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叔案:读历史要懂地理,读地理要懂历史,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交叉,缺一不可。今天继续发布西方人文地理学方面的专著,并由此延展到激进主义地理学和马克思主义地理理论,及历史-地理唯物主义。
大卫·哈维(DavidHarvey),当代西方地理学家中以思想见长且影响最大的学者。
年生于英国Kent的Gillingham,年获剑桥大学地理系文学学士,年以《论肯特郡~年农业和乡村的变迁》一文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赴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访问进修一年,回国后任布里斯托尔大学地理系讲师。年后移居美国,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地理学与环境工程系教授至今。
哈维的学科立脚点是人文地理学,但其学术视野及思想内涵则贯通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以地理思维之长(空间观察),见人文社会之短(批判弊病),因此,哈维在社会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均有杰出声誉。
年出版《地理学的解释》一书(见商务《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奠定哈维的理论地位,使其成为地理学中实证主义的代言人物。年出版《社会公正与城市》与美国社会中的批判思潮、激进思潮相呼应,很快产生超越人文地理学界的广泛影响,成为这一潮流的名著。随后,哈维又出版《资本的限度》(年)、《资本的城市化》(年)与《意识与城市经验》(年)均着力于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政治经济与城市地理、城市社会弊病的关联性,成了激进主义地理学的一名旗手。
哈维自认为对原马克思主义所忽略的空间问题,有开创性的阐发。他强调,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个涉及全球的地理问题,而且资本主义国家曾经历了“空间修整”(spatialfix)的过程,将自身积累的危机与阶级矛盾转嫁到国外市场。他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传统概念中,加上“地理”一词,成为“历史-地理唯物主义”(historical——geographicalmaterialism)。
年,在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周年纪念活动中,哈维亦作有关《共产党宣言》的演讲,指出社会主义应当具有一种能够包容异质的具体形式,而不应是一个纯粹的概念。直到近两年出版的《资本的空间》,仍表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执着的忠诚。
哈维兴趣广泛,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在他有关第二帝国时期巴黎的研究中,引人注目地引用了许多文学作品,如巴尔扎克、狄更斯、福楼拜、哈代、左拉、詹姆斯的作品。在研究对象上,哈维是与时俱进的。年出版《后现代性的条件》,被普遍认为是对后现代社会秩序与非秩序性的精彩的阐述。年出版另一本讨论后现代性的著作《希望的空间》,强调后现代性是一种新的对时间与空间的经验方式,即对时间与空间的高度“压缩”,生活变的急促而空虚。
他从地理学家特有的角度提醒人们,地理考察是认识人与人差异的重要起点。哈维仍然以批判的视角,指出迪斯尼乐园、郊外封闭小区等是一种“变质的乌托邦”(degenerateutopias),这些貌似欢乐、闲雅的人造小区使人忘记了外面的充满麻烦的真实世界。
百度网盘: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