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家乡出来已经三十几年,小学和初中的假期几乎是在乡下度过,可以说,最美好的童年回忆都留在了我的家乡。
我们的村子是一个民风淳朴住着一百五六十户人家的村庄,在村的北边是一片槐树林,树林旁边曾经是一条弯弯曲曲清澈见底的小河,温暖的季节村里的妇女都喜欢去那里洗洗涮涮,凑在一起闲拉家常打趣逗嘴,经常会从小河边传出爽朗的欢笑声。
每年我都会陪着父母回老家几趟,家乡人朴素醇厚的民风,让我在每次回来的路上回味无穷。
别有一番滋味byyfzw
在我们村西头有户人家,儿媳娶进门时公公就已经不在了,媳妇心疼孤寡的婆婆形单影只就选择住在一起共同生活,这也是小村庄里唯一的一家。每次回家,最喜欢听的也是她家的故事.
在农村,媳妇愿意和婆婆住在一起的很少,因为婆媳相处时间长了一般会战火不断,鸡飞狗跳。街邻四舍对这家婆媳共处一室都不看好,作冷眼旁观者等着看热闹。开始的相处和磨合外人不得而知,但一直没传出轰动四邻的婆媳战火。
随着两个孙子的相继降生,婆媳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农忙的时候媳妇和丈夫一起上地干农活,闲下来就在家做手工贴补家用。婆婆照顾孩子做家务,五个人的日常饮食起居料理的有条不紊。敦厚朴实的婆婆甘于为下一代奉献爱心,朴实无华。温柔贤惠的儿媳待婆婆如自己的母亲。
婆媳相敬如宾,勤俭持家配合默契,小日子过的红红火火。母慈子孝,上行下效,一家人和和睦睦,邻里相处也互尊谦让,这一家人成了街头巷尾饭后茶余大家口中美好的谈资。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流失,十七八年过去了,两个大孙子都先后住校读书去了。婆婆年龄也大了,儿子媳妇劝她安心做一家之长,安享晚年。可老人操劳一辈子闲不住,一个不小心摔了一跤,骶骨骨折,生活不能自理,卧床静养。
“屋漏偏逢连夜雨”,卧床期间火上浇油婆婆又患了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毕竟婆婆年岁大了住院病情稳定后,大夫告知肢体恢复正常是不可能的了,建议回家疗养。媳妇一边心疼婆婆受罪,替婆婆惋惜再也不能儿孙绕膝夕阳红了。一边按照大夫交待的去做,尽最大努力照顾婆婆。
长期卧床的病人为了预防坠积性肺炎、褥疮和泌尿系感染,需要经常协助病人变换体位,避免局部受压,每2小时还要翻身按摩1次。平时大小便也要护理干净,保证隐私部位的干爽卫生。另外还要注意饮食营养搭配均衡。这就是接下十几年这儿媳妇的日常工作。
“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是儿媳呢”。村民私下又发出了质疑声。“能坚持多久?”周围人持观望态度。四季更替,寒来暑往。小河边成了儿媳天天光顾的地方,酷暑和严寒不曾改变。上门探望的亲戚邻居看到的婆婆总是清清爽爽。是媳妇还是女儿,已经没有区别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多年的媳妇也熬成了婆,爱的接力在三代人身上传递着。孝亲敬老的家教家风也波及整个小村庄。婆婆临走拉着媳妇的手说,“我这辈子知足了,没活够,下辈子咱们还做一家人,你做婆婆我来做媳妇”。旁观者除了悲伤更多的是感动。
她没有娇美的容颜
却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她没有华丽的语言
却有孝亲敬老的善行
她不在意周围人的冷眼旁观
她经受住了久病床前的考验
她用平凡诠释着爱的真谛
她是最美儿媳的代表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我们人人持善念施善行弘扬正能量
让爱的薪火代代相传。
供稿:夏春华(图文)
编辑:郭风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