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
支原体肺炎
小儿肺炎
肺炎严重吗
坠积性肺炎

奇药五倍子

点滴状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zjdy/150516/4624550.html

祖传偏方

五倍子是某种蚜虫(倍蚜)在其寄主盐肤木上形成的虫瘿。虫瘿其实就是雌虫为了繁殖后代营造的“窠”。它的功用是敛肺,涩肠,止血。治肺虚久咳,久痢,久泻,脱肛,自汗,盗汗,遗精,便血,衄血,崩漏等。雌虫在这个密封的窠内,一面吸取嫩枝叶中营养,一面在里面生育。随着幼虫从少到多,从幼虫长到成虫,这个窠不断长大,待到幼虫都长成有翅的成虫以后,便能破窠而出。一般趁幼虫已经长大尚未破窠的机会,把它摘下来,放在沸水中煮二三分钟,将虫子完全杀死,然后捞出晒干或阴干,便成了五倍子这味药。它的这种生长特性和功效有什么联系呢?一般虫类生长在树上只是吃树叶,把树叶啃得都是洞。倍蚜就不同了,它好象特别内向,非要把自己包起来,能够把一片张开的树叶卷成一个封闭的空间,正是它这种喜欢封闭的习性造就了它善于收敛的药性。

植物中的叶子是最舒展的部分,五脏中肺是最开散的,二者又都是呼吸的器官,所以植物的叶子就相当于动物的肺。倍蚜喜欢把叶子收成一个团,在机体内就能够收敛过散的肺气,朱丹溪说:“五倍子,噙之善收顽痰,解热毒,佐他药尤良,黄昏咳嗽,乃火气浮入肺中,不宜用凉药,宜五倍、五味敛而降之。”这里除了介绍五倍子能敛降浮入肺中的火气,还提到了善收顽痰,古人用滚痰丸有一种加五倍子的方法,《证治准绳》引《养生主论》:“大黄(蒸少顷,翻过再蒸少顷,即取出,不可过)八两,黄芩八两,青礞石(消煅如金色)五钱,沉香五钱,百药煎(此用百药煎,乃得之方外秘传,盖此丸得此药,乃能收敛周身顽涎,聚于一处,然后利下,甚有奇功,曰倍若沉者,言五倍子与沉香,非礞倍于沉之谓也)五钱。”方中用的百药煎就是五倍子,这是一则很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重视。邪气在表时当然忌讳收敛药物,如果邪气已经在里了,而且天长日久与正气混为一家,这时想攻逐它很难,久病入络就是病邪不集中在城市,已经渗透到乡村了。就象日本鬼子先是侵占大城市,这是入经,然后它们就要搞“亲善”、“共荣”,目的就是入络。一旦入络即使我们有强大的兵力也不容易把它消灭,对付散漫的邪气应该有两种办法,一是以散对散,象现在的通心络使用一些虫类药,这些虫类善于搜剔,可以把病邪剔除出去;另一种办法可能就是先收后攻,象滚痰丸中加五倍子是属于这类方法。现在有些抗癌的方子中用到五倍子,用这种收敛固涩的药不怕把邪气固的更加胶结吗?应该说这些肿瘤早已没有表证了,它不但是邪气入里,而且还入络,良性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分明,还可以看做是在经,恶性肿瘤渗入正常组织中,就属于入络了,正邪不分家,所以恶性肿瘤很难攻掉。用五倍子的目的或许是让邪气集中一下,以便于对它进行进攻。所以说药物的作用都要两面的看,一般都把敛邪看做是坏事,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也不一定都是坏事,要看邪气处于什么位置和状态。古人常说用药如用兵,中医的魅力就在于此,总是要具体分析,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前些年有位胡万林先生善用芒硝治疗肿瘤,他能够名声大噪,说明有疗效,但最后还是因为用芒硝偾事(对于胡先生的具体理论不太了解,不能妄做评判,只就芒硝谈自己的看法),可能和不注重敛邪有关系,他用芒硝攻邪应该比用大黄好一些,大黄是推荡,芒硝能润能渗,但对于深居于络脉的邪气来说,还是显得作用过于表浅,另一方面只攻不补这种穷兵黩武的方法是虚证病人禁受不住的,和西医的放化疗有什么区别呢,只是化疗造成的衰弱是人们都接受的,你用芒硝造成的衰弱就会被看做虎狼医。这可能和各自的文化背景有关系,中医讲究中和,用药要权衡正邪等各方面的利弊,攻邪不是不允许,但需要正气的支持,张子和的攻邪只是针对急性病,争取一战成功。其实即使是使用五倍子等敛邪的药物也要注重补充正气,敛邪只是一厢情愿,邪气也是有灵性的,哪会这么听话,不可能傻地完全听从五倍子的调遣,还是要让正气充足,形成全民皆兵的状态,就是常说的发动人民战争,张洁古说:“满座皆君子,使小人无所容地”也是这个意思,这时邪气受到正气的包绕,在络脉就会呆的不自在了,会主动地向大城市退缩,这时用五倍子等药收敛是顺势而为,可能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而且把正气培补足了也会为下一步进行的总攻奠定基础。所以说任何事情都是要靠实力来说话的。

五倍子又能收涩肾精,一是由于收敛肺气以后进一步就是归入肾中。另一方面,倍蚜都是寄生在盐肤木上,据说这种树古代可以用来产盐,可见倍蚜嗜咸,所以能够入肾。倍蚜把自己包裹起来是为了生殖的,一只雌虫能产生很多后代,生育能力比较强,肾主生殖,这也说明五倍子能够入肾。

五倍子还是一味治疗疮疡的药物,《本草衍义》:“口疮,以末掺之。”《本草纲目》用来治疮口不收。现代又借用来治疗一些内部的疮疡,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这些作用和它的收敛性是一致的,但又不能完全归于收敛作用,五味子也有收敛作用,却没有敛疮的功能。我们看倍蚜能把一片平整的树叶加工成一个密闭的虫瘿,简直就是自然界的“裁缝”,它没有针线,肯定是能产生一些分泌物,把树叶粘成了自己的房间,那么它在体内也能够把创面粘贴好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五倍子虫为同翘目蚜虫科之昆虫,寄生于盐肤木上,剌激叶组织或嫩枝时,畸形生长,膨大成瘿,一般于9-10月间将虫瘿采下,杀其内部寄生之虫,干燥备用。又名文蛤、百虫仓、木附子。其味苦酸,性平,入肺、胃、大肠经。中医认为它具有敛肺涩肠、止血解毒的功效,可治肺虚久咳、久痢、久泻、脱肛、自汗、盗汗、遗精、便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肿毒疮疖等症。《本草纲目》上载有:“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呕吐,失血,久痢,心腹痛等。可治眼赤湿烂,消肿毒,喉痹,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

五倍子,按书既载味酸而涩,气寒能敛肺经浮热,为化痰渗湿、降火收涩之剂;又言主于风湿,凡风癣痒瘙,目赤眼痛,用之亦能收效.得非又收又散,又升又降之味乎?讵知火浮肺中,无处不形,在上则有痰结、咳嗽、汗出、口干、吐衄等症;在下则有泄痢、五痔、下血、脱肛、脓水湿烂、子肠坠下等症;溢于皮肤,感冒风寒,则必见有风癣痒瘙,疮口不敛;攻于眼目,则必见有赤肿翳障.用此内以治脏,则能敛肺止嗽,固脱住汗,外以治肤熏洗,则能祛风除湿杀虫.药虽一味,而分治内外,用各不同.非谓既能入肺收敛,又能浮溢于表,而为驱逐外邪之药耳.书载外感勿用,义实基此.”

作用机制

1.收敛作用:由于其中所含的鞣酸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皮肤、粘膜、溃疡接触鞣酸后,其组织蛋白质即被凝固,造成一层被膜而呈收敛作用,同时小血管也被压迫收缩,血液凝结而奏止血功效;腺细胞的蛋白质被凝固引起分泌抑制,产生粘膜干燥,神经末梢蛋白质的沉淀,可呈微弱的局部麻醉现象。

  2.抗菌作用:五倍子除鞣酸外尚含有其他抗菌有效成分,主要分布在皮部,五倍子心的煎剂无抗菌作用。五倍子煎剂对接种于鸡胚的流感甲型PR8株病毒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中所含鞣酸有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伤寒、副伤寒、疾病、炭疽、白喉、绿脓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3.解毒:鞣酸能和很多重金属离子、生物碱及甙类形成不溶性的复合物,故可用作化学解毒剂。

4.其他:鞣酸在胃肠道中难吸收,在通过胃肠道时水解成没食子酸,没食子酸无收敛作用,易被吸收并在体内分解。鞣酸在粘膜及创伤表面如被吸收过量,可导致肝小叶中心坏死。临床主要作用:

1.肠炎经久不愈:五倍子醋炒,研成细末,每次服3克,米汤送服,日服2次。也可外敷治疗因受惊、饮食不调引起的婴幼儿轻型腹泻或迁延性腹泻,方法是:五倍子2份(炒黄),干姜2份,吴茱萸、公丁香各1份,研细混匀,每次取10克左右,白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儿脐部,胶布固定,每日1次,连用2-3次。

2.自汗、盗汗:五倍子焙黄(也可按5:1加入朱砂)研细末,温水调成糊状,

睡前敷于患儿脐中,外用胶布贴紧,不使漏气,连用1周左右。

3.小儿遗尿:五倍子适量、研成细末,敷于患儿脐部,外用胶布贴紧,不使漏气,次日晚洗净脐部,继续敷用,连用l周。

4.血肿、外伤:五倍子研末过筛(可加等量赤小豆),用食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包扎,2-3天换药1次,有消肿止痛之效,适用于跌打损伤、扭挫伤、闭合性骨折及骨科大血肿、妇科会阴血肿,也可用于乳腺炎、腮腺炎等。

5.疖肿疮痛:五倍子30克捣细末,醋调敷患处,每日3次,或用五倍子加黄柏、诃子、青果、明矾,水煎洗患处,每日1剂洗3次,连用5天。

6.脱肛:五倍子、煅龙骨各等分,研极细末,先以2%硼酸水或温开水洗净患处,用棉球蘸药粉轻轻扑在脱肛部黏膜上,用纱布托回肛门内,然后睡卧l小时,若每次大便后用五倍子、明矾各15克,水煎乘热熏洗半小时,再用上述药末,效果更佳。

7.痔疮:五倍子焙黄研成细末,用鸡蛋清调成锭塞入肛门,内痔翻出肿痛时,五倍子15克加苦硝30克,水煎洗患处。

8.脐部湿疹、溃疡、阴囊湿疹渗出糜烂、急性湿疹水疱:取五倍子、黄柏各等份研末外敷或用香油调敷。

9.乳头皲裂:五倍子、五味子各等分,研末,加入冰片少许,用生香油拌成糊状,外敷患处。

10.脚癣脚气、足趾缝湿烂:五倍子研末洗脚后撒于患处,或用五倍子20克,枯矾10克,研末调匀加50%醋酸毫升调匀,洗脚擦干后涂药液于患处,每晚1次。

临床新用途

1.治倒睫毛

(《中草药外治验方选》):五倍子15克,大白及9克。上2药分别碾成极细末再和匀,用糯米粉或炼蜂蜜少许调成糊状,涂敷于眼皮上,待干。

2.治口舌生疮

(1)五倍子5克,冰片2克,研为细末,撒布于患处。每日3次,2-3天即可治愈。

(2)五倍子3份、枯矾2份、白糖2克,研细,用1.5-3克香油调敷患处,每日2-3次。治疗例,痊愈例,好转例,无效18例。

(3)五倍子、青黛各等份,共研细末,加入少量冰片,混合,取药粉撒于溃疡面上,每日4-8次,治疗例,疗效显著。

(4)五倍子9克,川连3克,共研细面,过目筛.取适量药末置杯中,清水过药面,并加白酒1-2滴,然后将药杯置锅内隔水炖10-15分钟即成。用时将消毒棉签蘸药水涂擦50余例,均获良效。

(5)五倍子15克,青黛、月石各10克,冰片、枯矾各2.5克,珍珠粉1.5克。各药研末,混匀备用.直接吹撒口腔患处。

3.治牙痛

五倍子最能治牙痛,效果堪比止痛药。取五倍子10克,加水毫升,水煎后含漱,每次10-15分钟,即刻可止痛。

4.治咳嗽

取五倍子、胡桃肉、麦冬、五倍子各克,共研细末,每次取6克,加蜂蜜调服,早晚各一次。对经久治疗不愈的咳嗽有效。

5.治中耳炎

五倍子粉30克,枯矾粉30克,混匀制成倍枯散,先用双氧水将耳内脓液洗净,然后吹药,每日两次,至愈为止。

6.治小儿慢性腹泻

五倍子20克(炒黄),干姜20克,吴茱萸、公丁香各10克,研细混匀。每次取10克左右,用50°以上白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儿脐部,胶布固定,每日一次,连用1~3次即可治愈。也可五倍子醋炒,研成细末,每次服3克,米汤送服,日服2次。

7.治小儿遗尿

五倍子适量研成细末,敷于患儿脐部,纱布覆盖,外用胶布固定,次日晚上洗净脐部。继续敷用,一般7-14天可治愈。

8.治小儿夜啼

朱砂0.5克,五倍子1.5克,研末捏成饼,敷于脐中,外敷纱布,胶布固定,每晚更换1次,治疗12例,一般3-6次症状消失。

9.上消化道出血

五倍子主要成分有鞣酸,含量可达60%-70%,还含有没食子酸、脂肪、树脂及蜡质等,其主要药理作用有收敛性作用。取五倍子6克,水煎至毫升,口服,分3次服用,每日一剂,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有明显疗效。

10.治小儿鞘膜积液

五倍子、枯矾各10-15克。上药共研粗末,加清水-毫升煎熬,去渣取液,倒入碗内,待微温时,把阴囊全部浸泡在药液中,每次浸泡20-30分钟;每日1剂,浸泡2-3次;下次用时将药液加温,用药前先用温开水洗净外阴部。适用于小儿原发性和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等。治疗50例,痊愈46例,好转2例,无效2例.〖中医杂志 1981;22(10):34〗

11.治疗早泄

五倍子煎汤熏蒸浸泡阴茎龟头,每晚1次,15-20天为1疗程,治疗5例,单用本方而愈者2例,另外伴有阳痿、遗精的3例配合辨证内服中药而愈。

12.治阴囊湿疹

五倍子20克、乌贼骨10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以麻油调搽患处。每日3次,直至治愈。

13.治糖尿病

五倍子克,龙骨62克,茯苓克,研细,水或蜜丸.每次3-6克,日服3次,治疗期为3个月。治疗31例,有效率为87%。或五倍子为末,水服2-3克,日二服。

14.治单纯性甲状腺肿

五倍子放入砂锅内炒黄,冷却研末,睡前用米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次晨洗去,7次为1疗程,治疗23例,无效3例。〖四川中医 1989;(3):25〗

15.治自汗、盗汗

五倍子15克(焙黄),煅牡蛎20克,麻黄根10克,共研细末,温水调成糊状,睡前敷于患者脐中,纱布覆盖,胶布固定,连用一周即可。

16.治宫颈糜烂 

 (1)五倍子洗净晒干磨成粉状,与枯矾粉、甘油按1:1:2的比例混合,制成软膏,灭菌消毒后备用.常规冲洗阴道后,拭净宫颈分泌物,按照糜烂面将软膏捏成相应的大小,敷于糜烂面,用带线之阴道塞子填塞,12-24小时后拉出塞子,1周后复查。治疗31例,痊愈11例,好转17例,有效率为90.32%。

 (2)五倍子8克,黄柏8克,炒蒲黄3克,正冰片1.5克共研细末,制成黄倍散,先用1%绵茵陈煎剂冲洗阴道并拭干,将药末喷洒于宫颈口糜烂处,如果阴道较松者,再放入塞子,保留24小时,隔日冲洗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暂停性生活.治疗宫颈糜烂57例,痊愈41例,显效14例,进步2例。(3)五倍子、重楼洗净晒干,碾成细末,与甘油按1:1:2的比例调成软膏,消毒备用.洁净宫颈及阴道分泌物,根据糜烂面大小将软膏适量敷于单层纱布上,制成阴道塞子,放置于糜烂面24小时取出,3天复诊后再重新放置.经期及经前禁用,上药期间禁房事.共治疗31例,平均每人治疗2次.一个月后复查26例,其中痊愈18例,好转7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2%.

17.治脱肛

五倍子、煅龙骨各等分,研极细末,先以2%硼酸水或温开水洗净患处,用棉球蘸药粉轻轻扑在脱肛部黏膜上,用纱布托回肛门内,然后睡卧l小时,若每次大便后用五倍子、明矾各15克,水煎乘热熏洗半小时,再用上述药末,效果更佳。

18.治痔疮

a.五倍子焙黄研成细末,用鸡蛋清调成锭塞入肛门,内痔翻出肿痛时,五倍子15克,加苦硝30克水煎洗患处。当归克,防风50克,五倍子30克。加水煎煮,过滤备用。热熏片刻后坐浴,日1剂,日熏浴3-4次。治疗内痔嵌顿性水肿63例,效果良好。b.五倍子500g,拣净捣碎,浸泡于1000ml52.5%的乙醇中,密封存放1~2个月,过滤后煮沸消毒备用.局麻下注入适量于痔核内,使之成紫褐色为度.治疗80例(其中内痔5例,环痔3例,混合痔72例),10~20天治愈者21例,21~30天治愈者54例,30天以上治愈率为100%.〖湖北中医杂志 1984;(2):25〗

 C.五倍子、朴硝、荆芥、防风、明矾、乌梅、穿心莲各30g,加水1200ml,煎至600ml备用.取200ml于盆内,加热水800ml,熏蒸患部,待水温合适后坐浴片刻,3次/日.治疗痔疮200例,痊愈164例,好转36例.其中炎性外痔和血栓性外痔的痊愈率均在90%以上,混合痔56例,痊愈8例,好转48例.〖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5﹔(1):33〗

 d.当归100g,防风50g,五倍子30g.加水煎煮,过滤备用.热熏片刻后坐浴,日1剂,日熏浴3~4次.治疗内痔嵌顿性水肿63例,效果良好.〖中国肛肠病杂志1986;(3):41〗

19.治牛皮癣

五倍子15克,枯矾10克,冰片9克共为细末,用食醋浸泡7天。用棉棒蘸取药液擦患处,每日3-5次,5天为一疗程。

20.治疖肿疮痛

五倍子20克,黄柏、连翘、川芎、红花、明矾各15克,水煎洗患处。每日一剂,一日3次,连用3-5天。

21.治疤痕

陈醋克、五倍子90克、蜈蚣一条、蜂蜜20克、冰片0.6克。用砂锅将醋上火熬30分钟,加入蜂蜜熬至沸腾后将五倍子粉用筛子慢慢筛入,边筛边顺同一方向搅,全部筛入后用文火熬成膏壮,离火加入蜈蚣粉和冰片搅匀既成,装入玻璃器中。用时将药膏均匀涂在厚布上贴患处(不可用金属用具,以免造成色素)。此膏具有破瘀软坚之功效,但患者不可求治心切,一定要耐心使用才可见效,不可频繁用药膏(这样反而会效果差),隔2-3天换药一次效佳。

22.治冻疮

五倍子9克,荆芥15克,煎汁洗浸患部,用于冻疮未破者,效果满意。五倍子粉、生猪油等量捣烂制作油膏,冻疮久不愈者将油膏摊于纱布上,贴于患处,用橡皮膏固定。对于手足皲裂及冻疮久不愈者有显效。

23.治乳头皲裂

五倍子、五味子、白及各等份,研末,加入冰片少许,用香油搅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一次,一周左右即可痊愈。

24.治手脚皲裂

五倍子10克,紫草5克,共研为细粉,撒于皲裂周围肤上,外用胶布贴住。

25.治带状疱疹 

五倍子、生黄柏、伸筋草、生半夏、面粉各等份,食醋调成糊,敷于患处,外贴白麻纸,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治疗22例,全部治愈。雄黄64克,五倍子70克,枯矾50克,共研粉末,加香油适量调匀外涂,治疗23例,全部治愈。

26.治传染性软疣

五倍子5份,乌梅、枯矾、大黄各1份,雄黄2份,研细末,用适量醋调成软膏敷患处,治疗93例,全部治愈治愈时间平均为7.5天。

27.治脂溢性皮炎

五倍子、杏仁等份,白酒浸3天,外涂,每日3-5次。治疗4例,痊愈3例,复发1例。

28.治脓疱背痈

(1)细辛克,五倍子克,冰片2.5克,前二药共研细末加入后者研匀备用。先用苦参熬汁洗净患处,将药末敷满疮面即可,每日换药1次,治疗脓疱疮效果良好。五倍子g,研末,另外取蜂蜜克,文火煎,将五倍子末倒入蜂蜜中,搅匀,以不焦糊为度,取出晾干,研面.用时加适量米醋调成膏,涂敷患处,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治疗化脓性疾病有效。

(2)取五倍子3份、地榆3份、枯矾1份、冰片1份,研末,用3%双氧水清洗疮面后,将药末涂于皮损处。

29.治皮肤溃疡

先用生理盐水洗净溃疡面,外围皮肤以1‰新洁尔灭溶液消毒,再将蜈蚣、五倍子各等份研极细末制成的散剂撒在溃疡上。治疗15例,痊愈14例,无效1例。

30.治脚癣

a.五倍子20克,枯矾10克,研末,加50%醋酸毫升调匀。将药液涂于患处,每晚一次,直至痊愈。或炒五倍子、黄丹各等份,研细外敷,治疗脚癣50例,一般在2-3天内治愈。b.炒五倍子、黄丹各等份,研细外敷,治疗脚癣50余例,一般在2~3天内治愈.〖新中医 1977;(3):49〗

c.五倍子、枯矾等份,研细,于睡前洗脚后撒患处,隔日1次,治疗8例,用药4次而愈.〖中级医刊 1966;(7):464〗

31.治疗外伤

(1)五倍子克(用量视敷药范围大小而定),放铁锅内炒至深黄色,再研成极细末,放入有盖的药罐内,加适量的醋和蜜(各等量),调成糊状备用.敷时面积要大于伤痛面积,敷药厚度要均匀,不必用纱布包扎,一般5天左右换药1次.治疗外伤6例,其中单用五倍子膏外敷1-2治愈者例,敷药2-3次治愈者例,敷药4-5次治愈者65例。

(2)五倍子研末过筛(可加等量赤小豆),用食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包扎,2-3天换药1次,有消肿止痛之效,适用于跌打损伤、扭挫伤、闭合性骨折及骨科大血肿、妇科会阴血肿,也可用于乳腺炎、腮腺炎等。

32.治疗灼伤

五倍子9克,生炉甘石9克,蜂蜜18-24克,制成膏剂,外涂局部,1-2天换药1次,治疗氢氟酸灼伤6例,硫酸灼伤12例,盐酸灼伤3例,敌敌畏灼伤4例,氟硅酸钠灼伤2例,双手Ⅱ度电烧伤2例,油烫伤1例,效果良好。或五倍子、栀子各15克研末,冰片适量混匀,用食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包扎,2-3天换药一次。 33.治疗白喉 五倍子10份,冰片3份,研细,喷咽部,每日3~4次,用于白喉急性期有效.〖赤脚医生杂志 1977;(1):27〗

34.治疗肺结核盗汗 五倍子5份,辰砂1份,研细水调糊状,睡前敷脐,次晨揭去,连用2夜,治疗盗汗18例,药后汗止.〖中医杂志 1965;(4):7〗

35.治疗肿瘤病盗汗 五倍子2~3g,研末敷脐中,外贴伤湿止痛膏固定,24小时换药1次,连用2次,治疗肿瘤盗汗596人次,无效19人次,有效率为96.81%.〖辽宁中医杂志 1988;(4):33〗36.治疗小儿夜啼 朱砂0.5g,五倍子1.5g,研末捏成饼,敷于脐中,外敷纱布,胶布固定,每晚更换1次,治疗12例,一般3~6次症状消失.〖四川中医 1984;(6):50〗37.治疗小儿脓耳 五倍子、枯矾等份,加冰片制成倍枯散.先用3%双氧水清洗耳道,用消毒棉签拭净耳内分泌物,取倍枯散适量吹入耳中,治疗49例,其中48例均于3天内痊愈.〖陕西中医 1988;9(3):124〗

注意事项

  宜忌:外感风寒或肺有实热之咳嗽及积滞未清之泻痢忌服。

五倍子含有大量鞣质,不宜与酶制品同服,以免影响疗效。

五倍子含有鞣酸,其有干扰食物吸收之作用(沉淀蛋白质),但在小肠之碱性环境中,蛋白质可重新被释出,因此食物和饮料中含少量鞣酸是无害的,但大量时如过度饮茶,可延缓食物之吸收。更大量甚至可引起刺激、腐蚀,特别在空腹时可导致疼痛、呕吐、下泻或便秘.一般情况下,停药后上述症状可自行消失,若症状严重者可给予对症处理。

使用方法

外洗:取五倍子90克煎水,滤渣备用。先将头发用洗发水洗净,再用此药液泡洗擦干即可。此法对头部脂溢性皮炎有疗效。

漱口:取五倍子适量煎水,每天用以漱口3~4次。可治疗急慢性口腔炎、齿龈炎、风火牙疼。此外,对急慢性咽炎和扁桃体炎也有一定的疗效。

填脐:取五倍子粉适量调食醋,填满肚脐。外用纱布包好,每日睡前敷定,次日晨起清洗。此法用于治疗小儿遗尿、男子遗精、妇女子宫脱垂效果显著。

浸泡:取五倍子克,煎水1盆,浸泡双脚15分钟,每日1次。可治疗脚生湿疹和脚癣。也可浸泡用以治疗痔疮。

膏药:独珍膏(《普济方》):治软硬疖,诸热毒疱疮。五倍子,炒焦为末,油调,纸花贴。一方水调涂,仍入麻油数点。

五倍子蜜膏:取五倍子适量,将其炒黑研末,用蜂蜜、米醋各半调成稠糊状,外敷患处,每天1~3次,常用于治疗疖痈肿痛等症。

 倍蜜粉:取五倍子适量,将其用50%蜜水拌匀,文火炒至深黄色,取出待冷后研末备用。使用时取适量粉末外敷疮面,凡士林纱布覆盖,绷带固定,隔天换药1次,常用于治疗小腿溃疡、疮面腐臭流水等症。

  倍冰散:取五倍子5克,冰片1克,共研为细末,撒于患处,常用于治疗口舌生疮等症。

倍矾散:取五倍子粉、枯矾粉各30克,混合均匀,用过氧化氢将耳内脓液洗净后吹药,每天2次,至愈为止,对急(慢)性中耳炎有良效。

五倍子糖粉:取五倍子、白糖各等量,混合在一起,搽于患处,每天3次,常用于治疗口舌生疮、溃疡等症。

配伍效用:

 倍子配伍茯苓、龙骨五倍子固精止遗;茯苓宁心安神,健脾利湿;龙骨涩精止遗、镇心安神.三者伍用,有涩精止遗、安神定志之功效,用於治疗虚劳、遗精滑泻、心神不安诸症.

 五倍子配伍牡蛎、五味子五倍子收敛止汗;牡蛎收敛潜阳;五味子生津敛汗.三者伍用,有收敛止汗、潜阳生津之功效,用於治疗阴虚盗汗、多汗、阳气浮越者.

  五倍子配伍五味子五倍子敛肺降火、敛汗止汗、固精涩肠;五味子敛肺益肾、敛汗止汗、生津止渴.二药伍用,共奏敛肺止咳、止泻固脱之功效,用於治疗肺肾两虚之久咳、气喘、自汗、盗汗;脾肾两虚之久泻久痢;肾虚不摄之遗精滑泄、带下、崩漏等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jiej.com/mxzqgy/652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