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脊柱压缩性骨折在脊柱外科很常见,在美国每年约有70万例由于骨质疏松导致的压缩骨折。骨质疏松后骨强度降低,脊柱不能承担正常的应力,外伤甚至有时咳嗽、打喷嚏、扭腰或提重物即能造成椎体骨折。
一
什么是压缩性骨折?
因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即称骨折。压缩性骨折常见于腰椎压缩型骨折。腰椎压缩型骨折,是指以椎体纵向高度被“压扁”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脊椎骨折,也是脊椎骨折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的缘故,发生率更高。
二
压缩性骨折的部位在哪?
人的脊柱由24个椎骨组成(不包括骶椎和尾椎),这些椎骨相互连接构成脊柱,形成了躯干的支架。椎骨前部叫椎体,压缩骨折就发生在这个部位。在每个椎体后方都有一个骨环,椎骨相互连接后这些骨环就构成了椎管,脊髓即位于椎管内,受到椎骨的保护。脊髓由数百万根神经纤维组成,严重的压缩骨折可能会将椎体的碎块推入椎管压迫脊髓,导致部分或完全截瘫。
三
压缩性骨折的原因有哪些?
正常的骨能够承担日常活动产生的应力。但如果力量太大或骨质质量不好就可能导致脊柱压缩骨折。所受力量太大一般是外伤,如摔倒时屁股着地或车祸中撞击头部,这类损伤通常会导致椎体后部骨折。而导致骨质质量降低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是骨质疏松。50岁以上妇女、50岁前绝经的妇女、身体瘦弱的女性和吸烟人群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骨质强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即使很轻的力量也会导致骨折。甚至诸如一些很简单的动作如穿袜子等也会导致骨折。由于身体前屈,椎体前部被压缩成楔形,从而导致驼背。其他原因如甲状旁腺本身疾病或肾脏、皮肤或甲状旁腺肿瘤导致的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脊柱转移癌等也会导致骨质强度下降。
四
压缩性骨折的症状和危害
因骨质强度较差导致的骨折起初可能没有症状或仅有很轻微的疼痛,疼痛一般位于骨折部位。约有2/3的脊柱压缩骨折患者并未发现,因为许多患者认为背痛是因为劳累、上了年纪或得了关节炎。但随着病情发展,脊柱出现驼背,椎体高度丢失使椎旁肌肉也相对变短,这样背部肌肉就必须更加用力,继而导致肌肉疲劳疼痛。这种疼痛一般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非常剧烈。
外伤性压缩骨折一般疼痛比较剧烈并可能连带大腿疼痛。如果椎体骨折严重,骨块可能会突入椎管压迫脊髓,继而导致肌肉瘫痪或感觉异常。这类骨折还可能导致脊柱不稳。脊柱会逐渐前倾,不但会加重驼背,而且可能会导致迟发性脊髓损害,即起初没有瘫痪症状,但随着脊柱后凸逐渐加重,椎体后方逐渐压迫脊髓,出现瘫痪。对骨折稳定性较差的患者应及早手术治疗。
还有一些患者曾有轻微外伤史,数月或数周后疼痛消失,但数月或数年后症状复发、加重并出现脊柱后凸畸形,文献中将其称之为Kummell病,与一般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相比,其疼痛程度更为剧烈,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也明显要高。由于椎体发生进行性塌陷,在骨折局部可出现后凸畸形及椎管狭窄。患者常有明显的神经根性疼痛,严重者还可因脊髓、圆锥及马尾损害而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这类患者也应早期手术治疗。
另外还有一些患者,由于胸腰椎压缩骨折未予治疗或治疗不当而逐渐进展或压缩程度较大,导致胸腰段后凸畸形(驼背),人体为代偿这种驼背自发性出现下腰椎代偿性前凸。这种腰椎前凸增大会改变下腰段肌肉和韧带的生物力学环境,导致长期的腰部疼痛,并且会诱发腰椎退变。对老年患者来说,如果存在下腰段退变,还可能出现下肢疼痛等腰椎管狭窄症症状。
五
压缩性骨折如何检查?
1.最常用的检查就是普通X线检查,就是我们常说的拍个片子(DR)。主要作用就是初步判断压缩的位置和脊柱的整体情况,可以让医生有一个整体的判断。
2.做完DR如果发现的确存在压缩骨折,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做CT了,为什么拍片子已经发现压缩骨折了,还要拍CT呢?
因为:普通拍片告诉我们了是否有骨折,但骨折累及多大范围?骨折是否稳定?换句话说骨折了是否需要做手术,怎么手术都需要CT告知临床医生。
3.那么磁共振(MRI)检查又有什么作用呢?
拍完片子,做完CT骨折的情况都了解清楚了,这个时候建议做一个磁共振,特别是对于压缩相对比较严重的骨折,因为椎体的后方和周围就是我们的脊髓、神经,换句话说骨折有没有伤到神经这个需要磁共振来判断。如果伤到神经了,那么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会引起下肢瘫痪或者活动障碍等后遗症哦。另外骨折的椎体周围有没有血肿,韧带有没有损伤,等等一些精细结构的变化都需要磁共振来解决。
还有一点很重要:老年人骨质疏松很容易引起骨折,可能这次骨折之前也有骨折,怎么区分是以前的骨折还是刚刚的骨折呢?这个也需要磁共振来帮我们判断。不然把陈旧性骨折当成新鲜骨折来处理,而把轻微的新鲜骨折漏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六
压缩性骨折如何治疗?
非手术治疗
轻度的压缩骨折并不需手术治疗,通过卧床和佩戴特殊支具经过8周左右即可愈合。药物治疗主要是镇痛,并非促进骨折愈合。疼痛缓解后患者活动便能相对容易。支具与患者身体要匹配,限制患者前屈,这样就能保护椎体直至骨折愈合。当然佩戴支具期间要限制提重物和弯腰等活动。不过要注意的一点是,压缩骨折主要发生在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这类患者与年轻患者区别较大:首先这类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他们对卧床治疗耐受力较差,长期卧床很可能会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便秘等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的危害和治疗难度往往会超过骨折本身,甚至会导致死亡。其次,这类患者对卧床和支具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常常无法忍受卧床和支具固定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尤其是卧床吃饭和大小便,对突然需要改变生活规律的人来说难以接受。第三,长期卧床会增加护理负担,对一般家庭而言难以承受。所以,对这类患者而言,微创手术不啻为一个较好的选择。
手术治疗
较重的压缩骨折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解除疼痛、恢复脊柱的序列和稳定性。手术分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两类。开放手术只用于严重创伤、骨块不稳定或对脊髓和神经造成损害的患者。对骨折压缩较重、陈旧骨折或估计微创手术难以恢复脊柱序列的患者,有时也需进行开放手术。而对大多数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来说,目前已基本不采用开放手术,对其治疗一般采用两种新的微创手术,即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这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切口小、对肌肉和骨破坏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椎体成形术临床全称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属于微创手术,是通过向病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聚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acrylate,PMMA)或人工骨达到强化椎体的技术。
七
压缩性骨折的康复
外伤性脊柱骨折的康复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有时患者需进行2-3个月的康复治疗,完全恢复可能需一年。大多数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需8周左右才能康复。骨折6-8周后患者应进行理疗,这对那些由于限制活动肌肉萎缩的患者和持续疼痛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最初治疗主要是控制疼痛和炎症,冰敷和电疗比较有效,也可进行按摩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另外也需改善姿势,进行柔韧度、力量和姿势练习。必要时需辅以硬性支具或穿紧身衣固定。还要进行身体机能训练,形成新的运动方式,包括坐、卧、站、走以及提拉物体的运动,在工作和生活中避免骨折部张力过大。最后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经常咨询医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检查和治疗请咨询医生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