
粗隆间骨折
粗隆间的骨折固定可以选择带锁髓内钉,这种固定方式不同于钢板的偏心固定,是一个中心固定。现在越来越多的粗隆间骨折病人选用带锁髓内钉固定,如PFNA,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动力髋的固定在主加压钉的同时,可以再植入一颗加压螺钉(见上图动力髋),该装置可抵抗对骨折部位的冲击和压力,以增加骨折区域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
带锁髓内钉是直接在大转子顶点开口,植入主钉,然后在股骨颈部分加入加压螺钉或者螺旋刀片,来获得骨折的稳定。
暂时没有太多的文献支持哪种方式可以获得更良好的固定,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外科医生的经验和偏好。
粗隆下骨折
在粗隆下水平,大部分骨折选用长髓内钉固定,来获得骨折区的良好复位和术后稳定。
长髓内钉固定粗隆下骨折
股骨远端的锁钉使得整个系统更加稳定
为了增加旋转稳定性,可以在股骨远端增加一枚螺钉固定,这枚螺钉叫做绞锁钉。
在有一些病例,手术医生会选择股骨近端钢板固定。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的应用
康复
病人在术后被鼓励开始进行康复训练,而不是躺在床上,合理的康复运动有助于骨折的愈合和术后功能的恢复。当然,术后锻炼的时间、负重的多少需要严格按照医生指导进行。
在国外,康复师会在术后的三个月内一直陪伴指导病人康复,直到病人恢复正常的行走。
医疗护理
术后病人输血可以根据病人情况选用,但长期的抗生素应用现在不被提倡。大多数病人在术后会应用抗凝药物,来降低术后血栓的风险,一般可以用到术后6周,可以通过口服或者注射。也可以在术后病人用弹力袜或者加压靴子。
源于:骨今中外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