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资本论》发表周年。一位西方学者曾这样评价《资本论》:“书有不同的命运,有的书它一问世就立即被遗忘,有的书起初取得了成功,但最终变成了历史文献。这部著作尽管发表很久了,它不但没有被遗忘,没有被埋葬,相反,今天它闻名于全世界,并比任何时候都更有生命力,这对于科学书籍是十分罕见的,未必能找到另外一本书,有如此令人羡慕的命运”。我觉得研究方向上的正确(工人阶级的圣经)、理论上的彻底、逻辑上的严谨、文字上的优美等,都使这部著作能够流芳百世,但并不是所有传世之作都有“当代价值”,《资本论》为何有当代价值呢?笔者赞成有学者这样的提法:这是因为马克思的《资本论》为我们提供了两样东西,它们使我们能超越马克思本人的具体论断去分析更为复杂的当今社会。这两样东西,一曰“视角”,二曰“概念”。所谓“视角”,无非是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视角为何,决定了我们能看见什么,看不见什么,决定了我们面对这个世界时,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而马克思的视角是极具开创性的,故能带领后来人看到前人几乎从未看到过的东西。第二个是一系列“核心概念”。这些概念既有明确的内涵,又有充满弹性的外延。后来的学者在面对更为复杂的社会现实时,就可以毫无困难地对马克思的原始概念进行扩展并将其当作进一步讨论的起点。
《资本论》的当代价值,用一句话概括:它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法宝。
先看改造客观世界。《资本论》证明了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为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所作的预见和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到今天《资本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中的当代价值似可以这样概括:尽管《资本论》所要研究的是“资夲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目的是要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但是,因为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时候,面对的已经是一个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所以,如果我们剔除马克思对剥削的分析的话,那么《资本论》所揭示的也是一般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理论。换句话说,只要市场经济是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或经济管理体制在发挥作用,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原理及其内在发展规律,同样都是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诸如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积累规律、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社会总产品实现规律以及利润最大化原理、提高利润率和积累率的方法、竞争与垄断理论、经济危机理论等等。
再看改造主观世界:学习经典著作联系改造主观世界,首先就是可以让我们坚定信仰,它可以使我们坚信:“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丧失了根本”。学习经典著作还可以提升我们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它使我们善于对问题进行抽象思维、概括分析,提升了我们驾驭完成具体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的能力;它使我们心里有一杆评判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的“秤”,提升了我们自觉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能力;它使我们在思考和分析现实问题时,有理论深度,做到“用学术讲政治”,提升了我们完成教学研究任务的能力。
在揭示《资本论》当代价值时,一定要走出一个误区:认为马克思的论述“不实用”、不能直接拿来解决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因而质疑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甚至将它与西方经济学做简单的比对。在多年教学生涯中,每逢我遇到这种问题,都会和学员讲: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上徘徊”,我们不能硬是要拉着“幽灵”让他“显灵”,非得让老祖宗对现实问题给出个具体说法,要看到马克思是和老子、亚里士多德等人一样的伟大的哲人,千万不能把他降低为一个普通的政策制定者。
(作者为中央党校经济学教授)
张燕喜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