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怎样让孩子想学习
是否“想学”,是影响同学们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而且对于想学习这件事来说,可能对于大部分孩子都是非常困难的,又是哪些因素影响同学们是否想学呢?我在人大附中的一次问卷结果,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对问题“我认为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的调查结果如下(每位被试选择不超过三项,下同):兴趣(68.64%),习惯(60.26%),毅力(55.82%),自信(47.00%),目标(45.05%),焦虑(9.17%)。就此,我们对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做如下分析:No.1
帮孩子学会确定目标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发现了两个高频词:一是不知道,二是还行。◎高频词:不知道我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我问他:“你以后想做什么?”“不知道。”“你梦想的大学是哪所?”“不知道。”“你喜欢的职业是什么?”“不知道。”像这样,没有目标意识的学生,导致他在学习、生活中采取的应对措施必定是消极、盲目、被动、应付。因此,我们在家学习时,首先要认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在家学习?绝不能陷入“不知道”的陷阱。◎高频词:还行还有一类学生,我问他:“最近学得怎么样?”“还行。”“考得咋样?”“还行。”“心情好吗?”“还行。”……这样的学生,往往以得过且过的心态度过每一天。但,我们的目标意识在哪里?孩子的目标意识又在哪儿呢?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目标意识会从各方面有所改变,但他最初的目标意识恐怕来源于各位父母期待的目光。也就是说父母的目光在哪里,孩子的目标意识往往就在哪里。曾有报道称,中国大陆有80%的中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为什么呢?因为有些家长期待的目光盯得过于功利。比如,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一位妈妈对儿子如是说。妈妈:长大以后你做金融家。妈妈:像爸爸那样,挺神气的!妈妈:你看,咱家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儿子:哦……这样,往往会导致有些孩子没有社会责任感,也没有家庭责任感,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因此没有学习的目标意识。学习目标对学习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崇高的目标可以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学习动力,学习行为对学习目标则具有反作用。确定人生目标、学习目标后,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干到底”。此外,孩子们也要经常思考:未来社会需要什么养的人才?我要成为怎样的人?研究表明,西方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这些特质:知识面、创造力、适应性、独立性和实践能力。东方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的特质是:逻辑思维、知识深度、重视读书、统一规范和集体主义。而未来的人才可能是集东西方培养模式之长的像图钉一样的“T型”人才,既有广度,又有深度。“T型”人才结构No.2
好的兴趣,才有好的未来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这种个性心理倾向一般总是伴随着良好的心理体验。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他就会对该事物表现出特别地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