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
支原体肺炎
小儿肺炎
肺炎严重吗
坠积性肺炎

健康宣教让高龄老人对股骨颈骨折后卧床

股骨颈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随着人的寿命延长,其发病率日渐增高,尤其随着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病因

造成老年人发生骨折有两个基本因素,骨质疏松,骨强度下降,加之股骨颈上区滋养血管孔密布,均可使股骨颈生物力学结构削弱,使股骨颈脆弱。另外,因老年人髋周肌群退变,反应迟钝,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有害应力,加之髋部受到应力较大(体重2~6倍),局部应力复杂多变,因此不需要多大的暴力,如平地滑倒、由床上跌下或下肢突然扭转,甚至在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都可以发生骨折。而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往往由于严重损伤如车祸或高处跌落致伤。因过度过久负重劳动或行走,逐渐发生骨折者,称之为疲劳骨折。

临床表现

大腿根部疼痛,患侧肢体活动不同程度受限,病人在受伤后不能坐起或站立,但也有一些无移位的线状骨折或嵌插骨折病例,在伤后仍能走路或骑自行车,所以对这些病人要特别注意,老年人医院拍X光片或CT检查;查体常可发现下肢缩短、外旋畸形,髋部叩击痛,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常有压痛,患侧大粗隆升高。

长期卧床的危害

老年人长期卧床比股骨颈骨折更致命。

古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蝼。意指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也可以比喻经常运动,生命力才能持久,才有旺盛的活力。

老年人一旦长期卧床,其全身的器官都会引发严重受损,最容易发生的便是坠积性肺炎。另外,长期卧床的老人,还容易发生褥疮。可能出现创口一直溃烂、恶性感染,甚至发生败血症等难以治疗的情况。

有医学文献统计,老年人超过24小时卧床,肌肉会开始逐渐萎缩;72小时后,肺功能就会下降。若是股骨颈骨折引起的长期卧床,一个月内死亡率可达10%,一年内的死亡率达20%。

治疗

如为股骨颈基底部骨折,错位轻,可在骨科牵引床上透视下进行复位,然后打入多枚空心螺钉内固定,防止骨折再错位,提高骨折愈合率;对于骨折错位严重,尤其是头下型骨折,患者又为老年人,这种骨折发生不愈合的概率较高,为防止发生骨不连后再次手术治疗,可给予半髋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进行专业护理,指导翻身、功能锻炼及下床活动,如无不良情况,患肢术后第二天可下床站立,短距离行走,在床上可自主翻身活动,方便病人护理,减少关节僵硬、畸形、褥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

患者术后图片分享,避免了长期卧床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减轻了子女的负担!

医院外科能熟练操作髋关节置换、股骨颈骨折固定等手术,并聘请省内知名专家作为技术后盾,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专业、更安全的医疗服务,术后有专业护理团队进行针对性护理,并携手我院康复科为术后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指导,使病人能尽早、顺利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01

术后第一阶段(1-5天)

目标:

控制疼痛、肿胀;预防感染和血栓形成;

方法:

抬高患肢,患膝冰敷,减轻水肿;

踝泵训练:背屈-跖屈每个动作5秒,每小时15次,每天两组;

被动或者主动直腿抬高训练,保持5秒,做10次,一天2组;

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长收缩运动;

术后第二天开始下地,在助行器辅助下站立。

02

术后第二阶段(1-4周)

目的:

控制肿胀,增加关节活动度,增加肌力,负重站立行走训练,身体平衡训练。

方法:

抬高患肢,冰敷,踝泵训练;

采用电刺激或者生物反馈治疗,减缓肌肉萎缩;

负重训练:在治疗师的指导下,扶助行器站立,逐渐增加行走的负荷;

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滑板训练、压膝训练;

肌力训练:直腿抬高可以进行15度、45度、75度的训练;

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滑板训练、压膝训练;

03

术后第三阶段(4-6周)

目标:

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度,增加患肢负重能力,加强步行步态训练和下肢平衡功能训练。

方法:

力量练习:1直腿抬高;2弹力带训练;

负重练习:达到能够负重全身重量的阶段;

台阶练习:加强患侧腿能力。

04

术后第四阶段(9-16周)

目标:

继续加强膝关节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练习,加强肌肉功能,改善西部稳定性,功能性控制和生活自理能力。

方法:

负重练习:1逐渐增加步行活动和上下楼梯的训练;

2下蹲股四头肌训练(背靠墙,缓慢屈曲髋关节,膝关节屈曲控制在30-45度,保持10秒,然后恢复站立位)。

关节活动度训练:膝关节小弧度箭步蹲。双足并立,术侧足向前弓箭步,膝关节屈曲,再恢复原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jiej.com/mxzqgy/5011.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