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董兴生王攀摄影报道
在国家决定开展“安宁疗护试点”的5个城市中,德阳市成为其中之一。目前,德阳市已医院、卫生院等13家单位,开展为期一年的试点。近日,德阳市安宁疗护中心已正式运营,先后收治了38例癌症晚期和高龄病人。11月30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探访了这家医院的安宁疗护中心,揭示安宁疗护尚不广为人知的一面。
88岁癌症老人住进疗护中心儿子:这是最好的办法
11月30日中午,正是饭点,德阳市安宁疗护中心的病房内,赵大爷的4个儿女守在病床前,刚伺候88岁的老父亲吃完午饭。住进安宁疗护中心正好一个月,老人的疼痛得到了控制,“吃得也比以前多了”。
“我爸是年查出的膀胱癌,做过4次手术,药物、化疗都不起作用了。”赵大爷的二儿子告诉记者,今年10月,医院住院一周后,4姊妹商量,将老人转移到了安宁疗护中心,让老父亲在这里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中心副主任刘祥锋告诉记者,赵大爷的癌细胞已经多次转移,目前最大的生存痛苦是骨转移后,造成的疼痛。“病人夜间睡眠很差,现在疼痛控制得很平稳。”
“在家里根本没办法,我爸坐都坐不起来,必须导尿,而且随时出血,在家谁会插导尿管呢?”老人的二儿子说,“人活一生不容易,走的时候还那么痛苦,不如让他平和舒适地走,这是最好的办法。”
德阳市安宁疗护中心病房
安宁疗护不等于放弃治疗解除疼痛是第一位的
中心另一个病房内,护工正在给郑大妈鼻饲,她已经在安宁疗护中心住了一个半月。今年9月中旬,63岁的郑大妈在打麻将时突发脑出血,医院做了开颅手术和气管切开,尽管生命保住了,但仍然成为植物人。
10月17日,郑大妈的儿女将她转到了安宁疗护中心,并请了护工照顾。“病人的病情还算平稳,我们主要目的是防止她因为长期卧床形成压疮和坠积性肺炎,同时定时通过鼻饲管给予营养。”安宁疗护中心副主任刘祥锋告诉记者。
医护人员和护工正在为一名“植物人”状态的病人做护理
“现在很多人对安宁疗护存在误解,安宁疗护不是不治疗,而是姑息治疗。病人已经到了危重晚期阶段,生命的消逝已不可逆转,这时候不是要过度治疗,而是要减轻病人的痛苦,让病人舒适、有尊严地离开。不加快但也不推迟病人的死亡,这是安宁疗护的宗旨。”德阳市安宁疗护中心主任何淼如此诠释安宁疗护的理念。
德阳市安宁疗护中心副主任刘祥锋正在为病人做检查
何淼介绍,从9月底开始试运营到现在,中心已先后接收过38位病人,其中的大部分已经离世。“主要是患有慢性病的高龄病人和癌症晚期病人,他们到最后阶段都会很痛苦,解除他们的疼痛是第一位的。”
尤其是癌症晚期病人,解除癌痛,已经有完善的治疗规范。何淼介绍,病人进入疗护中心后,要进行微绑治疗,“持续地给予止痛药物,让病人24小时没有疼痛感”。“安宁疗护只是不采取那么积极的治疗办法而已,医疗原则没有太大差别。”何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