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气温逐渐升高,一些老人出现了精神萎靡、嗜睡、食欲不振等“打蔫”症状,误以为这是天气热、情绪差导致的,休息一阵就好了。殊不知,这些身体不适很可能是肺炎的早期症状。本期,我们特邀专家为大家详细讲解肺炎对老人的危害,以及日常护理的重要性。
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每个人都出现过打蔫现象,但通过及时补救和身体的自愈能力,会慢慢度过“打蔫期”,重振精神。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防御和保护能力减弱,导致老人在一些疾病的表现上比较隐匿,出现打蔫现象,往往容易被忽视。
老年肺炎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疾病,在住院患者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而且病程长、病情重,成为老年人致死的直接原因。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在全球造成死亡的疾病中,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肺炎)已经是第三位高危害疾病。
从生理上看,老人由于上呼吸道黏膜和腺体萎缩,黏液、唾液分泌减少,黏膜黏液系统的防御功能下降,病原体容易在上呼吸道繁殖,从而引起肺部感染。吞咽反射是防止异物进入下呼吸道的重要防御机制,由于老人呼吸功能减退,吞咽与声门动作常不协调,导致吸入危险增加。加上气管、支气管黏液纤毛功能降低、咳嗽反射差、肺组织弹性减退等,致使排痰功能降低,容易使细菌进入下呼吸道,引发肺炎。
长期打蔫,查查血常规。如果老人在几周或更长时间内出现打蔫、明显体弱等情况,要查一查是否患有贫血。老人贫血的特点是:发生较为缓慢、隐匿,常被其他系统疾病症状所掩盖,最常见的症状除心慌、气短、下肢浮肿、心绞痛外,神经症状较为突出,如淡漠、反应迟钝,甚至精神错乱,常被误诊为精神疾病。因而在治疗老年多系统慢性疾病的同时,应注意查查血常规。
日常护理是关键。为了避免老年肺炎,做好日常防护至关重要。首先,把好环境关。冬春季节是老年肺炎发病率最高的季节,老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预防受凉感冒;家中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其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一些营养高、易于消化的食物,多喝水,以利于痰液稀释排出,不吸烟、不酗酒。再次,适量、合理地安排运动计划。使机体逐渐适应天气变化,增强抵抗力。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