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牵引的护理
牵引是利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的原理,通过重力的牵拉,作用于患肢,缓解骨折和脱位处软组织的紧张和回缩,使骨折或脱位复位,达到治疗的目的。牵引分持续性皮牵引和骨牵引两大类。主要用于骨盆骨折、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及不稳定的胫腓骨骨折等。
观察要点
(一)严密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和肢体的活动情况
观察肢端皮肤的颜色、温度、足背动脉的搏动和足趾的活动情况。如肢端皮肤颜色变深,温度下降,动脉搏动减弱,被动活动足趾引起剧痛,说明发生了血液循环障碍,应及时查明原因。若包扎过紧、牵引重量过大,要及时处理。
(二)保持有效的牵引
根据患者牵引的部位,抬高床头或床尾,以保持牵引力和体重的平衡。防止下肢牵引时足部抵住床尾栏杆,使牵引失去作用。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牵引绳和患肢长轴平行,牵引绳上不能放置枕头、被子等,以免影响牵引效果。
(三)牵引时保持患者处于正确的牵引体位
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折牵引时,患肢需保持外展中立位,股骨上段骨折时患肢应尽量外展,胫腓骨下段骨折行跟骨牵引时,可将牵引绳系在牵引弓的外角,使踝关节内翻,以利于骨折复位。
(四)牵引的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
牵引的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不可随意增减。重量过小,不利于骨折复位和畸形矫正,重量过大可导致过度牵引,造成骨折不愈合。当牵引患者主诉患肢疼痛时,应分析原因,不能随意减轻牵引重量。
(五)牵引针孔的护理
骨牵引的患者要保持牵引针孔处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牵引针孔处每日滴75%酒精2次。如有分泌物和痂皮,应用棉签擦去,防止痂下积脓。注意牵引针有无偏移。如有偏移,通知医师处理。
(六)预防并发症
长时间卧床患者应预防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统感染、便秘等并发症。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每2小时协助患者改变1次体位,并检查受压部位。鼓励多饮水,多吃粗纤维食物。指导每日沿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注意保护踝关节内外骨突处及足跟等皮肤。
(七)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进行肌肉等长收缩活动及踝关节的跖屈和背伸等活动。如果病情许可,练习全身性活动,如扩胸、抬起上身等。
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