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肃清朗诵:春之韵
像不少人一样,我也读过笑笑生。那本书人人皆知,金啊、瓶啊、梅啊,市井小说,名著。据说,作者是笔名,不可考。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你写就写了,黄也黄了,不就是男女之间的那点事吗?还笔名,这个问题可以上升到社会学,就像是西方大哲叔本华论过的,人的本质之一是虚伪和残忍,有时候甚至还不如土狼,野兽吃猎物,那纯粹是为了吃,而人对人就不同了,打败对方,更多的是为了折磨对方。当然,笑笑生不折磨人,他只是写了一段段让人开心和好奇的故事。人就有这个毛病,好奇、猎奇,你说这本书可不能看啊,太黄,那他就非得看看,看过之后也就是那么回事。就像我,年轻时曾经和我的朋友做了个约定,你先看、我后看,然后把里面人人感兴趣的那些段落抄下来,有机会印一个册子?看能不能卖上几个小钱儿。当然,这都是闹着玩的,并没有付诸行动。
还有一个问题,笑笑生写了,那是名著,后又有一个叫贾平凹的人也仿照那本书写了,叫《废都》,结果就遭到了口诛笔伐、挨了严重的批判。问题来问题去,你看都看过了,做都做过了,还批判人家,是虚伪吧?有点残忍吧?
读书问题,还涉及到一个“跟风”的问题,还以我为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哲学的大风“呼呼”地刮过来,差一点把马克思主义都刮没了,那时的我也读弗洛伊德、读尼采,跑到书店里买上一本《苏鲁支语录》,一读,读不懂,那个尼采简直就是说疯话,比疯子还疯。但开卷总有益,尼采说,把学的知识完全消化之,那是绝对的猪态度。他还说,人的意志应该像熔铜、像开弓的箭、像胀满的乳。做男人就该如此,意志要像胡杨树,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烂。当然,这都是比喻,世界上没有万寿无疆的生命,如果有,那只能是水、是空气和阳光。
不仅读书,连起名都“跟风”,像叫“建国”、叫“东风”、叫“卫东”等等的人名,多的去了,再比如我的名字,肃清,就是和革命运动的背景有关,甭说起名,就连吃饭穿衣,也都离不开背景,就连唱歌,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什么年代读什么书,这绝对是事实,我都经历过了。有时候回头看看,自己当时的热情、激情,现在想起来,心情不免就有点复杂。
当然,有些书是经典,什么时候读都新鲜,譬如《资本论》、譬如《红楼梦》、譬如《西游记》,譬如……那就说说《西游记》吧,我为之感兴趣、为之着迷,从小到老没有变。初读,是大地震那年,也就是周总理来邢台慰问那一年,我十岁,晚上躺在用玉米秸搭成的锥形棚子里,棚子外面“呼呼”地刮大风,棚子里面是一支摇曳的蜡烛,这一读就读上一通宵。竖排本、繁体字,不认识的字我就猜着读。现在想想,那个会七十二变、一个筋斗打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奠定了我后来能成为一个写手的想象力。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的保尔、冬妮娅至今还显现在我眼前。博览群书,当时的我就是这样的,赫胥黎的《天演论》、达尔文的《进化论》、薄伽丘的《十日谈》、乔万尼奥里《斯巴达克斯》、和风车作战的骑士《堂吉诃德》,等等等等,捡到篮子里都是菜,我都读。
早些年我刚刚参加工作不久时,挣钱不多,记得好像是三十六块五,但国家每月还补贴八元钱的书报费,我跑到书店,买了一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到会计那儿报销,那是一个有些驼背的男会计,他看看那发票,又看看我的脸,一幅惊愕的眼神,问我:真买书了?我说,可不,买了,书报费不就是要用于买书啊?说的那驼背会计扑哧一下笑了。他这一笑把我笑的不好意思了,那是八块钱大洋啊,别人有可能买两袋面粉、十多斤鸡蛋。
再往早点说,我读《资本论》,厚厚的三卷本,第一卷的资本、货币还好懂,越往下读就越是读不懂了,索性买上一套《资本论注释》,边读、边用红蓝铅笔划道道、划圈圈。现在想起来,那个时候我多可爱啊!读《马克思传》,迷进了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故事里,别人问马克思,问他好多好多问题,其中一问:你最喜欢的颜色?马克思说,红色。他这一喜欢不要紧,也从此让青年的我喜欢上了红色,至今我的网名昵称叫“红色声音”,就是喜欢马克思的喜欢,这也叫爱屋及乌、叫近朱者赤吧。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是政论,但在我看来,那就是一部美丽的散文,你听听第一句:一个幽灵,在欧洲徘徊……你再听听最后一句: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美吧?绝对的散文美。别人看马克思是政治家,而在我眼里就是个学者,从没有对人施加暴力,在大不列颠图书馆一坐就是多少年,纯粹的学者。
说书的话题,说的都是往事,旧事,现在读书少了,一是懒了,二是眼睛花了,四十八,眼就花,况且我的岁数比四十八往里纵深了好多。闲来无事,看看电视、抽支烟、喝喝茶,想点事儿,锻炼一下脑子。别人问我喜欢读什么书?我说,哲学类、文化类,很少再读小说了。还是那句话,写小说的人认为小说都是编的、都是假的、都是戏。比方,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两拍”,那都是好小说,小说改头换面就是戏,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十五贯》等等,那都是从“三言两拍”里来的。
故事多多。
故事在戏里看人,人在戏外看故事。
春之韵,内蒙古赤峰市人,一个爱好文学的女子。喜欢旅游、酷爱读书,偶尔写点小文字,朗诵是业余爱好。个性签名:无言花自香,淡定人从容。清风明月传媒平台诵读总务。
近期回顾
把话说好
白纸黑字
吃亏是福
李白的诗
百年姿态
编辑部
散文编辑部:问川先生|春之韵
末陌
海风在吹
现代诗歌编辑部:杏花雨
海风在吹
思者
夕阳音
古诗词编辑部:渔之樵
海风在吹
诵读部:春之韵
部落歌者
朝阳哥
倾听者
苏苏
叶子
把酒当歌
窗外的人
海叶
代斌
盼盼
寒纬
新新人类
宁静致远
文嘉
海畔
郑巍(查了)
苏恭
枫林
品茶听涛
唱唱
烟波缥缈
踏雪寻梅
优雅
鼻祖
一朵莲
沙漠牡丹
汪淇
建国
童心未泯
墨羽塵曦
红杉树
江河
夏夏|知足常乐
崔文通
师师
欣怡
阳光
枫丹白露|金翅大鹏|寒冰|欣赏自己|如风|润物细雨|花颜
海韵
悠然
微笑向暖|远方|沉默
品茗听雨
花开的声音
七夕|烙印|海阔天空|止戈为武|期望|敖登图雅|见贤思齐
诵读总务:春之韵
音频校对:海叶
春之韵
把酒当歌
编辑制作部:海风在吹
芳华
文嘉
宁夏
预览校对:海风在吹|末陌
统筹规划:海风在吹
投稿须知
1、来稿体裁不限,诗歌、散文、随笔均可。摄影、书法、美术作品酌量。
2、来稿务必原创,严禁抄袭侵权,文责自负,本平台概不承担连带责任。投稿要求:诗歌25行左右,散文随笔字左右,小小说字以内。来稿须作者自己校对三遍,确保无病句,无错别字,无错误标点符号。
3、个人简介字以内,并附本人高清横版远景照片2张。
4、本刊对所有稿件有修改权、选编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除特别注明不愿被修改的,如有需要,本刊会根据作品内容进行修改。
5、发稿作者应当积极转发、分享阅读。
6、投稿路径:
现代诗歌:杏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