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麻醉科普
作者:张新建
(一)镇痛泵的罪责
医保超了镇痛泵有罪!
单病种付费超了镇痛泵也有罪!
术后病人恶心呕吐,血压低、心率慢......也是你惹的祸,真是一无是处!
索性不用你了“伙计”,病人夜不能寐、死去活来,肌注镇痛药缓解一会儿吧......
没用镇痛泵,费用也超了,因为麻醉药太贵!无语中......
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镇痛泵成了替罪的羔羊,一口好嫩的肉!今天审判你“镇痛泵”,该当何罪!!!
(二)镇痛泵是什么?
就是这家伙,简陋至极!
镇痛泵是一个可以控制速度输注药物小设备,一头连在麻醉医师配制的镇痛药瓶上,另一头接在患者的身上,可能是手上的静脉输液通道,也可以是背上出来的植入椎管内的一条小细管。正常情况下药瓶里的药物通过自动输注装置匀速地持续输注给患者,镇痛泵上有一个注药按钮(具有特殊设计以防止反复按压导致药物过量),当患者感到疼痛时,可以按压它,镇痛泵会再加量输注镇痛药物,基本能够保证病人无痛或减轻疼痛的目的。
泵语:因对我厌恶至极,从来不屑一顾,我面对的只有愤慨和责备!
(三)有罪但罪不至死
第一宗罪费用高
目前镇痛泵耗材、药物、2天管理费用共-元,是贵了!但是如果你把术后镇痛作为手术后治疗的一种手段,想一想忽略了镇痛,早期的功能锻炼能够进行到何种程度,患者会何等痛苦?两天的费用和螺钉、钢板、人工关节、人造血管、人工瓣膜等价格作比较,难道病人会介意这个费用而愿意忍受灾难性的痛苦?其实术后镇痛和术后其他治疗同等重要。
讲一个来自口口相传的小故事:某医院牛姓医生,从来不愿给患者做镇痛(是否违背患者意愿?),告诉病人转告麻醉医生手术不需要镇痛(是否牵涉干扰麻醉医生正常执业?),更有甚者把“不需要镇痛”写在手术通知单上(是否懂得医疗文书书写规范?),美其名曰“为患者节省费用”,但术中耗材、药品、器械无所顾忌,应用尽用,这样真是为患者着想,真能为患者降低住院费用吗?还是因一己之利而置患者于不顾?
某日,其儿子打篮球摔倒致肱骨骨折,从来不愿为别人做镇痛的他一再强调要做术后镇痛,何也?麻醉医师笑曰:泵可贵了,你孩子可是医保!笑柄一枚......
第二宗罪副作用多
镇痛泵里装的药多为阿片类镇痛药和一些辅助镇痛药,如曲马多,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副作用也多为这些药物引起。最常见的副作用为恶心呕吐。但是,恶心呕吐本身就是手术后常见的反应,跟很多因素有关系:性别、吸烟、既往术后恶心和呕吐史、晕动病史、麻醉持续时间、手术类型等。即使不用镇痛泵,其发生率根据手术麻醉和患者因素的不同为20%~30%,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其发生率高达70%~80%。使用术后镇痛泵会使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增加约20%,但是不能说术后一旦发生恶心呕吐就是术后镇痛泵造成的,这不全是它的错,不要冤枉正在努力做好事的泵!
其实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随着手术与麻醉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这可能与具有催吐作用的麻醉药蓄积有关。手术时间每增加30min,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性增加60%。所以外科医生的手术时间也是至关重要,多多训练提高手术技巧也是不错的选择!
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技术等的发展,人们对疼痛与镇痛机制的认识达到了分子水平,合成与开发许多高效低副作用镇痛药物,如:强效镇痛药羟考酮、COX2特异性抑制剂、COX和5-LOX双效抑制剂(如替尼普达等)等,其副作用明显减少。解决恶心呕吐有很多种方法且很简单:可以先暂停一段时间的药物输注,同时加用一些止吐药,一般多会很快消失。
还有几点需要提醒:
镇痛泵不会影响你的智力;
不会影响伤口愈合,相反会促进伤口的愈合;
产生药物依赖的几率几乎为零,更不用担心;
疼痛不是能忍就忍、也不是能不吃药就不吃药,疼时撑着充当“英雄好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是充满舒适全程无痛的世纪;
心率慢、血压低这些都是要分析原因的,千万不要一股脑的埋怨,把泵当成“替死鬼”,而自己却对镇痛泵的知识一片空白。
(四)说落泵的“功劳”,将功补过
良好的镇痛,减轻疼痛引发的应激反应以缓解焦虑,改善睡眠,晚上睡得好,白天吃的香,心情也变好。
良好的镇痛,患者敢于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卧床时间,减少了卧床导致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骨科患者可以尽早的进行功能训练。
良好的的镇痛,患者敢用力咳嗽咳痰,减少了术后肺不张、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术后良好的镇痛能够促进肠道排气,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等。
急性疼痛若不及时控制可能会转化为慢性疼痛,良好的镇痛会减少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如若转变为慢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将大打折扣,特别需要谨慎!
通过减少并发症、加速康复而减少住院时间,节约费用。
《Pain》杂志指出,断指再植术后充分的术后镇痛可以使其成活率增加13.6%。
。。。。。。。。。。。。
微电脑无线网络注药泵
今天审判的是最简陋的镇痛泵,它该当何罪,你懂的!如果依然被“忽悠”,你选择了“疼痛”,麻醉医师能咋办?
三个字:尊重你!
该文仅作科普,故事来自传言,切勿对号入座!
作者风采
张新建教授
广州中医院麻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年南方医科大学“南粤优秀研究生”,年参加南苏丹维和获联合国“和平勋章”。《实用医学杂志》、《广东医学》和《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审稿人。
学术任职:《中华麻醉学杂志》科普工作组副组长;医院协会麻醉管理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疼痛学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广州市血液保护学会常委;广州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
声明:本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