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
支原体肺炎
小儿肺炎
肺炎严重吗
坠积性肺炎

经颅直流电刺激在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康复

点滴状白癜风 http://www.bflvye.com/m/

摘要

目的:将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方法:选取本院年2月-年2月收治的例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观察,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研究组同时给予tDCS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改良曼恩吞咽能力(MMASA评分)、总有效率、日常行为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MASA、Barthel评分均有所提高,且研究组MMASA评分、总有效率、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给予tDCS治疗可以刺激大脑咽部运动皮质,增强兴奋性,有效改善患者吞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疗效安全可靠。经颅直流电刺激;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吞咽障碍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老年人群是高发人群。因糖尿病﹑肥胖﹑冠心病、吸烟、高脂血症等因素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损伤神经﹑脑组织,患者有共济障碍、吞咽障碍、肢体障碍等症状,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痛苦。吞咽障碍是AMI患者的常见症状﹐患者不能正常进食,容易并发营养不良、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大脑调控患者的吞咽功能﹐刺激吞咽皮质可以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是一种无创治疗方式,通过微电流刺激大脑皮质﹐改善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本文就tDCS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本院年2月-年2月收治的例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中男35例,女40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57.5±2.1)岁﹔吞咽困难病程25~70d,平均吞咽困难病程(48.5±2.4)d。对照组中男36例,女39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57.3±2.2)岁;吞咽困难病程24~71d,平均吞咽困难病程(48.3±2.5)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关于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2)经MRI或CT检查确诊﹐有吞咽困难症状;(3)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晰;(4)获得医学伦理会审批,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胃肠道疾病者、心脏疾病患者;(2)精神系统疾病;(3)血液系统疾病患者。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用冰冻棉签对口咽部进行冷刺激,并按摩面颊部。引导患者进行空吞咽动作,舌头向四周活动,提高舌头灵活度。然后引导患者取坐位,紧闭声门,固定胸廓、屏气发声。训练患者自主摄食,将食物制成半流失状,患者颈部前屈50°左右,在意识清晰状态下鼻饲,记录出入量。1次1d,30minl次,训练2周。研究组在吞咽训练基础上同时给予tDCS治疗,电流:1.2mA,频率:0.25Hz,将经颅直流电刺激仪上的阳电极置于头部病灶半球口咽皮质投影区,参考电极放于对侧肩胛部。1次ld,20min/次,连续治疗5d休息2d,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改良曼恩吞咽能力(MMASA评分)、总有效率、日常行为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MMASA评分通过呼吸、舌力量咳嗽反射、构音障碍、合作、表达性失语症、警觉、软腭、唾液、呕吐反射、舌运动、听理解共十二项指标评估患者吞咽功能,评分范围0~分,得分越低,吞咽功能越差。Barthel评分用于评估患者日常行为生活能力,得分越低,日常行为生活能力越差。

1.4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正常进食,吞咽功能完全正常;显效:吞咽功能明显改善,进食半流质、流质饮食无障碍;无效:吞咽障碍无明显改善甚至更严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0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经x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5.,P=0..05),见表1。

2.2两组MMASA、Barthel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MMASA、Barthel评分均有所提高,且研究组MMASA评分、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形成机制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印。吸烟、过度劳累、情绪波动、长期熬夜、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等都会诱发AMI,导致脑血管病变,损伤神经功能。出现语言障碍、吞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患者自理能力明显降低,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吞咽障碍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种常见症状或并发症,中枢神经损导致脑干吞咽中枢、皮质吞咽中枢调节异常,不能正常执行吞咽指令,出现吞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了营养不良、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双侧大脑皮质主管人体吞咽活动,通过临床长期研究发现,感觉运动-岛叶-壳核回路信号传导异常与吞咽障碍形成密切相关,调节感觉运动信号对改善吞咽障碍有重要作用。

3.2tDCS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治疗效果

临床治疗吞咽障碍的主要方法有吞咽刺激、姿势训练、注射肉毒杆菌、抑制唾液分泌药物、神经肌肉电刺激等,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吞咽康复训练主要通过冷刺激、舌运动训练、摄食训练增强咽喉部肌力,反复刺激能修复中枢神经细胞,重塑大脑功能,从而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对照组采用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的总有效率为82.67%,且治疗后MMASA.Bar-thel评分均有所提高,说明康复治疗能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但是疗效还有待调回。tDCS是一种利用微电流刺激中枢神经、激活钙、钠例子电压门控通道,增强神经兴奋性,改善吞咽障碍。将阳极置于大脑皮质吞咽中枢反射区可以对皮质细胞膜静息电位产生去极化,增强神经兴奋性,增加局部血流量,增大运动诱发电位,恢复大片吞咽皮质中枢可塑性呵。阴极对静息电位产生超极化反应,抑制兴奋性,维持吞咽中枢平衡在治疗同时可同时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同时调节外周神经、中枢神经,优化治疗效果,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善患者吞咽困难症状。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67%,且治疗2周后的MMASA评分、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明显优于吞咽训练单独治疗。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给予tDCS治疗能大范围刺激吞咽功能相关大脑皮质,增强大脑皮质兴奋性,修复受损神经中枢,改善患者吞咽困难症状。tDCS操作简单,对机体无创,便于携带,治疗费用相对降低,患者的适应性好,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jiej.com/fyyzm/44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