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一、二科中医专科护理特色
中医四联法
中医四联法副作用小,简便易操作,减少患者应激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住院天数,达到快速康复。1、中药涂擦治疗/中药封包:减轻肿胀,疼痛。2、穴位贴敷/艾灸:促进恢复胃肠道蠕动,减少术后尿储留。3、耳穴压豆:安神定志,调畅情志,简单易行,成本低。4、中药泡洗:促进睡眠,提高患肢皮肤清洁度,减少感染。骨伤科疾病护理常规
1、针对病人异常心理状态,及时进行疏导。
2、骨折病人先固定,后搬动。
3、如伴有休克发生,先行抗休克治疗,再处理骨折。
4、四肢损伤,抬高患肢,并注意观察患肢远端动脉搏动、血管充盈度、皮肤颜色及温度、疼痛及肿胀等。
5、因骨折而造成病人的剧烈疼痛,遵医嘱尽快给予镇痛药物。
6、保守治疗的病人,应注重骨折部位固定效果的观察。
1、术前护理
(1)脊柱及腰以下各关节手术的病人,术前训练床上排大、小便。
(2)手术区域的皮肤应在术前24小时开始准备,皮肤不甚干净者,酌情提前准备。能活动的病人进行沐浴并更换清洁衣裤,不能活动的病人指导家属进行皮肤清洁擦拭。
2、术后护理
(1)按不同的麻醉方式,实施病情观察及护理。
(2)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
(3)石膏固定的病人,执行石膏病人护理要点。
(4)观察病人伤口渗血、渗液情况。
(5)脊柱术后的病人,翻身时进行轴向翻身,观察四肢感觉、运动情况。
(6)四肢手术的病人抬高患肢,并注意末梢血液循环的观察。
(7)对危重病人做好预防合并症的护理,注意营养及水分的补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
(8)根据病人的精神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
(9)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协助、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恢复。
石膏固定病人护理
1、按骨伤科病人一般护理要点。
2、石膏未干时暴露,以促其速干。
3、石膏未干时,搬运病人应用手掌平托石膏,不可用手指抓捏,避免在石膏上压出凹陷,形成压迫点。在搬运、翻身或改变体位时,应注意保护石膏,防止折断。
4、观察患肢末端是否存在血循环或神经感觉障碍。
5、检查石膏边缘皮肤有无早期压疮,对石膏边缘皮肤及邻近石膏的骨突处进行按摩。肢体固定的病人用枕垫抬高患肢,以利肿胀的消除。
6、石膏内有出血时,可渗透到石膏表面,为了明确出血是否继续,可沿血迹的边界用铅笔圈划并注明记录时间,并继续观察,如圈划的血迹边界不断加大,及时通知医生。
7、保持石膏清洁、干燥。
8、指导病人进行主动的肌肉舒张、收缩锻炼,未被固定的关节应早期活动,以促进肢体消肿。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病情允许时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
9、肢体肿胀消退易使石膏松动,及时通知医生更换石膏。
1、告知病人石膏固定的时间及意义。
2、瞩病人在石膏固定期间下床活动时应扶拐行走,避免摔倒或使石膏断裂而影响治疗效果。
3、石膏固定期间,可进行固定范围内的肌肉舒缩活动及固定范围以外的关节伸屈活动。
牵引病人护理
皮牵引及骨牵引前护理要点
(1)将病人患肢清洗干净。
(2)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牵引治疗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3)认真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其配合。
皮牵引后护理
(1)病人卧硬板床,一般将床头或床尾抬高15~30cm,利用体重与牵引方向形成反牵引力。
(2)牵引病人进行床头交接班。
(3)保持有效牵引:
1)将患肢置于功能位,下肢保持外展位。
2)牵引线与牵引骨骼的纵轴线保持一致。
3)牵引重物保持悬空位。
4)不可任意加减重量或放松牵引线。
5)不可将被子压在牵引绳上,以免影响牵引力。
(4)观察患肢血液循环状况及皮牵引肢体皮肤有无红肿、过敏,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小儿悬吊牵引,观察重量大小是否适当,以使臀部稍离床面为宜。
(6)使用枕颌吊带时,须随时观察吊带是否牢稳、舒适、安全,吊带是否因移动位置压迫颈部而影响呼吸。
(7)指导病人功能练习,防止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
(8)预防坠积性肺炎,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
(9)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压疮、肺部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10)预防便秘,合理搭配饮食,多给蔬菜和水果,多饮水,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骨牵引后护理
(1)病人卧硬板床,根据骨折部位可将床头或床尾抬高15~30cm,以利用体重与牵引力方向形成反牵引力。
(2)牵引针孔每日用75%酒精滴注一次,预防感染。
(3)骨牵引重量不可随意加减或移去。
(4)下肢骨牵引应保持下肢外展位,重量悬空,牵引绳牢固、光滑、牵引力线应与股骨轴心线一致。
(5)颅骨牵引病人枕骨粗隆处放置海绵或纱布垫,减轻对骨突部位的压迫。翻身过程中保持牵引方向正确,勿扭曲头颈,以防意外的发生。
(6)牵引治疗过程中指导病人进行股四头肌锻炼,以防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指导病人主动进行足背伸曲运动,防止腓总神经受压而造成足下垂。
(7)鼓励病人利用拉手架经常抬起上身及臀部,预防压疮。
(8)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预防坠积性肺炎。
(9)鼓励病人多饮水,预防泌尿系结石的发生。
(10)鼓励病人多食粗纤维的食物,预防便秘。
1、继续进行患肢关节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2、注意骨牵引穿插部位的清洁,预防感染的发生。
3、注意营养的摄入,合理搭配饮食,促进骨骼的愈合。
5、多食粗纤维的食物,预防便秘。
四、肢骨折病人护理(一)肱骨髁上骨折护理
肱骨髁上骨折是发生在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的骨折。多见于5-12岁儿童,占小儿肘部骨折的30%-40%。
1、按骨伤科病人一般护理要点。
2、术前护理
(1)观察患肢肿胀程度、有无剧烈疼痛、桡动脉搏动、指端毛细血管充盈状况、皮肤温度、手指主动活动及指端被动牵拉痛等。
(2)观察患肢有无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损伤的症状。
(3)行牵引治疗者,骨折时因肘部肿胀明显,牵引时又要屈肘45度,易发生血液循环障碍,注意观察患肢的感觉、血运、肿胀等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4)遵医嘱及手术要求,做好术前常规准备。
3、术后护理
(1)麻醉恢复期定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并进行记录。
(2)观察患肢血运及手的感觉、运动等情况,若皮肤青紫、发冷、毛细血管充盈迟缓,桡动脉搏动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出血多时立即通知医生。
(4)用气垫或软枕将患肢垫高,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肿胀消退。
(5)患儿对疼痛的耐受力差,正确评估疼痛程度,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
(6)指导病人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促进骨折的愈合。
(7)遵医嘱指导病人进行手指及腕关节的屈伸运动,逐步进行肘关节的屈伸练习,不锻炼时患肢用吊带或三角巾制动。
(二)尺、桡骨骨折护理尺桡骨干双骨折较多见,占各类骨折的6%左右,以青少年多见;易并发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表现为前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尤其是不能旋转活动。
1、按骨伤科病人一般护理要点。
2、术前护理
(1)观察患肢的疼痛、肿胀、手指感觉、运动及血运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观察患肢有无神经损伤症状。
(3)骨折复位石膏固定者,一般将患者固定与中立位,观察石膏的松紧度、患肢的位置,手指血运、感觉、活动等情况。石膏干固后鼓励其进行手指的屈伸及肩部的活动,以促进肿胀的消退。
(4)夹板固定的病人,除应观察手指的血运、感觉、活动外,还应注意及时调整夹板的松紧度,观察是否有压疮形成。并用三角巾或吊带,悬吊患肢于90度角的位置。
(5)遵医嘱及手术要求,做好术前常规准备。
3、术后护理
(1)麻醉恢复期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
(2)观察手指血运、感觉、活动情况及患肢肿胀程度,警惕骨筋膜综合征的发生。
(3)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保持引流通畅。
(4)无论是手法复位外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均应抬高患肢。
(5)加强营养,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
(6)遵医嘱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开始时先练习手指屈伸和腕关节活动,逐步练习肘、肩关节活动,待拍片证实骨折愈合后方可进行前臂旋转练习。
1、继续观察体温、伤口的变化,如出现体温增高,伤口红、肿、热、痛或有渗出液,及时就诊。
2、带石膏、夹板固定出院者,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石膏及夹板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损伤。
3、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并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4、注意营养的摄入,合理搭配饮食,促进骨折的愈合。
(三)股骨颈骨折护理是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它主要是松质骨,易发于老年人,常出现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按骨伤科病人一般护理要点。
2、术前护理
(1)皮牵引治疗的病人(按皮牵引病人护理要点)。
(2)病人平卧位时尽量少搬动,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卧床期间,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压疮、肺炎、泌尿系感染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3)保守治疗的病人,指导病人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的锻炼。
(4)需手术治疗的病人,针对异常心态及时给予疏导。
(5)遵医嘱及手术要求,做好术前常规准备。
3、术后护理
(1)按椎管内麻醉病人护理要点。
(2)定时监测病人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术后疼痛的病人,除给予镇痛药物,也可采用无创伤性镇痛措施,如松弛、按摩、分散注意力等,以加强镇痛药物的疗效。
(4)随时观察患肢的位置,防止患肢内收,外旋,保持患肢呈外展中立位。
(5)卧床期间做好骨突部位的护理,防止压疮的发生。
(6)术后第2天可协助病人坐起,以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7)遵医嘱尽量早期协助病人坐轮椅下床活动,患肢免负重。
(8)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掌握正确的翻身方法,结合术前髋关节病变程度,假体类型,手术过程和病人全身情况,安排康复锻炼。
(9)保持骨折部位固定不动,并用支持物支持,穿矫形鞋。
1、尽量保持患肢的功能位置,坐位时患肢不能盘腿。
2、翻身时尽量向患侧翻。
3、继续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4、术后3`~4周,可在家属的协助下扶双拐下地,患肢免负重,6个月可完全去掉双拐,患肢负重行走。
6、注意营养的摄入,合理搭配饮食,促进骨折的愈合及机体的康复。
(四)股骨干骨折护理
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小转子以下、股骨髁以上部位的骨折,约占全身各类骨折的6%,多见于青壮年。
1、按骨伤科病人一般护理要点。
2、术前护理
(1)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是否合并颅脑、内脏的损伤及出血性休克的发生。
(2)尽快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进行输血、输液等治疗。
(3)记录病情变化、治疗项目及出入量。
(4)遵医嘱及病情给予镇痛药物。
(5)保守治疗的病人应保持患肢外展位,抬高患肢,做好骨牵引的护理。
(6)疼痛减轻后,即可进行股四头肌及关节屈曲的功能锻炼。
(7)准备手术的病人,遵医嘱及手术要求做好常规准备。
3、术后护理
(1)按椎管内麻醉病人护理要点。
(2)定时监测病人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患肢伤口放置引流的病人,观察引流的颜色、量及性状,保持外层敷料干燥。活动时防止引流管打折,受压,扭曲,脱出等。
(4)术后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及淋巴的回流,防止或减轻患肢的肿胀。
(5)病人卧床期间做好骨突部位皮肤的护理,防止压疮的发生。
(6)遵医嘱指导病人进行股四头肌及关节屈曲的功能锻炼。
1、抬高患肢,继续进行患肢四头肌及关节屈曲的功能锻炼。
2、注意营养的摄入,合理搭配饮食,促进骨折的愈合。
3、扶拐行走时,注意安全。
(五)胫、腓骨骨折护理胫腓骨骨折指胫骨平台以下至踝以上部分发生的骨折。很常见,约占全身各类骨折的13%-17%,以青壮年和儿童居多。
1、按骨伤科病人一般护理要点。
2、术前护理
(1)定时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及患肢足背动脉搏动、趾端活动及皮肤的颜色及温度的变化。
(2)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的病人,如肢体伴有持续性的疼痛,并进行性加重,立即通知医生。
(3)疼痛明显者及时给予镇痛药物,必要时给予冷敷。
(4)遵医嘱及病情进行髌骨的被动活动及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的活动。
(5)需切开整复内固定的病人,遵医嘱及手术要求做好常规准备。
3、术后护理
(1)按椎管内麻醉病人护理要点。
(2)定时监测病人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并进行记录。
(3)观察患肢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外层敷料清洁、干燥。
(4)抬高患肢,减轻患肢肿胀。
(5)遵医嘱协助病人进行髌骨的被动活动及跖趾关节的活动。
1、继续进行患肢髌骨及关节的功能锻炼。
2、卧床时抬高患肢,活动时正确使用辅助设备并注意安全。
3、注意营养的摄入,合理搭配饮食,促进骨折的愈合。
(一)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护理全髋关节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采用金属及高分子聚乙烯材料模拟人体的髋关节和股骨头,用以代替严重受损关节的一种功能重建手术,从而使病人恢复髋关节的功能。适用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
1、按骨伤科病人一般护理要点
2、术前护理
(1)髋关节置换术对病人创伤较大,有针对性地做好宣教,为术后的功能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
(2)对年龄较大,自理能力较差的病人,及时给予生活上的协助。
(3)遵医嘱及手术要求,做好术前常规准备。
3、术后护理
(1)按全身麻醉病人护理要点。
(2)定时监测血压、心率、脉搏及呼吸的变化,发生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髋关节不能外旋内收,可在双腿之间放置外展垫,以防髋关节脱位。
(4)观察伤口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状,并进行记录。
(5)预防褥疮、肺炎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6)鼓励病人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7)鼓励病人多食蔬菜、水果,预防便秘。
(8)给病人放置便盆时,应防止患侧髋关节外旋和内收,遵医嘱指导病人进行活动患肢,屈膝、髋不得超过45度,术后第1—2天进行踝关节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防止血栓的形成;术后第4—6天,床边坐起,脚踩小凳,屈髋90度,第7天,扶双拐下床活动,患肢不能负重。
1、继续进行患肢肌肉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
2、遵医嘱进行患肢负重行走,注意安全。
3、非骨水泥固定者,2个月不能负重。
4、术后半年内不能跷“二郎腿”、下蹲、盘腿、侧卧、坐矮椅子。
(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护理因骨性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可使病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丧失劳动能力。人工膝关节的置换可以解除病人的疼痛,恢复其关节的功能。
1、按骨伤科病人一般护理要点
2、术前护理
(1)协助膝关节活动困难者,完成术前相关项目的检查。指导病人进行患肢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的练习,每次静力收缩10秒,休息10秒,每10次为1组,每天完成5—10组。同时进行绳肌的静力收缩练习,踝关节屈伸肌的主动收缩。
(2)向病人介绍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和程序。
(3)教会病人正确使用拐杖行走的方法,为术后使用拐杖行走做好准备。
(4)遵医嘱及手术要求,做好术前常规准备。
3、术后护理
(1)按全身麻醉病人护理要点。
(2)弹力绷带包扎患肢,用软枕抬高30度,以利静脉回流,减少肿胀,防止静脉血栓的发生。
(3)保持关节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状。
(4)关节冷敷,可减少疼痛和关节内出血。
(5)手术当天指导病人用力伸直膝关节,踝关节背屈,再收缩的锻炼,以达到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防止肌肉萎缩。
(6)术后第2天指导病人进行按压关节,使患肢尽量伸直,每次维持5分钟。
(7)术后第3天拔出关节引流管,复查假体位置后,进行持续被动运动,股四头肌、绳肌肌力得到一定恢复。
(8)进行直腿抬高的屈伸关节的练习。
(9)术后第3天,指导病人进行弯腿练习。
1、继续进行患肢膝关节的屈伸运动。
2、医嘱进行患肢负重行走,注意安全。
供稿:骨伤一、二科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医院宣传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