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
支原体肺炎
小儿肺炎
肺炎严重吗
坠积性肺炎

运动系统骨折考前冲刺

一、总论

  (一)全身表现:1.休克——骨盆、股骨骨折。2.发热。

  (二)局部表现:特有体征:(1)畸形(2)异常活动(3)骨擦音或骨擦感。

  (三)影像学检查:X线——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

  临床表现严重,但X线检查未见明显骨折线者,应于伤后2周复查X线。

  (四)早期并发症

  1.骨筋膜室综合征

  2.脂肪栓塞综合征

  3.重要内脏器官损伤

  4.重要周围组织损伤

  5.休克

  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爪形手或爪形足。

  巧记——2-2-1:

  2个综合征,2个损伤,1个休克

  (五)晚期并发症

  ◆1.关节僵硬

  ◆2.缺血性肌挛缩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感染5.压疮6.坠积性肺炎

  ◆7.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8.缺血性骨坏死9.急性骨萎缩10.创伤性关节炎

  ·骨折晚期并发症巧记——1-1-1-3-4

  ·1个最常见,

  ·1个最严重,

  ·1个血栓,

  ·3个感染,

  ·4个骨相关

  (六)骨折的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康复治疗

意义

复位

首要步骤

固定

愈合的关键

康复治疗

恢复患肢功能的重要保证。可防止骨质疏松、软组织粘连、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七)常用复位方法

优点

缺点

手法复位

无创伤,不破坏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

不易达到解剖复位

切开复位

能达到解剖复位

减少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可引起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八)复位标准:1.解剖复位2.功能复位

功能复位标准

①旋转移位、分离移位

必须完全矫正

②缩短移位

·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1cm;·儿童:无骨骺损伤者下肢短缩不超过2cm

③长骨干横形骨折

·骨折端对位至少达1/3;·干骺端骨折对位至少3/4

④成角移位

1)上肢肱骨干骨折,稍有畸形

自行矫正

2)前臂双骨折

对位对线均好,否则影响旋转功能

3)下肢轻微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

自行矫正

4)下肢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

必须完全矫正,否则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

(九)愈合

时间

病理变化及X线表现

1.血肿炎症机化期

2周

(1)血肿;(2)炎症:伤后6-8小时,无菌性炎症;(3)机化:形成肉芽组织,演变为纤维结缔组织。

2.原始骨痂形成期

4-8周

(1)膜内成骨;(2)软骨内化骨。X线:骨折线仍隐约可见。

3.骨板形成塑型期

8-12周

在组织学和放射学上不留痕迹。

骨折二期愈合的标准

  1.骨折局部无疼痛、压痛;2.骨折处无异常活动;

  3.X线: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4.骨折解除外固定后,如为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物持续1min,如为下肢不扶拐能平地连续步行3min,并不少于30步;连续观察2周无变化,骨折处无变形。

记忆技巧:

  1min,1kg;2星期,不变形;3min,30步。

二、各论(10大骨折=上5+下3+骨盆、脊柱,胫骨平台骨折略)

  (一)锁骨骨折

  表现:健侧手托患肢肘,头向患侧偏斜。

  治疗:

  1.儿童青枝骨折及成人无移位骨折——三角巾悬吊3~6周。

  2.有移位的中段骨折:手法复位,横“8”字绷带固定。

  3.手术指征:

①不能忍受“8”字绷带固定的痛苦;

②复位后再移位;

③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④开放性骨折;

⑤陈旧骨折不愈合;

⑥锁骨外端骨折,合并喙锁韧带断裂。

(二)肱骨外科颈骨折

治疗

1.无移位   2.外展型   3.内收型

无可考点

4.粉碎型

①青壮年——尺骨鹰嘴外展位骨牵引,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②年龄过大,全身状况差——三角巾悬吊,任其自然愈合;③手法复位难以成功——切开复位内固定。

(三)肱骨干骨折

  1.并发症——桡神经损伤

  表现:

  垂腕

  各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直——“垂指”

  前臂旋后障碍

  手背桡侧(虎口)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2.治疗

  (1)手法复位外固定

  (2)切开复位内固定——指征:

  ①反复手法复位失败者;

②影响功能的畸形愈合;

③陈旧骨折不愈合者;

④合并神经、血管损伤者;

⑤同一肢体多发骨折者;

⑥骨折端有分离移位或有软组织嵌入者;

⑦8~12小时以内的污染不重的开放性骨折。

(四)肱骨髁上骨折——10岁以下儿童。

表现

扪到断端的部位

移位

伸直型

肘部向后突出并处于半屈位。查体:假关节活动,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肘前方

近——向前下,远——向上。

屈曲型

肘后凸起。

肘后方

近——向后下,远——向前。骨折线:由前上斜向后下。

并发症——伸直型多见:

  1.血管损伤——损伤肱动脉,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缺血性肌挛缩。

  2.神经损伤。

(五)桡骨下端骨折

典型体征

伸直型

Colles骨折

①“枪刺样”畸形:远折端向桡侧移位,正面看。②“银叉”畸形:远折端向背侧移位,侧面看。

屈曲型

Smith骨折

远折端向掌侧、桡侧移位,近折端向背侧移位。

(六)股骨颈骨折   

  1.成人股骨头的血供

  骺外侧动脉——供应股骨头2/3-4/5血液,是股骨头最主要的供血来源。

  旋股内侧动脉损伤是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原因。

  2.分类

  (1)按骨折线部位分类

  ①头下型:血供破坏大,骨折难愈合,预后差

  ②经股骨颈

  ③基底型:血供破坏少,骨折易愈合,预后好

  (2)按X线表现分类

“不怕外展怕内收”。

  内收——大于50°——不稳定;

  外展——小于30°——稳定。

  3.临床表现

  ①患肢外旋畸形。

  ②患髋压痛,下肢轴向叩击痛。

  ③患肢缩短

  (1)Bryant三角:底边较健侧缩短;

  (2)Nélaton线:股骨颈骨折时——股骨大转子上移在Nélaton线之上。

  4.治疗

  (1)非手术——防旋鞋。适应征:

  A.稳定性骨折;

  B.年龄过大、全身状况差者;

  C.合并有严重心、肺、肾、肝等功能障碍者。

  (2)手术指征:

①青少年;

②65岁以上老人股骨头下型骨折;

③有移位的和内收型骨折;

④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或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者。

  (七)股骨干骨折

  1.并发症——多见于股骨干下1/3骨折。

  ①短缩畸形:远-后;近-前上。

  ②损伤血管及神经。

  2.治疗

  (1)非手术

  ①儿童:皮肤牵引。较小的成角畸形及2cm以内的重叠——可以接受。

  ②成人:骨牵引8-10周。

  (2)手术指征:

①非手术治疗失败;

②多处骨折;

③伴有血管神经损伤;

④老年人骨折不宜长期卧床者;

⑤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

⑥开放性骨折。

(八)胫腓骨骨折——并发症

中下1/3交界处——三棱形变成四方形——好发部位。

并发症

胫骨

上1/3

小腿下段严重缺血或坏死(胫后动脉)

中1/3

骨筋膜室综合征

下1/3

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创伤性关节炎

腓骨

腓总神经损伤

(九)脊柱骨折

  1.胸腰段

损伤情况

稳定与否

1.单纯性楔形压缩性

前柱

稳定

2.稳定性爆破型

前柱+中柱

3.不稳定性爆破型

前柱+中柱+后柱

不稳定

4.Chance骨折

椎体水平撕裂

5.屈曲-牵拉型损伤

前柱+中柱+后柱

潜在不稳定

6.脊柱骨折-脱位(移动性损伤)

前柱+中柱+后柱脱位重于骨折

不稳定,极严重,脊髓损伤难免

 2.颈椎

分为

(1)屈曲型损伤

1)前方半脱位(过屈型扭伤)2)双侧脊椎间关节脱位3)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

(2)垂直压缩所致损伤

1)第一颈椎双侧前、后弓骨折(Jefferson骨折)2)爆破型骨折:多见于颈5、颈6椎体,截瘫率高

(3)过伸损伤

1)过伸性脱位:最常发生于高速驾车急刹车或撞车2)损伤性枢椎椎弓骨折(又名缢死者骨折)。

(4)齿状突骨折

1)第1型,齿状突尖端撕脱骨折;2)第2型,齿状突基部、枢椎体上方横形骨折;3)第3型,枢椎体上部骨折,累及枢椎的上关节突。

3.影像学检查

  ①X线:首选。

  ②CT:有中柱损伤或有神经症状者。

  ③MRI:疑有脊髓损伤者。

  4.急救搬运

  (1)胸腰椎损伤:

  1)平托法:三人。

  2)滚动法:两至三人。

  禁用:搂抱或一人抬头、一人抬足的方法。

  (2)颈椎损伤:专人托扶头部,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

  5.治疗

  以挽救伤员生命为主,优先治疗其他损伤而非脊柱骨折,把保证脊髓功能恢复作为首要问题。

  6.脊髓损伤

1.脊髓震荡

①最轻微。②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可完全恢复。

2.脊髓受压

及时去除压迫物,可望恢复。

3.脊髓挫伤与出血

程度不同,预后极不相同。

4.脊髓断裂

预后恶劣,恢复无望。

5.马尾神经损伤

原因:第2腰椎以下骨折脱位;表现:受伤平面以下弛缓性瘫痪。

 临床表现

损伤节段

后果

颈段

“四瘫”

上颈椎:四肢均为痉挛性瘫痪

下颈椎:下肢痉挛性瘫痪,上肢弛缓性瘫痪。

胸腰段

“截瘫”:下肢。

脊髓圆锥

会阴部皮肤鞍状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丧失致大小便不能控制和性功能障碍。

马尾神经

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括约肌功能丧失,腱反射消失

并发症

  (1)呼吸衰竭与呼吸道感染。

  (2)泌尿生殖道的感染和结石。

  (3)压疮。

  (4)体温失调。

  治疗

  (1)地塞米松滴注。

  (2)甲泼尼龙冲击疗法。

  (3)20%甘露醇滴注。

  (4)高压氧。

  (十)骨盆骨折

  1.临床表现与诊断

  Ⅰ.强大外伤史。

  Ⅱ.休克。

  Ⅲ.血尿:考虑有尿道、膀胱或肾的损伤。

  Ⅳ.体征:

①骨盆挤压和分离试验阳性;

②肢体长度不对称;

③会阴部瘀斑——耻骨和坐骨骨折的特有体征。

  Ⅴ.影像学:X线、CT(常规)。

点击阅读原文,注册新东方会员,快速通过医考!

赞赏

长按







































广西省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浙江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jiej.com/zytfy/125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