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10%~20%的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VAP[1]。年美国卫生保健流行病学会和美国感染疾病协会(AHEA/IDSA)共同对年VAP预防策略进行了更新(以下简称新策略)。为此,笔者对该更新进行了浅读,供同行参考。首先,笔者认为新策略的核心是重要理念的提出,如呼吸机相关性事件(VAE)。(1)呼吸机相关性状态(VAC),是指最小呼气末正压(PEEP)或最小吸气氧浓度(FiO2)处于稳定或不断降低的状态,但≥2d后,最小PEEP每天增加≥0.kPa或FiO2每天增加≥20%,并持续≥2d;(2)与感染有关的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IVAC),是指在VAC的基础上,可能感染导致的不正常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或白细胞异常(≤4×/L或≥12×/L),同时新增使用≥1种抗生素并维持≥4d。鉴于VAP是众多VAE之一,还有诸如气胸、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栓塞、肺水肿以及肺不张等,他们在病理生理学机制上与VAP有内在关联性,临床上可相互转化,互为因果,这些并发症势必会增加VAP的发生率。而当前临床上对VAP的监测、预警的措施十分有限,关于VAP诊断的特异性差,确诊难度较大,对定义的认识不统一[2],存在过早或延迟干预的风险。因此,新策略的1个很重要的更新是:在监测预防VAP时,不应仅仅局限在预防VAP本身,应把注意力放至发生肺炎之前,放在所有VAE的高度上来。以监测、预防VAP为目标来说,VAE监测包括以下4个层次:VAC、IVAC、possibleVAP和probableVAP。笔者认为这是新策略战略性建议,他提升了我们的思维高度,对更加有效地预防VAP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VAE预防策略建议尚未出台,尽管当前VAP预防策略均着眼于预防“肺炎”,但他仍然是改善患者结局的有效措施。基于此,新策略在现有预防VAP研究的基础上,从上机时间、ICU停留时间、病死率和费用等角度来分析当前临床上预防VAP和VAE的各种干预措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