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
支原体肺炎
小儿肺炎
肺炎严重吗
坠积性肺炎

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onghe/89ac7.html

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急性阻塞,引起部分心肌严重缺血坏死所致的综合征。发病突然,病情凶险,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心肌梗死发病后的生命体征观察要点及护理进行介绍。

生命体征的监测

意识意识是反映循环系统的综合指标,注意有无意识丧失、尖叫等异常表现,这是室颤、心脏骤停的猝死信号。因此,意识障碍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

心率据有关资料表明,室早>10次/h,死亡率明显升高,而室早<10次/h,死亡率明显降低。若出现多源频发的室早,短阵室速往往是室颤的前兆。

血压若收缩压低于90mmHg或比发生心肌梗死前降低45mmHg以上时,提示有心源性休克存在,因此,心肌梗死后血压迅速升高或降低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尿量尿量是反映末梢循环的敏感指标。若尿量每小时小于30ml,提示心功能衰竭、血容量不足。此时为休克前期表现。

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近年来溶栓治疗已被临床实践证实为治疗急性心梗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早期进行溶栓治疗可使阻塞冠状动脉的血栓溶解,重建血流,缩小梗死范围,改善预后。严密心电监测,及早发现问题,急性心梗溶栓后24h内可并发各种心律失常。根据心梗的部位不同,护理上要求预测到可能发生的不同心律失常。注意观察心绞痛、低血压、心力衰竭各种临床症状,重视患者主诉及精神状态变化,减少各种刺激,保持患者情绪稳定,严密监测血压,准确记录药物使用的时间,以配合医生用药。仔细观察皮肤结膜、咳嗽、呕吐物及尿液有无出血征象。

心肌梗死的体位护理

①患者早期应绝对卧床休息,进行全面生活护理,病情充许,可鼓励患者适当进行关节活动,一般情况下,可每隔2h变换一次体位,不可在无人协助下自行变换体位,以免发生意外;

②急性患者变换体位时,应注意患者变化及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各种导管及监护电极脱落、移位或受压,体位可根据病情而变换。

休息和生活护理

①早期活动有利于消除心理负担,使身体和心脏功能尽早恢复。如急性心梗面积不大,血清酶不高,且无严重并发症,可在发病后5~7d坐起,7~10d床上活动,之后下床活动,活动量从小到大逐渐增加。第3周可到室外活动;

②对梗死面积大,高龄,梗死后心绞痛3大并发症较重者,需适当延长卧床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应进行肢体活动,加强翻身拍背,防止引起肌力减退、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③饮食应以低脂、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宜,少食多餐,不易过饱。禁食有刺激性、辛辣、产气食物。进食速度变慢,以免加重心脏负担,防止便秘。

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心力衰竭对心率、呼吸、血压、尿量、尿比重及末梢循环情况进行监护。对肺部咳嗽、咯痰的性质、量、颜色进行观察。加强对缺氧状况的观察。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加重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强化心电监护,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确保心电监护质量。密切注意有无频发的室早或室性心动过速,如出现立即给予药物治疗,备好抢救药品,检查除颤器和复苏设施,以便随时启用。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细致的做好安慰、解释、鼓励和卫生知识宣传等工作,减轻其心理负担,使患者正确对待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急性心梗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迅速而复杂,应严密观察,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也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jiej.com/mxzqgy/453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