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部骨折一般包括股骨颈,转子间骨折,骨折之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和手术治疗。有些老年人在髋部骨折后出于对手术的恐惧,宁愿终日卧床休息也不愿意做手术。这其实是对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风险和收益的不充分了解。建议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于髋部骨折治疗方案进行更充分的了解和认识,然后再和医生一起做出对患者最有利的决定。
髋部骨折后长期卧床有什么危害?
髋部骨折本身很少会导致患者直接死亡。最危险的致命因素是长期卧床的各种并发症,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根本原因。因为发生髋部骨折的人,一般为脆性骨折,年龄都比较大,身体条件也相对较差,很多人都会有一些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病,如果不做手术,那就需要长期卧床,而且最短也要3个月,患者因为疼痛,只能平躺,翻身和坐起都实现不了。患者身心非常痛苦,还会导致肺部的分泌物(痰)无法顺利排出,时间一长,非常容易形成坠积性肺炎,引起全身的感染。
除此之外,同样麻烦的并发症还有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和卧床后很容易就产生的褥疮,这些并发症,无论发生哪一种,都有可能会是致命的。
髋部骨折手术的好处?
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多采用假体置换(人工股骨头、全髋)或内固定手术(空心螺钉、动力髋螺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多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或侧方钉板系统固定。
尤其是关节置换手术,如果患者术前能够行走,术后当天或第二天可以开始坐起,并尝试下地站立活动。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且能预防和减少各种卧床并发症的产生。
全髋关节置换示意图
人工股骨头(半髋关节)置换示意图
手术治疗的优点包括:
1.骨折固定或关节置换之后,能有效消除疼痛;
2.术后即可坐起、翻身,有利于心肺等重要器官恢复,减少并发症;
3.有利于大小便和皮肤的护理;
4.如果体力允许,术后早期即可在保护下下床站立、练习行走;
5.约1/2的患者经功能锻炼,在2~3个月能基本恢复到骨折前的活动状态。
手术治疗有风险么?
手术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方案,手术本身也有风险,包括围手术期,麻醉风险,术后深静脉血栓和感染的风险。如果行内固定治疗,还有不能早期负重,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等风险。关节置换也有松动,脱位,感染的风险。DAA前方入路能大大减少脱位的风险。
DAA:微创防脱位的髋关节置换术,术后3天能下蹲,不用再等三个月
增加手术风险和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患者高龄,超过80岁的高龄老人,身体储备力低,康复能力下降;
2.内科合并症多,有重要的生命器官合并症(心肺)或合并症数目大于3个;
3.智力障碍者(痴呆),难以配合进行功能康复;
4.骨折前的独立生活能力,如吃饭、穿衣、洗澡、如厕等,越能独立完成,恢复越好,反之效果会降低;
5.骨折前的行走能力,如能出门在小区活动,比不能出门仅能在室内活动的身体条件要好,后者恢复效果会差些;
6.营养状况差(血色素、白蛋白低);
7.其他的骨关节疾病,如伴有严重的膝关节病,同样会影响患者的行走功能康复。
针对手术风险的措施有哪些?
术前检查充分,进行相关科室会诊和基础病的调整治疗,例如,血压、血糖等尽量调节到手术理想安全范围,提前进行化痰,预防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的治疗。进行充分准备后,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风险。术后继续调整患者状态,继续治疗基础疾病,补充营养,白蛋白,血红蛋白,预防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治疗。
综上,家中老人如果髋关节骨折了,到底应该选用哪种方法进行治疗,首先由专科医生进行评估,然后家属及患者参考评估意见,权衡利弊后进行慎重选择。
参考资料:老年人髋部骨折为什么拼一拼也要做手术?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