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小王,下面由我为您宣教如何防跌倒……”
“阿公,动作要慢一点哦,您现在手脚力气还没完全恢复,出来走动一定要家里人陪着啊!”
“小钟,5床阿婆住院前有跌倒史,一定要注意防跌倒的宣教并加强查房。”
“医生,17床阿婆刚刚在卫生间滑倒了,生命体征正常,初步检查无损伤,快去看一下吧!”
在神经内科住院部里,总能听到各种各样关于“跌倒”的对话,这简单的两个字为什么会让医护人员如此紧张,甚至谈之色变呢?下面就让神经内科的护士为您细细道来!
跌倒,顾名思义,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面或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平面。大约75%的脑卒中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增加了脑卒中后跌倒的风险。虽然跌倒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结果却大不相同:年轻人摔一跤,可能就是“跌倒没什么大不了,从哪里摔倒从哪里站起来”,但是老年人摔一跤,往往会导致骨折甚至脏器出血危及生命!
在神经内科住院的多数为65岁的老年人,研究表明,跌倒不仅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形成严重危害,同时还会间接加重老年人的治疗成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比如老年人多数患有骨质疏松,跌倒后极易发生骨折,因年龄大、自身修复能力较弱,严重影响其愈合能力,康复时间明显延长甚至难以康复,并且有可能因为长期卧床而产生一系列的其他问题如压疮,坠积性肺炎,长期卧床肢体功能减退行走困难等。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股骨头骨折的高龄病人,大部分的导火索都是跌倒所致。
更为致命的是跌倒后引起的各种脏器的出血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将严重影响老人的日常生活及独立生活能力甚至生命,也将给家庭和社会增加很大的经济负担。
跌倒危害性这么大,那我们平时要怎么预防呢?应该注意什么?
首先,我们要重视跌倒这个问题,改变固有的理念,理解跌倒的危险性,有老人的家庭要多为老年人讲述跌倒的危险性及预防措施。
其次,了解发生跌倒的主要原因:1)视力、听力下降,骨骼、关节的功能退化;2)脑血管病导致的肢体运功功能减退,帕金森等影响手脚活动的疾病;3)使用镇静安眠药物、降糖药、降压药等;4)昏暗的环境因素,湿滑、不平坦的路面,在步行途中的障碍物,缺少可靠的扶栏,把手以及不防滑的鞋子等等。
最后,针对上述原因,我们建议要做到:
定期体检,了解自身情况,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延缓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的老化。适合老人的运动有太极拳,走步,缓慢的舞蹈等。
长期服用降糖药、降压药、镇静催眠药物或者是心血管疾病药物的老人尽量不要单独居住,床头放置手机或者呼叫器,若有不适可以立刻呼喊到家属。严格遵医嘱服药,勿私自增减药量或者自行服药,要熟悉自己常用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穿着防滑鞋,衣裤合身;家中不宜用太过光滑的地板,并保持地面干燥,家具及用物妥善安置,预留出足够宽敞的通道;有条件的家庭可在卫生间安置扶手,方便老人家站立或者下蹲,使用蹲厕等,保持房间宽敞明亮。起身时应动作缓慢,常用物品放置在容易取到的地方。
独自外出的老人应避免去太过拥挤的地方,外出一定要告知家属并带有联系工具。站立不稳时要呼喊周围人群寻求帮助或者扶好可靠的搀扶物。
行动不便、视力下降的老人,请在家属的陪同下外出。
再次提醒:跌倒,重在预防,各位朋友,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的家庭一定要做安全措施,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以防跌倒的发生!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供稿:神经内科屠强
温馨提醒
我院专科门诊、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中心)、住院部等已全面恢复诊疗服务,为减少人群聚集、做好疫情防控,医院推行非急诊病人全预约,先预约后看病。请来院就医的市民朋友按预约提醒分时段就医,到院后如实申报健康信息,并主动出示身份证与粤康码,以便快速配合完成流调及预检分诊工作,节约就医时间,同时要全程戴口罩,科学防控,安全就医。
主编:曾宁
编辑:黄景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