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锐:“健康吉林”咨询专家
医院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年至年赴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院脊柱外科研修,年5月以高级学者身份赴美国Emory大学医学院骨医院(SHOS)交流。主持多项科研课题,发表20余篇核心期刊和SCI收录论文,出版专著5部,获吉林大学医疗成果奖3项。擅长颈椎、腰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于颈腰椎管狭窄症、胸椎韧带骨化症、重度腰椎滑脱症、脊柱畸形等疾病的手术治疗具有较高水平。
脊柱是什么样的器官有哪些作用?
脊柱是躯干上的中轴骨,一共是由颈椎、胸椎、腰椎及尾椎四部分组成构成人体躯干的中轴,其中包括颈椎的七块椎体、胸椎的十二块椎体、腰椎的五块椎体、五块椎体融合成一块构成骶骨,四块椎体融合构成尾骨,脊柱总共有24个活动节段,颈椎和腰椎形成生理前凸,胸椎和骶椎形成生理后凸,这使得人体在站立时矢状位保持平衡。椎体自头端向尾端逐渐增大,所承受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大。
椎体间通过椎间盘和椎间小关节连接,使得整个脊柱有一定的活动度和稳定性,可做前驱、后伸、左右侧倾和左右旋转6个方向活动,这样使得整个躯干不是僵硬的,可以在三维空间内进行有限度的活动,这种活动功能是由椎体间的连接造成的,连接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椎间盘,椎间盘组织从解剖学上分成三个部分,最中央的的是髓核组织,髓核组织是含由含水量较高的胶原蛋白构成的,主要的作用是吸收震荡和传导各个方向的应力,在他周围有纵横交错的纤维环把髓核限制在中央,纤维环连接到上下椎体上的那一部分就是椎体软骨终板。我们所说的颈椎间盘腰椎间盘突出症,实际上说的就是纤维环破裂后中央的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周围神经组织产生疼痛麻木的病理变化过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脊柱会发生哪些变化?
随着年龄增长髓核内的含水量下降,椎间高度下降,椎间活动度增大产生相对不稳定,作用于终板及关节突的应力增大,人体将产生一个保护性的机制来限制椎间不稳,椎体周围的软骨终板和骨性终板增生出来增加接触面积,关节突关节增生,使得已经失去稳定性的椎间连接重新获得稳定性,这其实是人类适应性的一个反应性机能。但是当这种机能超出了一定的限度时,骨质增生将致椎管容积减小。在颈椎,严重者将会出现脊髓受压,患者出现双手发笨、双下肢麻木、行走不稳、踩棉花感等症状,我们诊断为颈椎管狭窄症。腰椎严重者将会出现间歇性跛行的症状(站立行走一段时间后,病人将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酸麻胀痛等感觉,蹲下休息会时症状缓解,起身又能行走一段距离),这个时候我们就诊断病人得了腰椎管狭窄症,随着狭窄越来越重,病人行走距离也会越来越短。所以退变型疾病在临床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及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起的骨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生于脊柱。常常引起患者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因椎体高度丢失产生驼背的问题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病,都有哪些表现?
首先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表现为骨量减少,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主要的临床表现有:
1.腰背部疼痛最常见,主要原因是由于骨吸收增加,在吸收过程中骨小梁破坏、消失和骨膜下骨皮质吸收均会引起疼痛,疼痛多在清晨睡醒时加重,或久坐不动后稍微一活动即出现疼痛,在充分活动后疼痛可缓解,疼痛从酸痛到剧痛不等,后者多发生在骨折的病人。
2.身高缩短、驼背,胸腰段易受压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严重后凸畸形者将引起呼吸系统的变化,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每节椎体可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可缩短3-6mm。
3.骨折,脊柱骨折、桡骨远端的骨折、股骨上端骨折等。其中脊柱压缩性骨折是最常见的部位。
骨质疏松症与哪些原因有关?
1.内分泌因素:性激素直接影响骨的代谢,雌激素、雄激素和孕激素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对维持骨量起重要作用。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可引起早期快速骨丢失。
2.遗传因素:骨质疏松患者健康亲属的骨量均值比无骨质疏松家族史的人低。骨密度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由多个基因所控制。
3.营养因素:老年人因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过量都对钙的平衡和骨钙含量起负性调节作用。
4.失用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机体负荷可以增加骨转换率、刺激成骨细胞生物活性,增加骨的重建和骨量的积累。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都有哪些特点?
多发生于女性患者,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快速下降有关。在绝经期开始,骨量丢失率每年2%—3%,这种丢失率维持在5—10年,之后下降到每年0.5%的丢失率。我们自年到年总共手术治疗了例患者,其中例为女性患者,占76.5%。发病年龄多发生于60—70岁,脊柱骨折多发生于第1腰椎,其次为胸12椎体,然后为胸11椎体。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常常受伤暴力很轻或是没有明确的受伤史。有很多病人无明显诱因出现背部疼痛,或是很轻微的力量,例如打个喷嚏、或是扭伤后出现背部疼痛,经检查发现出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常常会出现多发椎体骨折,有些可能已经成为陈旧性的,普通X线片或者CT检查并不能分辨或者发现有些隐匿性骨折,需要行MRI进行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有哪些?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病人越来越多,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规范化诊疗引起了我国骨科专家的重视。顾锐参与年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病专项基金组织国内专家编写“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规范化诊疗—白皮书”其中的工作,旨在将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疗规范化和标准化并推向全国。
目前针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主要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即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手术在局麻下进行,过程中病人完全是清醒的,手术通过很细的穿刺针在40分钟内完成,基本0出血,术程中可以和主刀医生进行交流,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地活动。该术后具有很好的止痛效果及恢复椎体的高度,避免后凸畸形。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患者经常发生在老年人群,骨折后因疼痛活动受限,不能下地活动,保守治疗需要卧床3月,长期卧床常常引起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等并发症。该手术可以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并发症。作为一种新的手术,PKP无疑给以前认为治疗困难的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能够快速、高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疼痛可以行热敷、高频电疗、紫外线照射等对症治疗。
增强肌力练习、做背伸肌力等纠正畸形的练习等康复治疗。
怎么样预防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预防首先是对骨质疏松的预防。主要针对骨质疏松的发病因素进行预防。
1.常规补钙及骨活化剂:骨质疏松患者负钙平衡的原因之一是肠道对钙的吸收障碍。具有活性的维生素D能加强肠道内钙磷的吸收,调节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及骨细胞的分化,促进骨形成。
2.骨吸收抑制药物:例如降钙素等,防止骨矿含量的进一步丢失,并使骨密度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还有助于骨质疏松伴随的疼痛。
3.适当保持一定的户外活动:长期坚持有规律的行走或跑步、爬楼梯,均可减少由于增龄而导致的骨量丢失,可以增加椎体的骨密度。
4.积极治疗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甲旁亢等。预防椎体骨折,对老年患者的活动场所要做到有较好的照明,地面要干燥,以防跌倒。
编辑:高伟珊责任编辑:韩力
投稿邮箱:jilin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渶澶х殑鍖婚櫌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嚭鍚嶅尰闄?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