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批判
☆节选自丁堡骏主编《现代政治经济学教程》
第一章第六节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下载本书PDF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古典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的科学成就的基础上,通过对商品的分析,揭示了价值的本质、价值的量和价值的表现形式,阐述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及奠定在此基础上的货币理论。在古典经济学之后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背离了古典经济学的科学道路,提出了各种庸俗的价值理论,试图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抗,为资本主义制度作辩护。目前,在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中流行的价值理论仍然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现代版本——均衡价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进而均衡价格论,是脱离劳动价值论的价格理论。与之相适应,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所流行的货币理论,诸如费雪的交易方程式、马歇尔和庇古的现金余额方程式、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和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论等等,都是脱离商品价值理论的货币理论,因而是不科学的货币理论。
一、均衡价格论批判
边际效用价值论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瑞士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分别提出边际效用决定价值的思想。19世纪90年代,经过马歇尔的综合,形成了现在的均衡价格论。均衡价格论的基本思想是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说明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用生产费用论说明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最后用供求价值论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
首先,在需求分析方面,均衡价格论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说明需求的变动,并且把它具体化为以货币为表现的“需求价格”,这是企图逃避对决定需求变动的真正原因的分析。马克思主义认为“调节需求原则的东西,本质上是由不同阶级的互相关系和它们各自的经济地位决定的”。[1]例如,工人阶级的需求完全取决于工资水平。工人阶级需求的限制并不由于效用而由于购买力,所以需求的变动不决定于人们的主观效用而决定于社会条件、阶级关系。为了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马歇尔及其以后的资产阶级学者故意回避这些决定资本主义制度下需求运动的最重要的因素。而这些因素是与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由此派生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与广大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等问题相联系的。
其次,在供给分析方面,均衡价格论更是以主观心理现象来代替客观的社会生产过程的分析。把劳动说成为“反效用”,把劳动变为不可衡量的心理范畴。这样,就无法区别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从而也就模糊了剩余价值的起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真相。均衡价格论还通过把劳动的“反作用”和资本家的“等待”解释为同一范畴,竭力使人们相信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建立在工人和资本家共同作出牺牲,共同合作基础上。在这种手法下,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也就被掩盖起来了。
再次,均衡价格论归根到底还是庸俗的供求论,尽管其企图以调和效用论和成本论来充实供求论,但这并不能改变供求决定价值的根本谬误。马克思认为,“要理解供求之间的不平衡,以及由此引起的市场价格同市场价值的偏离,是再容易不过的了。真正的困难在于确定,供求一致究竟是指什么。”[2]如果供求一致,那末,这两种相反力量的作用就会互相抵消。这样,我们便无法用供求去说明一个价格为什么恰好表现为这样一个货币额而不表现为另一个货币额。只有劳动价值论才能对此作出科学的解释。
总之,一切供求论者,都不了解供给和需求所反映的经济关系的本质。用供求一般偷换现实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供求关系。实际上,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供求不仅以单纯的买者和卖者为前提,而且“还以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存在为前提,这些阶级和阶层在自己中间分配社会的总收入,把它当作收入来消费,因此造成那种由收入形成的需求;另一方面,为了理解那种由生产者自身互相形成的供求,就需要弄清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全貌”。[3]由此可见,不从劳动价值论出发,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总过程,不研究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和分配,供求关系的研究必然流于形式。
二、货币理论批判
由于没有科学的价值理论,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自然也提不出科学的货币理论。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庸俗的货币理论主要是在继承古典经济学货币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先后出现了费雪的交易方程式、马歇尔和庇古的现金余额方程式、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和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论。这些形式多样的所谓货币理论都不过是对货币流通规律的表面描述。
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没有研究货币的起源和本质。因而没有科学的价值理论,不能从价值形式的发展演变中分析货币的起源,进而无法说清楚货币的本质。“劳动产品的价值形式是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最抽象的,但也是最一般的形式,这就使资产阶级生产方式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类型,因而同时具有历史特征。因此,如果把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误认为是社会生产的永恒的自然形式,那就必然会忽略价值形式的特殊性,从而忽略商品形式及其进一步发展——货币形式、资本形式等等的特殊性。”[1]商品生产中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的不断发展和解决,推动着商品价值形式从简单的价值形式到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价值形式、最后过渡到货币形式,货币由此诞生。因此,货币的本质不外乎是从商品世界中独立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价值的固定的物的表现形式,代表着一定的生产关系。“金银作为货币代表一种社会生产关系,不过这种关系采取了一种具有奇特的社会属性的自然物的形式。”[2]资产阶级经济学不研究货币的起源和本质,将货币看作是天然存在的与商品对立的范畴。他们围绕货币购买商品这一表面现象展开描述,抹煞了货币所代表的生产关系。他们不懂得交换是解决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矛盾的不可缺少的过程。
即便是资产阶级经济学所描述的各种类型的货币流通规律,也只是在表面兜圈子。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决定的,“商品流通直接赋予货币的运动形式,就是货币不断地离开起点,就是货币从一个商品占有者手里转到另一个商品占有者手里,或者说,就是货币流通。”[3]商品的流通过程是商品通过互相对立的形态变化而实现循环,即从一种使用价值变换成另一种使用价值。货币流通只是表现商品流通过程,那么货币的流通速度也就表现商品形式变换的速度。如果货币流通的较快,则说明商品从一种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再由价值转化为另外一种使用价值的速度较快。相反,货币流通出现停滞,说明商品变换过程中的买卖关系出现了停滞。然而,货币流通本身却并不能说明这种较快或停滞,只是反映了这种现象本身。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懂得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这种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本末倒置地分析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从而在制定经济政策时,治标不治本。作为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货币理论,无论是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还是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论,都将商品交易的快慢和数额大小归结为货币的多寡与流通速度快慢,进而提出了所谓相应的货币政策去解决商品流通问题。其实,这不是什么新见解。早在年杰科布·范德林特就曾经持有此观点。范德林特在其《货币万能论》中说:“在每一个国家,随着民间的金银量的增加,货物的价格必定上涨,因此,如果任何一个国家的金银减少,那末一切货物的价格也必将随着货币的减少而相应地跌落。”[4]对此马克思批判道:“有一种错觉,认为情况恰恰相反,即商品价格决定于流通手段量,而流通手段量又决定于一个国家现有的货币材料量,这种错觉在它的最初代表者那里是建立在下面这个荒谬的假设上的:在进入流通过程时,商品没有价格,货币也没有价值,然后在这个过程内,商品堆的一个可除部分同金属堆的一个可除部分相交换。”[5]马克思的这一批判,对凯恩斯、弗里德曼等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仍然适用。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依然是货币拜物教者。
此外,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没有区分货币和纸币。以金银为主要形式的货币是在长期的商品交换过程中逐渐从商品系列里分离出来的特殊商品。在金银没有固定地充当货币以前,在世界各地曾经出现很多种类的货币。因而,作为特殊商品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的。在充当货币以后,“货币商品的使用价值二重化了。它作为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如金可以镶牙,可以用做奢侈品的原料等等,此外,它又取得一种由它的独特的社会职能产生的形式上的使用价值。”[6]而纸币是由国家强制发行的代替货币的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在执行货币职能时并不能像货币那样自动进行调解市场上的货币量,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懂得货币的使用价值的二重性,更不懂得纸币与货币的区别,从而在分析价格现象时,不能对价格变化的原因加以全面分析。因而也就无法判断价格的变化到底是因为商品价值的变化引起的,还是因为货币价值变化引起的,抑或是流通中的纸币发行量变化引起的,而只能笼统地归结为货币数量与货币流通速度及交易总价格之间的表面关系。
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先后出现的各种货币理论都不过是将这种表面关系以不同的形式表示出来,进而为其政策取向服务。尽管少数研究制度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学者将货币看作是一种制度安排、一种为顺利完成交易而发明的工具,然而也都没有触及货币本质,也都没有摆脱庸俗性。
注释: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2]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99页。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7]转引自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8]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9]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