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骨科在手术室、麻醉科等相关科室协助下,成功完成了一位90岁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术后一周病人即可下地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刘某某,女,90岁,3天前在家中不慎摔倒,医院就诊,拍片后确诊为左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考虑到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患者家属主动联系,将患者转入我院骨科治疗。骨科高战鳌主任、赵思桥主治医师接诊后,仔细评估患者病情,提出两个治疗方案:一、做骨折内固定手术,利用髓内针或钢板、螺钉固定骨折部位,此为常规手术。但术后患者需卧床时间较长,要待骨折愈合后方可下地活动;二、做股骨头置换手术,技术难度较高,但术后可以早期下地活动。因患者年龄大,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老年痴呆症、骨质疏松症等多种基础疾病,不适宜长期卧床。而且就在受伤后短短的三天卧床时间内,患者骶尾部已经出现了较大压疮。在跟家属充分沟通并详细讲解了两种手术的操作和优缺点后,最后患者家属选择进行股骨头置换手术。
次日在手术室和麻醉科的协助下,手术顺利进行。术中发现患者的骨折部位粉碎严重,且局部骨质十分疏松,因此高战鳌主任团队在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同时,复位了移位的小粗隆并用钢丝固定,使用骨水泥对部分缺损骨质结构进行了重建,配合加长股骨柄达到了稳定的远端固定,保证了早期下地的牢固程度。术后拍片可见假体位置良好,重建的骨质结构完整且牢固。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坐起来,精神状态也一天天明显好转。一周时在家人的搀扶下可以使用助步器下地站立活动,家属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
术前、术后X线片(箭头所指处为小粗隆,术前粉碎、移位,术后重建良好)患者术后一周时即可使用助步器下地站立活动在老龄化社会的今天,老年患者如果长期卧床,会出现诸如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肌肉萎缩等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长期以来,股骨粗隆间骨折都被称为“人生中最后一次骨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可以使特殊高龄患者达到术后早期活动、早期下地负重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骨折粉碎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在关节置换的同时使用骨水泥进行骨质结构的重建,说明我院骨科在这一技术领域已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我院骨科在针对伴有复杂基础疾病的老年骨折患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能做到个性化治疗,也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相信在将来会帮助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恢复健康!
稿件来源:医院
医院
骨科
本期审稿:孙婧
本期编辑:杨光
医院·医院宣传片更多科普知识可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