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健康时刻牵动着妈妈的心情,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时期,最怕的就是娃突然发烧。
一旦测出宝宝的体温略有升高,特别是超过了37℃,妈妈们就会十分紧张:
「糟糕!娃是不是生病了?是不是发烧了?」
然后就会焦虑不已。
但大家所理解的「发烧」和真正意义上的「发烧」并不一样。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
宝宝体温超过37℃
不一定是发烧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人体的温度,会一定范围内存在波动。对于婴幼儿来说,更是如此,一些非疾病因素,也能引起体温升高:
宝宝一天中的体温是不同的
人体的体温会在一天之中不停波动,婴幼儿也是这样。
通常清晨和上午体温会低一些,下午和傍晚体温升高,最多可以相差1℃左右。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宝宝更容易在晚上发高烧。
不同状态下,宝宝的体温不同
日常生活中,宝宝吃奶、大量的活动、哭闹等行为后,都会出现体温暂时升高的情况。
所以在给宝宝测体温时,都会建议大家,选择宝宝吃完奶半个小时以后,处于平静状态的时候。
此外,如果宝宝近期正在出牙,或者接种过疫苗,也会出现体温偏高的情况。
这时候测出来的体温,很可能只是「虚晃一枪」。
婴儿发烧的标准
和成年人也不一样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一般成人会把腋温37℃,作为健康体温的参考标准,一旦超过,就会担心是不是发烧了。
但婴幼儿的健康体温,通常都要高于成人。
婴儿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为了让身体感觉舒适、保持恒温,婴儿自身设定的温度,就会比成人要高一些。
想要判断宝宝是否发烧,当然也不能按照37℃这个成人标准了。
不同的测量位置,测到的温度相差也很大,要是用测得的肛温,去比照腋温的正常值范围,肯定是要吓一跳的。
对于发烧的标准,美国儿科学会给出的建议是:
测量位置
发热标准
肛温、耳温、额温
38℃或以上
口腔温度
37.8℃或以上
腋窝温度
37.2℃或以上
如果体温达到这个数字,就说明宝宝可能出现发烧了。
而我国《0~5岁不明原因发热循证指南》给出的发烧标准则是:
测量位置
发热标准
直肠温度(肛温)
38℃或以上
腋窝温度
37.5℃或以上
看过上面的标准,大家也不难发现,权威机构对发烧标准的定义,并不完全一样。
这恰好说明,体温升高的确是疾病带来的表现之一,但不能反过来,将体温升高,作为疾病的判断标准。
医生也不会仅通过体温,就对生病程度做出判断的。所以家长也要放平心态,相比于体温计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