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是研究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临床三级学科。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医学知识面广,操作复杂而精细。本周五,我们就和大家分享“消化内科”的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消化内科疾病的常规护理
一、护理要点
(一)病情观察
(1)观察有无恶心、呕吐、暧气、反酸、腹痛、腹胀、腹泻、便秘、便血、巩膜及皮肤黄染等症状。
(2)根据病情观察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神志的变化。
(3)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因、缓解因素。
(二)落实治疗
(1)遵医嘱落实各项常规及特殊检查。
(2)特殊用药,如使用生长抑素、奥曲肽时严格按医嘱匀速泵入。
(3)特殊准备行胃镜检查前禁食、水。肠镜检查前两日进食无渣食物,避免食用蔬菜、水果。18:00后勿进食,20:00左右,服用泻药一盒,次日晨空腹8点再服用两盒,直至解3次清水样便为止。
(三)护理措施
1.用药护理
(1)增强黏膜防御力的口服药(如达喜)、促进胃动力药物(如吗叮啉)、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胃溃疡者不宜服用,禁用于幽门梗阻患者)宜饭前及睡前服用。
(2)对胃有刺激、破坏胃黏膜屏障的口服药(如阿司匹林)宜饭后服用。
(3)制酸剂(如奥美拉唑)、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的药物应在饭后0.5~1h后服用。
(4)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剧烈腹痛时,不可单独使用吗啡。镇静剂禁用于肝昏迷前期患者。
(5)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口服药要研碎后服用,溃疡病患者抑酸药宜饭前或空腹服等。
2.对症护理
(1)腹痛
测量、记录生命体征,按医嘱应用解痉剂。急腹症应禁食,不用腹部热敷和灌肠,禁用麻醉止痛剂。
(2)腹胀
宜进食无渣、易消化、不产气的食物,必要时肛门排气或灌肠,胃肠减压。
(3)腹泻
及时留取标本送检,腹部保暖,肛周护理。
(4)呕血
准确记录呕血、黑粪的量及生命体征,准备急救药品、物品和备血、输血。卧床休息。
(5)黄疸
瘙痒患者可给止痒剂或镇静剂,必要时立即隔离。
(6)便秘
摄入足够的液体(mL/d),给多纤维食物,勿滥用缓泻剂,严重便秘者可用开塞露,必要时灌肠。
3.特殊治疗护理
当需要进行腹腔穿刺术、肝穿刺活检、电子内镜、经皮肤肝穿刺介入疗法等检查时,应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
4.心理护理
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精神放松,情绪稳定。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慰工作,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
5.皮肤护理
有瘙痒(血中胆酸盐增高)时,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
6.管道护理
对于使用胃管患者按胃管操作规程进行护理;对于使用三腔二囊管的患者,按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护理。妥善固定、防管道滑脱。
7.并发症预防
长期卧床的患者应预防坠积性肺炎、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可采取翻身、拍背、深呼吸、有效咳嗽、按摩下肢、避免在下肢输液等措施)、压疮(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按摩)和便秘(多吃多纤维素食物,经常顺时针按摩腹部)。
(四)康复指导
1.用药指导
遵医嘱坚持按时按量服药,不随意停药。
2.饮食指导
对溃疡病、肝硬化腹水、急性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患者,指导食用易消化、高蛋白、低盐或无盐、低脂肪、无渣的治疗膳食。出血期应禁食,恢复期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的饮食。
3.休息活动
危重及进行特殊治疗的患者,如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晚期、肝昏迷、、急性胰腺炎等,应绝对卧床休息。轻症及重症恢复期患者可适当活动。
二、护理质量标准
(1)病情观察及时,护理记录真实、完整。
(2)正确执行医嘱,落实各项治疗。
第二节、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一、护理要点
(一)病情观察
(1)大出血时,监测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使用心电血压监护仪)。
(2)观察尿量、呕血与黑便的量、次数、性状(胃内出血量达~mL时,可引起呕血;出现黑便则提示出血量在50~mL;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则提示出血量5mL以上;出血量大于0mL,为消化道大出血,严重者引起失血性休克)。
(3)观察皮肤颜色及肢端温度变化。
(4)警惕再出血的先兆(如头晕、烦躁、心悸、出汗、恶心、腹胀、肠鸣音活跃等)。
(二)落实治疗
1.特殊检查
急诊行床边胃镜、肠镜检查时,备好吸痰器及急救车,配合医生准备抢救。
2.特殊用药
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凝血酶、生长抑素、奥曲肽等。
(三)护理措施
1.用药护理
迅速建立两路静脉通道,生长抑素、奥曲肽按剂量泵入。去甲肾上腺素4~8mg加入到mL生理盐水中,分次从胃管注入。
2.饮食护理
出血期禁食,出血停止后按顺序逐渐给予温凉流质、半流质及易消化的软食。
3.对症护理
(1)绝对卧床休息,防止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按摩下肢、避免在下肢输液等措施)、压疮(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按摩)等,防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2)呕血
①患者取侧卧位或半卧位,意识不清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准备负压吸引器。②遵医嘱输血、输液、止血,保持静脉通畅。
(3)便血
便后应擦净,保持肛周清洁、干燥。排便后应缓慢站立,防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4)疼痛
①硬化治疗后,观察疼痛的性质、程度,及时通知医师。②遵医嘱给予抑酸、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
(5)发热
硬化治疗后可有发热,遵医嘱给予输液及抗炎药物,定时观察体温变化情况。
4.特殊治疗护理
胃镜下止血治疗,术后观察有无出血,以便及时处理。
5.心理护理
安慰、体贴患者,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及时清理一切血迹和胃肠引流物,避免恶性刺激。
6.皮肤护理
经常更换体位,避免局部长期受压。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干燥,无皱褶。
7.三腔二囊管护理
(1)按操作规程置管。
(2)操作时备好吸痰器,防止插管时大量胃内积雪返流。
(3)注气应从胃气囊开始,再充食管囊,放气时顺序相反。
(4)三腔二囊管下至咽腔时,要让病人做吞咽动作,以免误入气管造成窒息。
(5)三腔管牵引方向应顺身体纵轴,与鼻唇部呈45°角,以防该处鼻腔粘膜和唇部皮肤过度受压而产生糜烂、坏死。
(6)上管后每隔12-24小时放气15-30分钟。每4-6小时检查气囊1次。
(7)气囊压迫以3-5天为妥。出血停止24小时后,可放气再观察24小时,仍无出血时可考虑拔管。
(8)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发生。
(四)康复指导
1.用药指导
遵医嘱服药,避免服用阿司匹林、消炎痛、激素类药物。不得擅自停药。
2.饮食指导
戒烟、禁酒;以温凉、清淡、无渣软食为主,营养丰富易消化;避免过饥、过饱;避免粗糙、酸辣刺激性食物,如醋、辣椒、蒜、浓茶等;避免食用过冷、过热食物。
3.休息活动
生活要规律,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主义精神,正确对待疾病。
4.随诊指导
定期复查,如出现呕血、黑便,医院就诊。
二、护理质量标准
(1)病情观察及时,护理记录准确、规范。
(2)各种检查及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3)患者掌握再出血指征,能及时就诊。
第三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护理
一、护理要点
(一)病情观察
(1)观察有无腹痛,腹痛的性质、部位、时间、程度,以及疼痛的规律性和饮食的关系。
(2)观察大便的性质、大便潜血和肠鸣音情况,观察有无出血的症状(如头晕、心悸、出汗、黑便等)。
(3)观察有无腹胀、暧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及呕吐后症状是否缓解。
(4)观察有无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的前驱表现(如紧张、焦虑、四肢厥冷、脉速、血压下降、黑便、腹痛剧烈、呕吐等)。
(二)落实治疗
按消化内科疾病常规护理执行。
(三)护理措施
1.对症护理
(1)疼痛
遵医嘱给予抑酸、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必要时给予解痉止痛药。
(2)恶心
指导患者进行缓慢的深呼吸。
(3)呕吐
①患者采取适当卧位。②呕吐后协助患者漱口,及时清理呕吐物。③及时更换衣物,保持室内通风。
2.心理护理
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紧张、焦虑、忧伤等。
3.并发症护理
(1)上消化道出血
按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执行,遵医嘱给予输液、止血、抑酸等药物治疗和护理。
(2)溃疡穿孔
注意观察腹痛的性质,有无腹膜刺激症(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外科紧急情况,并随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3)合并幽门不全梗阻
①遵医嘱进行胃肠减压时,观察24h出入量并记录。②观察有无排便。
(四)康复指导
1.用药指导
遵医嘱服药按时按量服药,尽量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和皮质激素药物(如阿司匹林、芬必得、强的松等)。
2.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饮食要有规律,少食多餐,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禁粗糙多纤维的饮食,避免酸性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3.休息活动急性期或有并发症时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适当活动,避免劳累,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和情绪稳定。季节交替时本病高发,此时特别注意生活要有规律,保持情绪稳定。
4.随诊指导
如有溃疡病复发迹象,如疼痛、反酸、呕吐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二、护理质量标准
(1)病情观察及时,护理记录准确、规范。
(2)能按医嘱正确服药。
(3)掌握正确的饮食习惯。
第四节、消化道息肉的护理
一、护理要点
(一)病情观察
1.术前观察
(1)观察患者有无上腹隐痛、腹胀不适、恶心呕吐、反酸厌食、消化不良、体重下降。
(2)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泻、便血、大便里急后重等。
2.术后观察
(1)观察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
(2)观察患者有无呕血、便血、腹痛、腹胀等症状。
(二)落实治疗
1.遵医嘱落实各项常规及特殊检查(X线、胃镜肠镜检查等)
2.术前准备
①测定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血小板计数等,年龄大于60岁或原有心脏病患者应做心电图。
②术前禁食禁饮8~12小时,清洁肠道,右手静脉留置针。
(三)护理措施
1.用药护理
术后遵医嘱给予,预防感染及止血治疗。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2.饮食护理
息肉切除后一般先禁食4-6小时后给予温凉流质,随后根据大便情况逐渐改为半流质或少渣饮食,肠息肉套切后无渣饮食3-7天,以后过渡到普食。少量多餐,3周内患者饮食仍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同时,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用缓泻剂,并避免剧烈活动。
3.心理护理
安慰患者,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紧张情绪
(四)康复指导
1.饮食指导
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禁酒。
2.活动指导
术后2周内避免剧烈活动及重体力劳动,注意休息。
2.随诊指导
术后3至6个月复查.如有复发再行内镜处理,一年后每年复查一次。
二.护理质量标准
(1)术前准备充分,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2)患者知晓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正确的随访时间。
第五节、胃炎的护理
一.护理要点
(一)病情观察
(1)观察有无腹痛,腹痛的性质、部位、时间、程度和饮食的关系。
(2)观察有无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3)观察大便的性质。
(二)落实治疗
按照消化内科疾病常规护理执行。
(三)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
急性期给予清淡的流质如:米汤、鸡蛋汤、鲜果汁等,待病情缓解后给予少渣、少纤维无刺激性半流质和固体软食如;面片,大米粥、馒头等;戒烟酒。少食多餐。
2.对症护理
(1)腹痛
遵医嘱给予抑酸、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必要时给予解痉止痛药。
(2)恶心、呕吐者遵医嘱给予胃肠动力药,如胃复安、多潘立酮或莫沙必利。
4、并发症护理
消化道出血按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执行。
(四)康复指导
1.用药指导 遵医嘱规律服药,禁用或慎用阿斯匹林,吲哚美辛等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正确服用制酸剂、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
2.息与活动
生活规律,加强锻炼,注意保暖,避免紧张劳累。
3.饮食指导 日常饮食应注意定时、有规律,不可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
4.随诊指导 定期复查胃镜及Hp检查
二.护理质量标准
(1)能按医嘱正确服药,掌握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2)掌握正确的饮食习惯。
第六节、胃食管反流症的护理
(食管炎.Barrett食管)
一.护理要点
(一)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有无烧心、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
(2)注意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多涎症状。
(3)观察吞咽困难的程度及进食情况。
(二)落实治疗
1、特殊检查
行电子胃镜及X线检查时,应告知患者禁食、水4—8小时。
2、遵医嘱给予输液治疗。
(三)护理措施
1、对症护理
睡觉时抬高床头15—30cm,减少反流,进餐后勿立即平卧,应直立1小时。
2、饮食护理
限制高脂肪、巧克力、浓茶、咖啡等降低LES压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饱餐及夜宵。控制体重,因过度肥胖会导致腹压增加,引起反流。
3、心理护理
耐心解释疾病的治疗过程,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四)康复指导
1、活动指导
注意休息,避免过量负重,增加腹压,不穿束身衣。
2、用药指导
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避免服用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药物,如:硝酸甘油、阿托品、-2等。
3、复诊指导
如有不适,医院就诊。
二.护理质量标准
(1)患者对护士提供的饮食指导接受。
(2)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及治疗过程。
第七节、肝硬化的护理
一、护理要点
(一)病情观察。
(1)观察有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表现:肝功能减退(消瘦、乏力、面部黝黑、低热、恶心、腹胀、厌油、贫血、鼻、牙龈、胃肠出血、肝掌、蜘蛛痣等)、门脉高压症(脾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等)的表现。
(2)观察有无精神神经症状及肝昏迷先兆表现(如神志、表情、性格变化及扑翼样震颤等)。
(3)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出现。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原发性肝癌、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二)落实治疗
按消化内科疾病常规护理执行。
(三)护理措施
1.用药护理按医嘱给予利尿剂,观察用药后患者的尿量,做好记录。
2.饮食护理饮食遵循“一低二高三不要”原则,即:低脂肪(避免肥肉动物内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不要饮酒、不要硬食物(如豆类、芹菜、水果皮等)、不要生食(生食肉类或鱼类会导致寄生虫感染)。
3.对症护理
(1)营养失调予以高热量、优质蛋白、低脂肪、低盐、高维生素的饮食,忌吃过硬食物,给予静脉输液营养支持。
(2)腹胀及水肿
限制水和盐的摄入,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腹围和体重,协助医师做好腹腔穿刺的护理。
(3)便秘遵医嘱给予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
(4)腹水①大量腹水时取半卧位。②饮食护理:按病情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每日液体摄入量不超过0mL。③皮肤护理:保持床铺干燥平整,受压局部经常给予热敷和按摩。④观察患者腹水消退情况,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和心悸表现,准确记录每日出入量,定期测量腹围和体重。
(5)尿量低于mL/d或无尿、电解质危急值出现时,及时通知医师。
4.特殊治疗护理做腹腔穿刺术,放腹水,术前排尿,术中、术后注意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的情况,防止穿刺处渗液,必要时换药。标本及时送检。
5.心理护理肝硬化病程漫长,应给患者以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使其保持愉快心情,安心休养。
6.皮肤护理黄疸可致皮肤瘙痒,应避免搔抓皮肤,定时翻身,清洁皮肤。
7.安全防护对躁动不安的患者,应用约束带、床栏等保护性措施,以免坠床。
8.并发症的护理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按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规护理执行。
(2)感染
遵医嘱给予抗炎药物,有发热时给予物理降温。
(3)肝性脑病
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情况,如出现意识障碍则按照昏迷护理执行。
(四)康复指导
(1)用药指导
指导按时、按量服药,避免应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
(2)饮食指导
饮食遵循“一低二高三不要”原则,禁止饮酒、吸烟。避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的诱发因素,如进食粗糙食物、药物、剧烈咳嗽、腹压增高等。
(3)休息活动
适当活动,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失代偿期应卧床休息,以减少肝脏负担,有利肝细胞恢复。
(4)随诊指导
定期复查肝功能、肝脏彩超,不适随诊。
二、护理质量标准
(1)病情观察及时,正确记录出入量、体重、腹围等。
(2)及时发现肝昏迷前兆,及时处理。
(3)患者掌握一般疾病知识及自我护理方法。
第八节、急性胰腺炎的护理
一、护理要点
(一)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的变化。
(2)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放射部位。
(3)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胀、排气、排便等消化道症状。
(二)落实治疗
1.特殊检查
正确采集血标本,急查血淀粉酶。
2.特殊准备
遵医嘱行胃肠减压。
(三)护理措施
1.用药护理
按医嘱使用阿托品、杜冷丁解痉、镇痛,禁用吗啡。按医嘱匀速泵入生长抑素,保证输液管道通畅,正确使用注射泵,确保用药的精确度。
2.饮食护理禁食,是急性胰腺炎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可以减少胰腺分泌,有利于炎症消退。禁食期间,患者口渴,可用水漱口或湿润口唇,待症状好转逐渐给予清淡流质、半流质软食,恢复期仍禁止高脂饮食。
3.对症护理
(1)疼痛
①剧烈疼痛时注意安全,启用安全告知书,防坠床、防跌倒,嘱家属24小时陪护,加用床栏。②按医嘱给予镇痛、解痉药。③遵医嘱禁食,给予胃肠减压,记录24h出入量,保持管道通畅,妥善固定管道,防牵拉,防管道滑脱。
(2)恶心呕吐
①取侧卧位或平卧,头偏向一侧。②呕吐后协助患者漱口,及时清理呕吐物。③及时更换污染的衣物、被服。④开窗通风,减轻呕吐物的气味。⑤遵医嘱给予解痉、止吐治疗。
4.心理护理
给患者说明禁食的重要性,消除其不良的心理活动,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的深呼吸),使全身肌肉放松。
5.口腔护理
胃肠减压时按常规做好口腔护理。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
(四)康复指导
1.饮食指导以低脂食品为主,如豆制品、蛋白、鱼、瘦肉、米、面、馒头及新鲜蔬菜水果等,戒烟酒,忌暴饮暴食。
2.休息活动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证睡眠避免劳累。
3.随诊指导
出院后半月门诊复查上腹部CT,出现紧急情况时医院就诊。
二、护理质量标准
(1)病情观察及时,护理记录准确、规范。
(2)生长抑素严格按医嘱剂量匀速泵入。
(3)胃肠减压有效通畅,妥善固定。
第九节、原发性肝癌的护理
一、护理要点
(一)病情观察
(1)观察有无腹痛、腹胀、腹泻情况,以及肝区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症状及强迫体位。
(2)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以及有无烦躁不安或嗜睡症状。
(3)观察有无门脉高压所致的出血现象,如有无黑便、呕血等症状。
(4)观察进食情况及营养状态。
(二)落实治疗
按消化内科疾病常规护理执行。
(三)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保证蛋白质摄入,有肝昏迷者应禁食蛋白,清醒后恢复期给予低蛋白饮食30g/d,没有肝性脑病者可正常饮食。
2.对症护理
(1)疼痛
遵医嘱给予适量止痛药,提供安静环境及舒适体位,发热时行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2)昏迷
按昏迷常规护理执行。
(3)出血
动态观察血压变化及大便颜色、性质,观察大便潜血、血红蛋白的变化。
(4)腹水
①大量腹水患者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②每日液体摄入量不超过0mL,并给予低盐饮食(2-3克/天)。③应用利尿剂时遵医嘱记录24h出入量,定期测量腹围和体重。
3.心理护理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愉快心情。对家属给予精神安慰,说明病情变化的可能性,加强与家属的联系。
4.皮肤护理对于疾病终末期的患者,避免压疮,鼓励患者在床上活动或协助患者变换体位,定时翻身,必要时可用气垫床。启用安全告知书,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事项,嘱家属24小时陪护,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四)康复指导
1.用药指导
遵医嘱服药。
2.饮食指导
加强营养,少食多餐,进食低脂、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清淡软食。
3.休息活动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免受凉、感冒等各种不良因素刺激。
二、护理质量标准
(1)病情观察及时,护理记录真实、完整。
(2)正确执行医嘱,落实各项治疗。
(3)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第十节、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的护理
一、护理要点
(一)病情观察
(1)观察腹泻的性质、次数、量,以及肉眼血尿的程度。
(2)观察腹痛的部位、程度、体温变化、体重减轻情况。
(3)急性期者因大便次数频繁,应观察其是否有口渴、皮肤弹性减弱、消瘦、乏力、心悸、血压下降等,以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和营养障碍的表现。
(二)落实治疗
1.特殊检查
做电子结肠镜检查时,做好肠道准备。
2.特殊用药
严格按医嘱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三)护理措施
1.对症护理
(1)观察生命体征情况,及时发现有无肠梗阻、中毒性巨结肠等并发症,如有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师。
(2)腹泻①准确记录大便次数与性质,血便量多时应估计出血量,及时留取化验标本,并通知医师,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对于严重者,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②营养支持指导患者进食刺激性小、纤维素少、高热量的饮食。大出血时应先禁食,根据病情过渡到流食和无渣饮食,慎用牛奶和乳制品。③腹泻频繁者应做好肛周皮肤的清洁护理。温水清洁肛周皮肤,必要时可涂美宝,保护皮肤。
2.特殊治疗护理
药物保留灌肠时宜在晚睡前执行,先嘱患者排净大便,行低压保留灌肠。
3.心理护理
给予心理支持,促进早日康复。
(四)康复指导
1.饮食指导给予含有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且少渣的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对肠道有刺激的食物。
2.休息活动
轻者应鼓励从事一般轻工作,重者应卧床休息,保证睡眠。
3.随诊指导
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二、护理质量标准
(1)患者不自行更改或随意加减药物。
(2)正确留取标本,及时送检。
(3)患者掌握灌肠的目的及意义,坚持治疗。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助考之星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