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重要病原之一,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占住院儿童CAP的10%~40%。MP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近年来5岁以下儿童MPP的报道有增多。
值得注意的是,MP进入体内不一定均会出现感染症状,有报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无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儿童,发现MP携带率为21.2%。
一、MPP感染致病机制1、MP侵入呼吸道后,借滑行运动定位于纤毛之间,通过黏附细胞器上的P1黏附素等黏附于上皮细胞表面,抵抗黏膜纤毛的清除和吞噬细胞的吞噬。
2、MP黏附于宿主细胞后其合成的过氧化氢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并分泌社区获得性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CARDS)毒素等对呼吸道上皮造成损伤。
3、MP感染除引起呼吸系统症状外,同时也能引起其他系统的表现,提示免疫因素包括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多个环节在MP感染的致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二、MPP的药物治疗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目前治疗儿童MPP的首选抗菌药物。目前国际上公认大环内酯类药物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
该类药物与MP核糖体50S亚基的23S核糖体的特殊靶位及某种核糖体的蛋白质结合,阻断转肽酶作用,干扰mRNA位移,从而选择性抑制MP蛋白质的合成。
以往经常使用第一代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红霉素,但是因为其存在严重的肠道反应和肝功能损害,限制了其临床长期用药。
而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菌药阿奇霉素每日仅需1次用药,使用天数较少,生物利用度高以及细胞内浓度高,依从性和耐受性均较高,已成为治疗首选。
三、阿奇霉素治疗MPP十项常见用法精彩内容
1、使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指在治疗早期使用阿奇霉素注射治疗至病情平稳后,改为阿奇霉素口服治疗。
2、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盐酸氨溴索是黏液溶解剂,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还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
3、阿奇霉素联合沐舒坦雾化吸入。沐舒坦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氨溴索,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黏液缓解剂。沐舒坦是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良好增效剂。
4、阿奇霉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过敏等作用。两者的联合运用可明显提高治疗疗效,有效缓解患儿症状。
5、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研究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发现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同样能够有效提高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疗效,加快症状缓解,有效缩短治疗疗程。
精彩内容
6、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在常规的治疗同时施行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还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一些患儿的痛苦。
7、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孟鲁司特钠对白三烯受体有拮抗作用,能够改善儿童呼吸道炎症。
8、阿奇霉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特布他林能够选择性兴奋激动β2受体,导致支气管扩张,对儿童哮喘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9、阿奇霉素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实施一般支持对症治疗,阿奇霉素联合抗组胺药物西替利嗪治疗,结果显示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胸片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阿奇霉素单独治疗,总显效率高于阿奇霉素单独治疗。
10、阿奇霉素联合辅助物理治疗。该疗法即在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抗生素治疗病患的基础上,配合肺部超短波理疗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