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老年人因脑血管疾病、意外创伤等慢性疾病被迫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同时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卧床患者由于护理不当,出现很多并发症如: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便秘、下肢静脉血栓、骨质疏松及肌肉萎缩等,医院中医老年病科的护理团队们在平时的临床护理经验中,总结出来无论是住院期间还是在家卧床期间对于长期卧床老年人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压疮
压疮是由于长期卧床,局部的皮肤持续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至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多发生在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的骨隆凸处。所以压疮的发生和体位有很大关系。压疮的预防:保持床单的平整、松软、清洁、干燥,定时协助翻身,变更体位每2-4小时1次,按摩受压部位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注意皮肤的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擦洗1-2次,对易出汗的部位可涂抹爽身粉,也可在干燥皮肤表面涂抹润肤露以保护和润滑皮肤,但不可在破溃的皮肤上涂抹。床铺可加用海绵垫,翻身移动时不可拖拉患者,以免皮肤破损。同时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坠积性肺炎
坠积性肺炎为严重消耗性疾病,多发生在长期卧床不能坐起和翻身的患者,它发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坠积性肺炎发生的原因就是由于活动受限阻碍有效通气(限制肺部扩张)及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坠积性肺炎的预防:患者卧位时呼吸道分泌物难以排出,逐渐在肺部堆积,不仅影响呼吸,也容易导致各类感染引发肺炎。平时应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每天早、晚开窗通风30分钟,室内温度应保持22℃~24℃。保持卧床患者的口腔清洁,每天早、晚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老人做2次口腔护理很重要。协助患者进行有效咳嗽,使其处于坐位或半卧位,上身前倾,深吸气后屏气3秒,用力做爆破性咳嗽,将痰咳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肺部物理治疗,每次翻身时叩背促进痰液排出,叩背时手呈背隆掌空状,从背部外侧向脊柱部逐渐叩击,自下而上,从外向内,每次5分钟。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由于长期卧床患者抵抗力低下,易导致盐类晶体沉淀,钙盐久滞于肾及尿道易形成结石或引起感染。尿路感染的预防:协助患者习惯床上排尿,训练膀胱反射性动作,当膀胱充盈时由轻到重按摩膀胱,再由腹部向下方挤压排尿反复几次至尿排空。当有尿意而排不出来时,可以让患者听流水声诱导排尿,或用温水擦洗会阴部。鼓励患者大量饮水,以产生大量尿液冲洗膀胱,防止尿结石的形成,保持会阴部清洁,勤更换内衣。尿路感染患者要坚持治疗,每周做尿常规检查,注意饮食营养,生活规律,增强体质,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便秘
便秘是由于卧床患者活动量明显减少,肠蠕动减少,多数患者出现饭后不易消化、腹胀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便秘的预防:养成定时床上排便的习惯,最好每天早饭后定时排便,只要坚持养成定时排便,就能逐渐建立排便的条件反射,习惯后则能按时排便。而且不能忽视便意,经常忽视便意或强忍不便,粪便在肠道滞留时间过久,大便干燥,便可引起或加重便秘。每日按摩腹部,患者取仰卧位,两手掌相叠,以脐为中心,做顺时针方向按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约10分钟,可促进消化道的活动,保持大便通畅。饮食粗细搭配,每天吃适量的水果、蔬菜及饮足够的水,使粪便松软利于排出。
下肢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是由于卧床患者因为肢体运动减少或不运动,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加上老年人血管的硬化和狭窄,很容易形成血栓。卧床患者下肢静脉形成血栓,栓子脱落极易造成肺栓塞,危及生命,所以下肢静脉血栓是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下肢静脉血栓预防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保持低脂饮食,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下肢活动,必要时协助进行被动肢体运动,以防深部血栓形成。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下肢弹力绷带或穿专用弹力袜,根据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切勿擅自加药或停用,每天检查皮肤有无破损、压痛和青紫,定时检查凝血功能。
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
骨质疏松是由于长期卧床患者因营养缺乏加之老年人身体基础差,运动量减少,极易发生骨质疏松,加上被动运动的减少肌肉萎缩的发生也是常见的并发症。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功能锻炼的方法有:背部以伸展运动来锻炼背部肌肉,有利防止腰背部肌肉萎缩,防治脊柱骨质疏松。当病情允许时应进行站立训练,截瘫或偏瘫患者如每天能坚持2小时以上静立,能有效防止或减轻废用性肌萎缩发生。行走和站立训练必须在有适当保护措施下进行。合理调节饮食,加强患者的营养,补充丢失的钙质。患者可利用双拐或单拐等训练站立和行走,逐渐过渡到原地踏步练习、步行练习、上下楼梯练习等,可有效地防治骨质疏松及肌肉萎缩,促进患者康复。
坚持有效的锻炼预防方法,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将远离我们,也能让卧床患者能够有足够的信心面对生活!
素材:中医老年病科
审核:樊春秀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