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
支原体肺炎
小儿肺炎
肺炎严重吗
坠积性肺炎

quot支原体肺炎quot的读片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MP)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病变。过去因病因不明,故也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直到年从人体发现病原体后,才定名为支原体肺炎。1   支原体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为迄今已知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   支原体肺炎通过飞沫以气溶胶微粒的形式传播,传染性较小,需要长时间密切接触才能发病。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以秋、冬季为多见。最常见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6~10岁儿童占60%以上。可散发或地区性流行,4~8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变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和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气道粘膜充血、水肿,上皮坏死、脱落。肺泡内可含少量单核细胞为主的渗出液,并可发生灶性肺不张、肺实变、肺气肿。毛细血管明显充血,肺间质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和大单核细胞浸润。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发病除病原体的直接致病作用外,尚存在复杂的免疫病理机制,可出现类似迟发性变态反应及IgE介导的超敏感反应现象。2   感染后多数患者出现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症状,约10%患者产生肺炎。起病较缓慢,发病初有头痛、咽痛、低热或高热达℃以上。肌肉酸痛或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体格检查可见咽部充血,耳鼓膜充血,约15%有鼓膜炎,颈淋巴结可增大,少数出现结节红斑、多形红斑或其他皮疹。胸部体格检查与肺部病变程度常不相称,可无明显体征发现,或闻及少量干湿啰音,很少有实变体征,偶能闻及胸膜摩擦音。3   肺部体征少而胸部CT改变明显是支原体肺炎的一大特点。支原体肺炎近80%有肺部CT改变,缺乏特征性,表现多种多样,以间质型为主。儿童病例以下叶多见,但成人无好发叶、段。阴影呈斑片状浸润,网状结构多,部分为大片状阴影甚至呈大片实变影,与大叶性肺炎甚难区别(图3-84~3-86),有时仅有肺纹理增粗。儿童病例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部分病例出现胸腔积液,以右侧多见,也可两侧同时受累。胸部CT异常多在1~3周吸收,完全吸收需4~8周(图3-87,图3-88)。

图3-84支原体肺炎

右肺上叶前段大片实变,内有支气管空气征,边缘模糊。周围还有小斑状影

图3-85支原体肺炎

左肺见大片状淡薄状影,密度不均,轮廓模糊

图3-86支原体肺炎

双肺下叶包块影,密度不均,内有支气管充气征

图3-87支原体肺炎治疗前

左肺下叶及舌段多发小斑状影,小结节影,密度不均,边缘模糊

图3-88支原体肺炎治疗后

与图3-87为同一患者,经治疗2周后,原左肺下叶及舌段多发的小斑状影完全吸收

4   病变主要位于细支气管及其周围的肺小叶,多呈小叶中心型分布的渗出和浸润,病变占据整个肺段或肺叶者少见。即使在融合性病灶中,密度也不均匀,内部多有尚未被累及的肺组织。5   主要与细菌性肺炎鉴别,细菌性肺炎也表现为渗出或浸润性病变,但炎症所致的渗出液迅速播散至邻近的腺泡、小叶,最后至肺段,甚至形成大叶性肺炎,因此,在CT上出现浓密的均匀的实变影,而小叶中心型的病变非常少见,磨玻璃样影也仅出现于肺实变周围。而支原体肺炎在CT上大多表现为磨玻璃样影,还可见到小叶间隔增厚和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等间质性改变,这在细菌性肺炎中少见。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







































北方乌发口服液
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jiej.com/zytfy/28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