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老年人最怕的就是摔跤
老人摔跤常导致髋部位骨折
这种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很多老年人本来身体还不错
摔了一跤后就卧床不起
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大大缩短了寿命
但其实面对髋部骨折
卧床”静养”很难愈合
一年的死亡率可高达50%
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
两位九旬老人骨折后
术后第二天就下床行走
近日,医院骨科为两位九旬老人做了左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两位老人在术后的第二天,便在护工的帮助下床行走。
95岁的吴老伯两周之前外出散步,不慎摔伤,伤后左髋部疼痛,不能行走,到家附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左股骨颈骨折。
老伯多病缠身,患有高血压、静脉血栓、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基础病。
骨科主任医师王勇通过心内科、血管外科、呼吸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会诊和讨论后,决定在有效控制基础疾病、降低手术风险后,采用左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手术很顺利,仅花了半小时。
术后第2天,吴老伯便在护工的帮助下起床活动了。目前他已经出院,回家休养。
无独有偶,94岁刘奶奶在家中不小心摔倒,导致左侧股骨颈骨折。
刘奶奶患有高血压、骨质疏松等基础病。
王勇主任团队也是采用多学科合作的模式为其做左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术后第2天,她也在护工帮助下下地活动,出院指日可待。
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手术是唯一有效治疗方式
王勇主任表示,老年人的髋部位骨折,如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往往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临终骨折”,这并非危言耸听。
根据研究显示,老人髋部骨折采取保守治疗,大多数患者无法恢复行走功能,且一年的死亡率可高达50%。
很多家属认为年纪大了经不起手术,当老人发生髋部骨折后会选择保守治疗,卧床”静养”。
但是,老年人一旦卧床时间较久,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压疮、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随之而来。
骨折本身并不可怕,但这些并发症会严重消耗患者的身体甚至生命。
“这两位老人的家属果断选择了手术,他们希望老人能够尽快恢复行走。”
王勇主任介绍,对于老龄髋部骨折患者来说,‘静养’往往很难愈合,保守治疗其实没什么意义,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
老人能否手术应从三个方面考虑:
老人受伤前的生活状态,是否行走自如;
老人全身检查,身体状况是否能否承受手术风险;
家属手术意愿等。
据了解,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手术。
但手术总存在一些风险,这不仅需要手术专家经验丰富、技术高超,更需要强大的多学科综合实力,能有效进行术前风险评估,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更能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
医院骨伤科作为浙江“十三五”中医药重点专科和温州市重点学科,在手术治疗高龄老人骨折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为高龄骨折患者带来了福音。
怎么预防髋部骨折
专家建议,50岁以上人群最好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发现、干预骨质疏松,尽可能降低骨折风险。
老人平时要适当加强锻炼,增强肌肉力量。
同时,家庭环境设施布置要得当,老人外出行走时,要特别注意防止跌倒。
专家简介
王勇大骨科副主任、创伤骨科一科主任、主任医师
上海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青年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创伤学组委员,温州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创伤学组委员,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创伤骨科与多发伤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会骨科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创伤杂志》第七届编委。
擅长: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四肢关节骨折、骨盆髋臼骨折、骨髓炎、骨不连等疾病治疗。
周一全天、周三上午
供稿:温州都市报、创伤骨科一尤炯鸣
编辑:叶娇慧
排版:叶娇慧
审核:张李琦
配图来源:创客贴(授权方式:VRF协议)
本文由医院宣传统战科编辑发布,如侵权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