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在《内蒙古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会议中,来自中国医院的尚云晓教授进行了发言,他是现任小儿呼吸内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主任,任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原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全国儿童哮喘病协作组副组长、全国儿童肺部疑难病协作组副组长;国家卫计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儿童用药专家组专家等;是制定全国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诊治指南、专家诊治共识的核心专家。本次会议,尚教授就儿童重症/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识别及治疗进行了发言。
一、支原体肺炎(MPP)的几个定义重症MPP的定义:
重症MPP概念是依据疾病严重程度而判断,具体可参考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标准
难治性MPP的定义:
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正规治疗7d及以上者
②仍持续发热、临床征象加重、出现肺外并发症、病程延长并伴随影像学征象进展
二、诊断标准是什么?结合国内最新儿童重症CAP(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可符合下列标准中任意1条作为重症MMP的诊断参考。即在确诊MPP基础上出现。
(1)明显气促或心动过速(判断标准:<2个月龄,RR>60次/min,2~12月龄,RR≥50次/min;1~5岁,RR≥40次/min;>5岁,RR≥30次/min。5岁以下儿童呼吸频率增快提示肺炎,RR>70次/min常提示低氧血症),伴或不伴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呻吟、三凹征)及紫绀等
(2)低氧血症,在吸入空气条件下,脉搏血氧饱和度(SaO2)≤0.92
(3)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多叶段受累或受累面积≥2/3肺
(4)出现胸腔积液、肺不张、肺坏死、肺脓肿等肺内并发症
(5)合并其他系统严重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心力衰竭、心肌炎、消化道出血、明显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
三、实验室表现有哪些?(1)外周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极个别者减少或呈类白血病反应
(2)ESR明显增快
(3)CRP增高
(4)PCT正常,血气分析与临床表现及胸片改变不平行,即使有大片实变,血气分析可正常
(5)重症病例中可出现淋巴细胞减少
(6)CRP可能与检查时肺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
(7)目前检测血清MP抗体是临床最常用的特异诊断方法,IgM-MP>1:或动态观察呈倍数递增即可确诊
(8)IgM-MP的阳性率在病初1~2周内很低,病程在1~6天IgM阳性率7%~25%,病程在7~15天时,其阳性率为31%~69%,超过16天时阳性率33%~87%
(9)受机体免疫状态、病情、应用激素等情况而呈假阴性,因此临床上应该进行动态监测
(10)临床发现,不少经临床及实时定量PCR确诊的MP肺炎患儿,仅在出院前的最后一次IgM-MP检测才出现阳性,推测可能与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有关
(11)病后1周IgM-MP检测为阴性的MP患儿,其病情可能较阳性者严重
四、早期诊断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室手段有哪些?MP-IgM抗体尽管是感染以后出现的早期抗体,但一般感染后4~5d才出现,存在早期诊断检不出的“窗口期”,且持续1~3个月甚至更长。如婴幼儿由于免疫功能不完善,产生抗体的能力较低,可能会出现假阴性或低滴度的抗体,因此评价结果时需要结合患儿的病程及年龄综合考虑,且还要注意目前市场满足基层等单位的需要。
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检测特异性病原体RNA,能反映MP在人体内的生存情况,为疾病分期提供参考,因该技术不受年龄、产生抗体的能力、病程早晚及用药等因素的影响,在MP感染早期检出率最高,但要与MP感染后的携带状态区别。
MP-SAT可弥补传统方法不足,对临床诊断更有意义:(1)减少漏检:弥补免疫法床在窗口期的不足,有效辅助临床的早期快速确诊;
(2)减少误检:MP-SAT特异性较高,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3)用药疗效监测:为疾病分期提供参考,用于疗效监测。
SAT技术已得到指南/共识推荐:五、实验室指标对治疗重症/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指导(1)在重症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者中,CRP是仅有的可以明确预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效果的预测指标,CRP最佳界限值40.7mg/L(如超过界限值,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差)
(2)IL-8目前可以作为预测重症MMP或难治性MMP的一个指标,IL-8同血清LDH有明显的相关性
(3)如果LDH≥IU/L必须使用静脉糖皮质激素,如果LDH升高~IU/L考虑使用静脉糖皮质激素
(4)血清IL-8和LDH水平可以用来作为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指标,另外,血清LDH水平是评价RMPP疗效的有效指标
六、主要表现有哪些?1.症状和体征不平衡
1)症状重,体征轻: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咳嗽剧烈,精神不振等,但胸片示肺内炎症不重,听诊啰音不明显;
2)表现为高热消退较快,咳嗽不剧烈或仅轻咳,精神状况良好,但胸片示肺内炎症变重,可见大片实变影,听诊可闻及明显啰音。
2、胸部影像学特点
坏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1)表现主要为肺实质的基础上,出现肺实质缺损,多发的薄壁空洞,增强CT上边缘无强化是其主要特征;
2)病变多为单侧,以右肺为主,且多局限于单个肺叶,也可见于多个肺叶。
糖皮质激素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如何应用?
(1)适应征:MPP急性期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时,应及时应用糖皮质激素,以此阻断免疫反应;
(2)使用方法
1)甲强龙2mg/kg/d治疗3d
2)甲强龙2mg/kg/d治疗,待体温下降后改泼尼松龙1mg/kg/d口服;
3)甲强龙30mg/kg/d冲击治疗3d
4)多数患儿予常规剂量、短期(3~5d)后达到满意的效果,但少数患儿需要用药剂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激素的推荐剂量
(1)地塞米松:0.1~0.3mg/kg/d,静脉输注,疗程3~5d;
(2)琥珀酸氢化可的松:5~10mg/kd/d,静脉输注,疗程3~5d;
(3)甲强龙:小剂量1~2mg/kg/d,静脉输注,3~5d;
(4)泼尼松龙:1mg/kg/d口服,连用3~7d,逐渐减量1周停药。
结论总结:
(1)对于RMPP患儿,对比单纯应用阿奇霉素,联合IVIG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更佳,联合治疗可迅速缓解临床症状,而无明显副作用,联合治疗可缩短发热天数,明显降低CRP、LDH水平;
(2)甲强龙:可显著缩短热程,降低CRP水平,IVIG:对于重症且为排除结核患儿而言,更加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1]刘瀚旻,马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年制定)[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2):-.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修订)(下)[J].中华儿科杂志,,51(11):-
[3]王菲,尚云晓,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及相关临床问题[J],中华儿科杂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