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独自居住或外出,从而增加了受伤的风险,同时老年人钙流失严重,易骨折是老年人的“硬伤”。如果老年人意外跌倒时,手肘撑地,易导致桡骨远端骨折;髋部着地,下肢撞击力量可能会引发股骨或髋关节骨折;那么,老人发生了骨折该怎么呢?
1、老年人外出当心脚下避免摔跤,若不慎摔跤,应注意髋关节处是否疼痛、肿胀等表现,如有上述情况,请勿强行站起,勉强行走,以免发生移位,应及时呼救医院。
2、如发生了股骨或髋关节骨折,亦不必过于紧张,应积极配合医生,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现代微创手术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在1个月内让患者重新走路,恢复肢体80%以上的功能。
3、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绝对平卧硬板床,医院,不可盲目背、拉、拖等自救,因为这样的动作,可能造成骨折碎片向后移位,严重损伤背髓、神经等。
4、腕关节骨折发生后可见腕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此时切不可擅自按摩等,应将手臂抬高于心脏平面,至医院行X线片检查以确定骨折。
5、下肢骨折早期因患肢肿胀明显需抬高制动,活动量较以往减少,老年人肠蠕动较慢,常有大便秘结。宜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火龙果等食物促进排便或脐周顺时针按摩腹部,增加肠蠕动。必要时服用通便药物。
6、卧床老年病人若携带尿管,宜多饮水利尿,预防尿路感染。其次定时变换卧位、预防受压部位压疮的形成,因老年人很多都有基础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如果出现褥疮,难以愈合,消耗人体营养,增加恢复时间;其次早期应对老年患者积极进行全身性功能锻炼,使其更好的维持及恢复机体的一些功能。另外,经常翻身、拍背,可以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在医生指导下主动屈曲下肢可以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每位老人的情况不同,应按照老人家受伤骨折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在生活中也要注意作息及饮食习惯,加强锻炼才能更好的康复。
皖北手足之家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