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水利部离退休干部局医疗保健处李桂才
目前,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的各种困扰逐步显现出来,水利部机关近位离退休干部中,就有30多位行动不便和长期卧床的老同志,生活自理困难,部分或完全需要他人照看,给子女和家庭带来各种困难。特别是长期卧床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后,会影响到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在这里提醒广大患者家属,对久病卧床的老人,必须提高预防意识,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康复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减轻并发症造成的不良后果。
1.呼吸系统并发症。长期卧床患者抵抗力降低,呼吸肌肌力减退,导致肺活量、有效呼吸量及最大通气量均明显降低,通气/血流比值明显下降,导致缺氧,加上重力作用,会引起坠积性肺炎和二氧化碳滞留。
预防及护理措施:
(1)预防呼吸道感染,指导患者做深呼吸,主动咳嗽,同时轻拍背部,促进痰液排出,根据病情更换卧位姿势。
(2)保持患者口腔清洁,饭后及时进行刷牙或者漱口,积极治疗口腔疾病,保证营养及水分的摄入。
(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通风1-2次,每次15-30分钟,通风时注意患者保暖。
(4)病情严重需要吸引器吸痰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吸痰时动作轻柔敏捷,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钟。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可根据情况使用气道湿化器以湿化气道。
2.皮肤组织并发症。长期卧床使身体的局部组织受压,导致组织缺血、缺氧,易发生褥疮,故应加强皮肤护理。
预防及护理措施:
(1)对长期卧床的病人使用气垫床等其他辅助工具,使受压部位气血运行通畅。
(2)需要定时翻身,白天每2小时翻身一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翻身一次。老年人皮肤弹性差,特别是长期疾病消耗,病人消瘦,皮下脂肪少,肌肉萎缩,翻身时应特别小心,宜两个人合作,动作轻柔、准确,避免拖、拉、推,减少皮肤摩擦。
(3)保持床铺清洁、平整、无碎屑,避免皮肤与碎屑及床单褶皱产生摩擦。骨突处用气垫圈,及时观察患者皮肤情况。
(4)温水擦洗每日1次,保持皮肤清洁,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发红的皮肤用防褥疮贴。
3.血管系统并发症。长期卧床,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减慢,血液粘滞度增加,易发生静脉血栓,尤以双下肢多见。
预防及护理措施:
(1)应每天按摩下肢肌肉,活动关节,以促进血液循环,鼓励并协助患者在床上做主动或被动的肢体伸屈活动,如膝、踝及趾关节的伸屈活动、举腿活动。
(2)注意观察下肢皮肤温度、颜色,有无肿胀和疼痛,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治疗措施。
(3)高度怀疑血栓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肢体抬高心脏平面以上,避免大幅度活动、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以防止栓子脱落而引起肺栓塞。
4泌尿系统并发症。长期卧床的患者可能导致排尿困难、尿潴留等;另外,长时间保持隐私处的卫生困难,或是由于患者的生理性原因,在尿路中出现结石等,都会产生泌尿系统的感染。
预防及护理措施:
(1)要鼓励患者多喝水,这样可以增加排尿量,达到冲洗尿道的作用;对排尿困难者,可进行腹部按摩或其他一些引导性的辅助;千万不要因为排尿麻烦,而出现故意少喝水的现象。
(2)注意保持会阴部卫生,每晚用温水擦洗会阴部,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动作轻柔,勿擦伤皮肤。经常变换体位,进行力所能及的主、被动锻炼,以预防尿路结石的形成。
5.消化系统并发症。由于缺少活动,使肠蠕动减弱,容易引起肠胀气、食欲缺乏、便秘等。
预防及护理措施:
(1)应做到饮食规律、少食多餐,应給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特别注重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注意观察记录大便的颜色、性质、量。可按摩腹部2-3次/日,以脐为中心,顺时针环绕按摩,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防止便秘,必要时可以使用缓泻剂。
6.骨骼和肌肉组织并发症。长期卧床最明显的体征发生于肌肉系统,瘫痪病人尤其如此,由于肌力、耐力减退,肌肉体积缩小、失用性肌肉萎缩,还容易发生骨折、关节僵硬、畸形、腰背疼痛等。
预防及护理措施:
(1)应鼓励患者每天定时、适度的做主动性和被动性的肢体活动,注意不同方位关节运动。
(2)如果可以的话,用轮椅将患者推出室外晒晒太阳,对患者会有很大好处。
7.其他并发症。长期卧床患者往往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失眠、自尊改变、愤怒、挫折感等等心理问题。
预防及护理措施:
(1)针对每位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因人施护,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精神安慰,可听轻音乐、做游戏、放松训练等,分散注意力,以调整患者的情绪。
(2)鼓励患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独立进行简単的生活自理,以增加患者的自我价值感,在患者不能完成时,则给予必要的辅助,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随着人口老龄化,要加强对长期卧床患者的照顾和关爱,特别注意长期卧床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最大限度的减轻病人的痛苦,使他们在舒适温馨的环境中尽可能的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编辑:孙伟
您的健康我们守护
每周为你推送保健知识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