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其中的商业智慧和他的《资本论》1.0版本
■文
品巴山
让我们先来看看牟其中人生的第一笔大财富:
年跑到北京来,带上块钱,我就发现我们国家的冰箱市场有极盛的要求。可是国内冰箱水平非常落后,国外的冰箱质量非常好。可是我们国家为了保障我们自己的民族工业发展,不允许进口冰箱。只允许进口散件来组装中国来组装慢慢来提高中国的技术,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例外,就什么呢,如何界定什么叫冰箱,什么叫冷冻机械,同一个文件就鼓励进口冷冻机械。升以上就叫冷冻机械,升以下就叫冰箱,我就把这个看准了。去南韩订制升,量身定制,我就算冷冻机械了,国家不控制,大量进口。我赚了很多钱。那次赚了多少钱?万。(《十三邀》)
这故事在今天听来似乎是“投机”的偶然之作,但其中暗藏着牟其中的商业智慧,实际上在六七十年代,牟其中在玻璃厂当锅炉工人时,他就先自我启蒙成立读书会,阅读哲学、法律著作,研修《资本论》和毛泽东著作。我们看他是怎么理论提炼这个看似偶然的商业举动的呢?
价值怎么产生的呢?就是劳动价值论。它只要付出劳动了,就一定可能产生价值了。就放在那儿了。但为什么没形成价值呢?总差一点点东西。就价值的形成是由无数个生产要素集合的结果。在生产要素集合的过程中,差一个的时候我就找这个东西,集合得差一个了,我找到了加一点点就成功了。就转化成价值。(《十三邀》)
他一下就抓住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词“价值形成”。实际上就是“价值”本身就有,但是要卖上价格,是需要一定条件的。现在看来哪怕是牟其中的成名之作“易货换飞机”无非也是这一套方法。
你比如说我们开始做飞机的时候,我们公司多人,参与这个事儿,最后越来越少,越来越少,为什么呢,要把换飞机的东西运出去,不要我们干,由一个国家的,北京地方易货贸易公司,怎么为对外贸易,我们根本不知道,它受我们1%的手续费,买飞机我买回来,买飞机非常复杂的一套,我们国家有一个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就委托它去帮我买飞机,他们专买苏联飞机买了几十年,什么标准合同什么都有,也委托它,给了1%的手续费它盖个章,标准合同,莫斯科来执行你想一个飞机进来,一个东西出去,多个车皮,运都运了五年,我们怎么干得下来,那不可能,实际成功以后,执行这个计划的,只有6个人,我们现在还是这个办法,寻找就把这一点点加上去,我的信心来源于这儿,是方法。我又回到黑格尔,只有方法才是世界上唯一的至高无上的,不可战胜的力量。因为所有的方法都会有它的局限和缺陷,您觉得您的方法的局限性有吗?我还不熟练。(《十三邀》)
何新对《资本论》有一个现代解读:《资本论》论纲:逻辑与历史
第一卷:商品与价值
商品——私有制——价值——实物货币——货币储存与资本的原始积累——大工业——剩余价值(利润的形成)——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
第二卷:市场与流通
市场: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利润率的平均化——流通梗阻(经济危机),
第三卷:资本主义的总体与最高阶段
超越利润规律的非常利得:地租——绝对地租与相对地租(级差地租)——金融泡沫:信用(虚拟货币)与虚拟资本——全球化,全球资本一体化——世界经济,金融资本的世界体系
这个纲要已经前所未有地结合资本主义的当代现实,简明而完整地解释了《资本论》理论体系。何新认为,必须注意到:《资本论》三卷所拟定的论述逻辑,恰恰符合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由发生到全球体系的历史逻辑。这表明历史发展是有必然规律的。
如果我们用这个简明的大纲来试图说明牟其中从《资本论》中获取的商业智慧,我们会发现他显然参透了商品向货币转化的逻辑,以及在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中的价值实现问题,这些理论都可以从《资本论》的第一卷和第二卷中去获得灵感,而只要结合牟其中的商业机会扑捉能力,就能掀起时代绚丽浪花。当然,我们之所以说这是牟其中《资本论》的1.0版本,就在于逻辑虽然会在历史中重复,但是绝对不会在历史中简单地重复。关于“历史”,牟其中在大起大落的商海中已经能够感受到它的基本轮廓了,但又不可能那么清晰。
你不怕这是盲目的信心?不是,个人的成功与否都不太重要,你只要努力和这个时代保持一致。什么时候您会意识到个人没那么重要,更多是一个时代的……因为我碰见的问题就是这个时代的问题。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跟着时代的脚印在走,无论走错了还是走对了。(《十三邀》)
如果以时间简单划线,年以前可以用《资本论》第一卷,-3年可以用《资本论》第二卷,3年以后重点就是《资本论》第三卷了。但是牟其中出狱后拾起“开发西伯利亚”和“饮马贝加尔湖”似乎仍然使用的是老套路,显然时代的差别在他的思维中已经不是那么清晰了。当然,我们不能由此下结论,牟其中就止步于此了。毕竟他在狱中仍旧研修《资本论》与黑格尔。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尚未完全实现的“南德实验”。
我还是搞“南德实验”。目前只是理论上探索,好像已经完成了一个基本框架,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把它做出来。我要解决一个根本问题,结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我认为现在这个时代,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了:不再以资本为中心的生产方式,而以创造力,就是现在说的以创新为中心的生产方式。就像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那个时代,相同的历史条件成熟了。年终于形成了文字材料,叫做《智慧经济南德宣言》。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这个时代的核心是以智慧为中心的一种生产方式,只要你有知识,你有知识就有了创新的基础,要取代以资本为中心的生产方式。(《十三邀》)
其实,不知道牟其中是否了解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实际上为了拯救“市场经济”多少志士仁人都想解决这个“根本问题”。“创造性破坏”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性事实,重要的问题是研究资本主义如何创造并进而破坏经济结构,而这种结构的创造和破坏主要不是通过价格竞争而是依靠创新的竞争实现的。每一次大规模的创新都淘汰旧的技术和生产体系,并建立起新的生产体系。我记得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向松祚就写了一个《新资本论》大呼小叫的推广熊彼得的东西。而我们看看熊彼特的年代(-),只要对标一下历史,我们就知道南德实验作为一种思想已经不是什么新东西了。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与牟其中的目标对标,这只能是一个注定失败的实验。但是,我们决不能否认它可能存在商业的成功。毕竟,只要企业家们会转弯,科技-智慧-创新,总是万能药。这无非是把握住了《资本论》的一个面向,即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张力中认识我们的经济社会,这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三观堂已经就经济决定论写过相关文章《答拙棘“经济决定论的贫困”》。
但愿人们可以沿着牟其中的思考,更进一步。
答拙棘“经济决定论的贫困”
书客爱的表达老蔡的“叶子”浪子宋其亮亮袁紫衣,离爱者的过客
三观堂癞格宝吃酸豇豆
让更多上班族的劳动时间可以从事创造
品巴山凛冬将至,守望中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