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上一篇文章给大家详细介绍了痰液的产生和机体清除机制,今天再给大家总结几类痰液增多的常见患者类型以及痰液增多会给他们带来哪些危害。
01
NEWS
长期卧床患者患者长期仰卧位,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痰液聚集在一侧的支气管上,纤毛摆动受阻,支气管平滑肌变窄,空间变小(如图),影响咳嗽效力,痰液过多时坠落肺底部,形成坠积性肺炎,引起一些症状,及时的变化体位,翻身,坐起,站立非常重要,研究表明,体位越高,功能残气量越多,患者越有益。
02
NEWS
卧床气切患者
卧床气切患者痰液比一般患者稍多:一,由于患者气管直接暴露于空气中,细菌,微生物容易进入肺部,引起痰液增加,二,人工气道破坏了纤毛摆动和咳嗽机制,引起痰液增加,三,破坏吞咽反射机制,容易造成误吸形成肺部感染,痰液增多,所以如何加强咳嗽效力,预防肺部感染,是气切患者清除痰液的重要因素。
03
NEWS
昏迷患者
昏迷患者长期卧床,呼吸肌肉力量明显萎缩下降,通气换气功能下降,肺泡局部不张,整体排痰机制减弱,痰液容易聚集,无法排出,所以如何体位管理,预防肺部感染是昏迷患者减轻痰液的关键,对于原发病急性期痰液分泌增多和长期有慢性肺部疾病及手术后患者等建议立人工气道,维持呼吸道通畅。
除了上面三种类型病人痰液容易增多,医院护理患者时也须注意:痰液是细菌的天然培养基地,痰里面有许多的细菌微生物,可传播一些疾病如:感冒,麻疹,肺结核,非典型肺炎等,病人咳痰力度加大时能将痰液咳出1-2米的距离,大量的颗粒弥散在病房空气中,所以注意抵抗力较差的患者、老人和小孩尽量避免咳嗽时靠近,旁人也需做好防护,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04
NEWS
小结
痰液喜欢聚集在我们细支气管(7-17级)里面,阻塞我们的细支气管,造成通气换气阻力增加,呼吸速率代偿,做功增加,身体越来越疲惫,最终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意识水平下降等症状,另一方面,细菌也在储存的黏液里繁殖增生引起肺部感染,感染的细菌不同,痰的颜色也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痰液慢慢增多,颜色由浅变深,结痂在我们细支气管和支气管壁上,部分则随着我们的纤毛的摆动移向大气道,这时通过咳嗽和吸引术排出我们的体外,更多则会堵塞细支气管,表现嗜睡,发绀,心动过速,出汗,支气管梗阻肺不张,血氧下降等临床症状甚至会引发窒息危及生命。
当患者出现以上症状时,我们就需要及时对患者实施体位管理干预进而助其排出呼吸道深部痰液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欲知详情如何,下一期为大家揭晓,敬请期待!
文字:陈志望
微编:李丽华
审核:刘惠宇
作者简介
陈志望,资深心肺康复物理治疗师,毕业于赣南医学院,医院实习,多次前往广州,长沙等地学习,擅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脑卒中呼吸系统疾病和重症康复,并在治疗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深受患者和家属一致好评和信赖!
医院康复医学科
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是集临床、教学、科研和康复为一体的广东省内著名的大医院,是广东省30医院建设单位之一。康复医学科是国家级康复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市临床重点专科,是市康复医学质控中心、市医师协会康复医学分会及市医学会社区康复分会主委单位。是6所本专科医学院校的康复教学实践基地。
科室由病房、门诊、康复治疗中心三个部分组成。目前拥有医技护人员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康复治疗师和副主任护理师各1人,博士3人,硕士9人。科室共有三个病区:康复一区(神经康复病区)、康复二区(骨科康复病区)、康复三区(肌骨疼痛病区)共开放病床张。拥有国内外先进诊疗仪器,并以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传统康复治疗为主要发展方向。
诊疗范围: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康复----脑卒中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认知障碍等。
▲脊髓损伤康复----运动功能障碍、二便控制障碍、心理障碍等。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周围神经损伤(术后)、臂丛神经损伤、格林巴利综合征和面瘫等神经系统疾病等。
▲骨折术后康复----脊柱骨折、四肢骨折等骨折术后、韧带重建术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肢体的功能障碍等。
▲肌骨疼痛康复----运动损伤(肌肉、肌腱、韧带、关节损伤)、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炎、青少年脊柱侧弯等。
▲其他疾病康复----乳腺癌宫颈癌等术后淋巴水肿、小儿斜颈、烧伤康复、针灸治疗不孕不育等。
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