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期间,医院一方面选医院医疗工作、外出核酸采样任务,另一方面,在人员极其紧缺的情况下,积极做好住院患者医疗救治工作。
医院大内科模糊科室界限
统筹协调了各病区的一线人员
以保障基本医疗为目标开展工作
由于人员紧缺,医务人员除了要面对繁重的临床工作,还承担起了一些患者生活照护方面的工作,比如帮助病人换尿布、照顾年长患者的饮食生活起居等。
高龄老人免疫力低、体质较弱,是新冠的易感人群,老年科病房收治的病人普遍年龄较大,基础疾病多。为此,医院对病区进行了合理调整;同时,成立了专家团队,每日开展多学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诊疗,努力保障老年患者安全。
一天,岁的老先生突然呕出了咖啡色液体,病人已经出现呼吸衰竭,经过紧急会诊后,主治医生予以止血、无创呼吸机等治疗手段,经历了48小时的不懈努力,病人病情终于平稳。
胸痛、心梗都是致命“杀手”
医院胸痛中心
在疫情期间始终保持24小时连轴运转
心内科医生周赟和蒋巍
从3月31医院
两人轮流值班
确保胸痛患者可以得到及时救治
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和防疫工作部署,静医院被确医院,而医院内原有的患者需要转移到医院继续治疗。
由于需要转移的继续治疗人员以重症老年患者为主,还有一些长期卧床鼻饲、甚至需要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医院接到任务后,积极腾挪整合病房,组织老年病科、消化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血液内科、骨科、神经外科、普外科等多学科的专家共同参与患者的治疗工作。
医务人员从患者的既往住院病史里面调集病人以前的治疗方案,包括用药情况、治疗疗程等详细情况,连夜整理医嘱和患者资料。整个转运过程,医院医院的医务人员有效对接,主动联系,做到无缝衔接,确保了患者的安全。
61岁的郑阿婆,因高坠导致颈脊髓损伤,四肢不完全瘫痪伴有自主呼吸功能障碍,在接受颈椎减压重建手术后,转入医院骨科恢复。主任曲志伟收到接收该患者的消息后,立刻通知在岗医护人员做好准备,并提前联系ICU医师、调配呼吸机等生命支持设备,做好呼吸机的切换准备,等待患者到来。
当患者由送至病房时,气道内存有大量分泌物,医生立刻联系郑阿婆的原主治医生,双方配合调整参数,护士同时做好清理气道分泌物、湿润气道等气道护理,医护联合完成了呼吸机的无缝转换。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存在积坠性肺炎,并伴有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的风险。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完善床边胸片,明确肺部感染情况,并做好卧床并发症的预防工作以及抗感染的药物治疗。
由于患者无法进食,需要鼻饲,医护人员指导家属如何正确完成患者的每日鼻饲进食,同时根据患者每日情况,及时调整鼻饲量。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目前患者整体病情平稳,并且通过训练已经可以全昼时脱机自主呼吸。
在疫情大考面前,医院全院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拯救生命为己任,为患者注入信心和希望。
记者:王文瑛图片:王文瑛资料:医院编辑:路景斓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