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通过叩击背部,促进附着在气管、支气管、肺内的分泌物松动以利其排出,防止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为患者拍背并不是虐待患者,掌握正确的方法很重要。
适用人群1.长期卧床治疗的患者:对于长期卧床治疗的患者,为了预防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通常需要病人家属或陪护人员经常给患者翻身、拍背。
2.体弱的卧床老人,本身抵抗力较差,发生呼吸道感染后炎症容易向下蔓延至气管和肺部,痰多却无力咳出。
3.活动障碍、营养缺乏及术后的患者。
正确的拍背方法●对患者翻身相对而言较简单,但拍背却是个“技术活”,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拍背方法,不但起不到应有的功效,反倒会让患者感到痛苦,甚至有副作用。
●拍背前后的评估内容
●1、拍背前后,需要了解病人的病史及适应证,确定有无禁忌证;
●2、评估患者呼吸型态,听诊肺部呼吸音以确立痰液积聚部位;
●3、了解病人及家属意愿、认知和执行能力;
●4、评估痰液颜色、性状、量等。
正确的拍背方法
1、拍背的体位要正确
若患者精神尚可,可鼓励取坐位;若体力不支或意识模糊,也可让其取侧卧位,拍打一段时间后再帮助转换另一侧卧位。切忌让患者俯卧趴在床上拍背,这样会影响患者呼吸,也不利于痰液排出。
2、拍背的部位要准确
不能随意地在患者的后背乱拍一气。以第一腰椎为“底线”,然后从下至上,从背部两边向中间拍打。
定位明确,提高效率,沿支气管走向进行叩击,有利于痰液排出。
3、拍背的手法要正确
手掌合成杯状,拇指紧贴其余四指,腕关节不动,利用肩肘关节带动手掌,使手掌平稳着落。一般人群以-/分的频率,年老体弱的患者以60次/分的频率、力度均匀一致,由下至上、由外至内叩击。每侧肺叶叩击1-3分钟,感染部位增加至2-5分钟,每次5-15分钟。切勿以掌心或掌根部拍背,避免在脊柱、肩胛骨等骨突处拍背。
注意事项①叩击的时间和频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应饭前30分或饭后2小时进行。每2-3小时次,每次10-15分钟。若痰多,可增加次数。
②由下至上、由外至内叩击,叩击的相邻部位应重叠1/3,力量中等。
③避免在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时或进食前后进行拍背。
END亢建民
梁思泉
刘清军
刘伟
周一
上午
上午(疼痛科)
周二
上午(疼痛科)
上午(脊柱外科)
周三
上午
上午(脊柱外科)
周四
上午
上午(疼痛科)
周五
上午(帕金森专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