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我市一位已97岁高龄的苏老太太,一个月前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右侧股骨头转子骨折。专家说,老人年事已高,做手术有60%的并发症风险。然而,若保守治疗,有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或导致老人长期卧床,无法自由行走。家人冒险让忍受创伤之痛的康婆婆接受了骨折手术。所幸,手术非常成功,第五天,老人便可下床试着走路了。
苏老太太虽已97岁,但身子骨还算硬朗,除了有点老年高血压外,没其他病。一个月前,老人不慎摔了一跤,医院骨科,经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
主任医师王晓说,老年人骨折后,做不做手术都有并发症的风险。如采用保守治疗,患者需长期卧床。由于本身器官功能减退,除易生褥疮外,还容易伴生泌尿系统感染;若手术,需担心麻醉药物的刺激和出血过多的风险。一旦麻醉剂过度侵蚀器官,手术将失败,术后有患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心脑血管病等风险,术后并发症的风险高达60%。
多方咨询医生后,为了40%的康复可能,家人决定为老人手术。王晓率领专家团队,综合评估后,为老人进行进行了股骨头置换手术。手术很成功,整个过程出血量只有几十毫升,术后第五天,苏老太太就试着下床走路,已经可以走几步了。
据了解,医院骨科一年就为多例高龄髋部骨折的患者成功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有效解决了高龄患者股骨头骨折治愈问题,大大地降低了高龄患者的残疾率和死亡率。
提醒在人们眼里,骨折并不会致人死亡,但对高龄老人来说,发生髋部骨折后很可能导致老人卧床而引发其他严重疾病,因而股骨颈骨折也被称为“人生的最后骨折”,也是对高龄老人较为严重的打击。专家说,高龄老人遭遇髋部股骨颈骨折后,应选择适时的时机早期进行手术治疗,使老人尽早能够站立恢复活动,避免因长期卧床而引发其他疾病。
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王晓说,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今股骨颈骨折已经成为高龄老人的常见病,其中跌伤是最常见的致伤原因,老年人多合并关节炎、眼部疾患、脑血栓等内科疾病等致使神经肌肉及关节的协调性下降,易于跌倒,加之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一旦摔伤,常发生髋部骨折,如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等,相对来说,70岁以上的老人中股骨颈骨折更容易发生。
由于骨折的发生,使得老人丧失了站立、行走甚至是床上移动的能力,如果患病的老年人长期卧床保守治疗,更容易引起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的减退,发生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结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并发症,一旦发生上述并发症,由于骨折造成的疼痛、关节活动障碍,使得并发症的治疗、护理更加困难,骨折虽然不会致人死亡,但是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将严重的威胁到老人的生命,据统计,股骨颈骨折采用保守治疗的病人当中,一年后的死亡率高达30%。另外,保守治疗后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更容易遗留严重的功能障碍。股骨颈骨折在给病人遗留身心痛苦的同时也因长期卧床所带来的医疗、护理等方面的高额花费,日益成为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王晓主任说,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不应轻易放弃手术,在老人身体能够耐受手术的情况下,应尽量争取手术的机会。做到医患配合,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术中认真操作,术后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尽快使病人坐起、翻身、下床活动,降低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减少病人的死亡率。另外应尽量为老人创造康复锻炼的基本条件,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肢功能,以使老人早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END·
河南大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