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重症医学科(ICU)
你想到的是什么?
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病人?
惊心动魄的大抢救?
还是各种冷冰冰的医疗器械
和维持生命体征的大小管道?
这里有病痛、有伤悲、有离别
但
但
这里也有温暖、感动和奇迹
近日,83岁吴奶奶大量脑出血,通过医院郑东院区重症医学科团队的努力,在没有手术,没有建立人工气道的情况下,奇迹般苏醒、康复,并顺利转入普通病房。
吴奶奶有多年的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冠心病病史,年的5月30日17:50分,郑东院区急救站(郑州市57号急救站)接中心指派赶到现场,发现吴奶奶已经昏迷,出诊医师迅速而准确的查体,考虑脑出血可能性大,医院并开通卒中中心绿色通道,在短暂的几分钟内完成相关检查,判断无误,左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紧急转入ICU。
ICU值班医师韩春艳第一时间观察生命体征、查体。神经外科医师会诊后考虑出血量大,随时危及生命,建议手术治疗。但吴奶奶的家人出于年龄大,基础病多,怕预后不好等方面的考虑,要求保守治疗,且不做气管插管等有创操作。
要知道,83岁的高龄突发大量脑出血,昏迷,舌后坠,咳嗽咳痰能力基本丧失,偏瘫,各种并发症如肺炎,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下肢静脉血栓等……
家属表态不手术,不行气管插管
生还的希望非常渺茫!
即使都做好了最坏打算,家属内心还是期盼有奇迹发生,而医护人员也没有丝毫懈怠。众所周知,脑出血前两周为脑水肿高峰期,随时有生命危险。因为舌后坠越来越严重,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医护人员给予口咽通气管及无创呼吸机应用。
龚建医生借助喉镜为老奶奶清洁口腔及咽部分泌物
对于没有人工气道的昏迷患者来讲,使用无创呼吸机随时有可能出现胃内容物反流误吸,为此第一时间留置了胃管进行持续胃肠减压。同时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第一时间将吴奶奶转移至独立病房。
吴奶奶既往曾出现过脑梗死及心肌梗死,心功能差,入院时双肺布满湿罗音,双下肢水肿明显,经过利尿、强心药物应用后心功能逐渐好转。
对于吴奶奶来讲,任何一个小问题随时都可能危及命,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治疗过程中细心再细心。
输12
在护理方面
最基本的每日多次翻身扣背,防治坠积性肺炎
因老人基本丧失咳嗽咳痰能力,需频繁吸痰,吸痰动作轻柔,尽可能的减少刺激,避免颅内压的大幅度升高
因为使用无创呼吸机和口咽通气管,口腔干燥,护理人员不定时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湿润
为了防止双下肢出现静脉血栓,抗血栓泵应用同时每日按摩双下肢
在治疗方面
每日精细查体,监测各项指标
选择合适的脱水降颅压药物,既要有效控制颅内压,同时考虑到年龄,避免应用肾损害药物
严格容量管理,在心功能不全与足够的肾脏灌注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
保持呼吸道通畅,每日至少两次使用可视喉镜挑起会厌,清理口腔及会厌周围分泌物及痰痂
维持内环境稳定及营养支持治疗
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第一时间应用下肢抗血栓泵,在治疗期间出现双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后,根据指南及病人情况选择适量抗凝药物,后复查双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消失
在ICU主任牛杏果的指导下,经过多天的缜密治疗,吴奶奶神志逐渐恢复,相继脱离无创呼吸机及口咽通气管,复查CT颅内出血呈吸收趋势,并且肺部炎症较入院时明显好转,这时候为了清除颅内积血,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牛主任决定给吴奶奶开始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而对于体重严重超标的吴奶奶来讲,腰椎穿刺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韩春艳大夫在科主任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三次腰椎穿刺及脑脊液置换术,直到脑脊液性状及细胞数目接近正常。
吴奶奶各项化验指标都基本正常了,能够简单的交流,能够坐起来配合康复锻炼。
昏迷,卧床近二十天,在医护精心照料下,老人的肺部并没有出现严重的坠积性肺炎。
对于吴奶奶的家属来讲,看着吴奶奶一天天好转,一天天进步,喜出望外,感激不尽,还为ICU的医护人员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
看似平淡的病例,治疗过程其实险象环生:如果老人呕吐及应用无创呼吸机时我们没有及时采取正确体位、没有及时清理口咽分泌物,老人随时可能误吸导致窒息;如果护理上翻身、扣背、吸痰不到位,老人坠积性肺炎势必会加重,随时可能痰堵窒息;如果容量管理不到位,要么容量过多加重心力衰竭,要么容量过少导致肾功能衰竭;如果手卫生做的不到位,那么随之而来的是多重耐药菌感染——很多的如果没有发生。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优质服务的理念其实就体现在对待病人的一点一滴之中。
医院总部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