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度取得中共中央編譯局權威授權,出版中文繁體版《資本論》,彌補了台灣讀者經典閱讀的漏洞。聯經出版社發行人林載爵說,只要有資本存在,就要讀這本書。
在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出版一百五十週年之際,台灣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聯經出版)於9月14日推出中文繁體版《資本論》預購。這是台灣首度取得權威中文譯本繁體版授權,出版共萬字、全三卷的《資本論》。年9月14日,這部影響人類文明的思想巨著《資本論》第一卷在德國漢堡出版。
聯經出版的《資本論》,是目前唯一取得中共中央編譯局正式授權的中文繁體版。聯經版《資本論》全三卷包括:第一卷《資本的生產過程》,第二卷《資本的流通過程》,第三卷《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聯經出版以十八開精裝本印行,於10月1日推出套典藏紀念版。據悉,每套定價新台幣五千元(約美元),以七五折元作預訂優惠價。
《資本論》的第一個外文版是於年由俄國發行的俄文版,年《資本論》英文版問世,此後它被翻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五十多種語言出版。北京中共中央編譯局年起先自俄文版翻譯,自年起又陸續依英語、德語和馬克思手稿文集註釋加以修訂,是傾諸多學者之力,耗費三代人,投入六十年時間研究,不斷續修,被公認為《資本論》「到目前為止最好的中文譯本」。
馬克思
年,馬克思被巴黎市政當局驅逐出境後,攜帶妻小移居倫敦,直至年去世。在摯友恩格斯的經濟資助下,馬克思得以專心寫作,經近二十年對資本與資本主義運作的觀察和苦思,他在大英博物館的閱覽室寫下大量筆記。《資本論》是馬克思用德語寫作、由恩格斯等編輯的一部政治經濟學著作,第一卷分為六章,主要研究資本直接生產過程中包含的各方面關係。第一版出版後,馬克思對內容和篇章結構做了修訂,第二版改為七篇25章。當時出版此書並沒有引起多少人注意,不過,這本書卻點燃了思想火花,改變了近代世界歷史。《資本論》除經濟學內容外,還包含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內容,在政治經濟學領域實現了革命變革,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馬克思去世後,恩格斯匯總他留下的草稿和大量筆記、論文,整理編撰出《資本論》第二卷,於年仍以馬克思名義出版。第二卷三篇21章,主要研究資本的流通過程和剩餘價值的實現。在資本的整個運作過程中,資本的生產過程和資本的流通過程是統一的,資本的生產過程必須由資本的流通過程來補充。因此,第二卷是第一卷理論邏輯的繼續,用恩格斯的話來說,也是第三卷的內容的引言。這終結卷共七篇52章,主要揭示和闡明資本主義生產總過程的各種具體形式。
用聯經出版發行人林載爵的話說,只要有資本存在,這部書就有閱讀價值。只要還有資本主義,《資本論》就可幫助人們更深入了解當今世界究竟出了什麼問題。世界任何地方都應該有《資本論》,但台灣卻偏偏沒有,這是台灣讀者在經典閱讀上一大漏洞。聯經出版《資本論》,正是為填補台灣的這個閱讀漏洞。為適應台灣讀者閱讀習慣,聯經此次投入十多人的編輯團隊重新校對,將譯名轉化為台灣讀者所習慣的用詞,同時也重新製作了索引。聯經出版在提及當今讀《資本論》的重要性時指出,十九世紀的資本主義形態與二十一世紀已大不相同,但只要資本主義仍左右人們生活,馬克思與《資本論》對階級意識的啟發就會始終發揮影響力。如林載爵所說,人們對馬克思不是盲目地崇拜、就是憎惡,但大多數人沒有讀過他的《資本論》。
有趣的是,台灣版《資本論》推出,台灣主流媒體和網絡大咖大都正面評述,這是相當罕見的現象。「集哲學、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於一身的馬克思與《資本論》,人類文明最重要遺產,屹立年的重磅經典」,「震撼與改變世界的思想鉅著」,「全球政治經濟越是動盪,馬克思的《資本論》就越是成為關注的話題」……據悉,27年前,《資本論》繁體版中文譯本曾在台灣出版過,也是源自中共中央編譯局,但沒有正式授權,這套書早已絕版。◆
(圖片來源於作者及網絡)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