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
支原体肺炎
小儿肺炎
肺炎严重吗
坠积性肺炎

半夏厚朴汤的灵活运用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征并治第二十二》,主治咽中异物,咳咯不去,饮食无碍,后世称为梅核气,西医称为咽神经官能症,咽异感证或心源性空咽综合征。现在认为,该病由七情郁结,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聚湿生痰,痰气交阻于咽喉而成。治以理气降逆,化痰利咽。半夏厚朴汤中半夏功专降逆化痰,厚朴长于行气散结,茯苓健脾除湿,生姜既助半夏降逆,又助茯苓化痰,苏叶行气宽中,开胸利膈,芳香醒脾,性轻扬升浮,载诸药上行以达病所。全方降逆为主,稍佐升散,化痰理气,行气散结,是治疗梅核气的经典方,至今仍为临床治疗该病的首选方。现代中医临床已经将其扩展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多个系统的疾病治疗中。

一、第一层应用,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的现代应用

首先,梅核气-半夏厚朴汤证的临床表现特点。

梅核气,病名见于宋·朱肱《南阳活人书》,以咽部有异物梗阻感为中心证候。其特征为咽部似有异物梗阻,时轻时重,亦可突然消失,在情结波动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梗阻感每可加重,而当心情愉悦或工作繁忙,注意力分散时,则可减轻,甚或消失,无吞咽困难,亦无咽喉疼痛。

本病一般可分为肝气上逆、气滞痰凝、阴虚火旺三类证候。肝气上逆证,主症咽部梗阻不适随情志变化而加重或减轻,并伴有胸胁闷胀为特征,多用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来治疗;气滞痰凝证,以咽部如物梗阻、胸脘作胀、咽喉部有粘液、苔腻为特征,即为本方证、半夏厚朴汤证;阴虚火旺证I以咽部时感异物梗塞、口干胁痛、烦躁易怒为特征,多用丹栀逍遥派合养阴清肺汤疏肝、养阴。

本方证、气滞痰凝的半夏厚朴汤证介于肝气上逆与阴虚火旺证之间,是该病从气分、到水分、血分转换的中间环节,故其向气分偏斜则为柴胡疏肝散证,向血分偏向则为丹栀逍遥散合养阴清肺汤证。

其次,梅核气-半夏厚朴汤证的病机结构与治法结构

梅核气-半夏厚朴汤证的病机为七情郁结,痰气凝滞。其病机要点为气滞、痰凝,治法要点为降逆、祛痰与升散。按照这个治法结构,该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由半夏、生姜、茯苓组成的小半夏加茯苓汤、祛痰的单元,而后世在应用时,湿邪偏重者,加苍术;痰多而粘者,加胆南星、瓜蒌;痰湿化热、郁火偏重者,加山栀子、黄连;纳呆者,加六轴、山楂、麦芽。第二部分是由半夏、厚朴组成的理气单元,半夏、厚朴理气、下气,而肝气郁偏重者,加香附、木香、郁金;肝气失调者,加柴胡、白芍。第三部分是由苏叶、生姜组成的升散单元,苏叶、生姜升散,辅助厚朴理气,即后世所谓宣卫以宣肺,或《内经》所谓“肝欲散,以辛散之”;又本病肝气郁滞可以由心阳虚、子病害母导致,故本方有合桂枝汤温通心阳的机会。

总之,以半夏、厚朴与苏叶引领以上祛痰、行气与辛散温通三组药物,半夏厚朴汤就形成了一个结构清楚的用药体系。

再次,梅核气-半夏厚朴汤的治未病特点

该病的病机演变系由七情郁结引起肝气郁滞、上逆,再由气滞导致痰凝,痰凝日久损伤阴血而导致阴虚火旺。故该病治疗时一方面注意情志疏导,预防其发生、加重,另一方面应该谨防损伤阴血,防止其加重。

半夏厚朴汤理气化痰,行中有降,是治疗梅核气气滞痰凝证的经典方。但全方总体偏于温燥,故使用时应当中病即止,痰涎去除大半、苔滑、腻减轻大半时即需要换用其他方剂,如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合养阴清肺汤等。

间接治疗,原著散表以散里、宣卫以宣肺、祛痰以行气都属于间接治疗的方法。后世应用本方时,健脾以祛痰之源、养肝血而助肝气疏泄是常用的间治法。

最后,梅核气-半夏厚朴汤证的治疗策略

梅核气-半夏厚朴汤证的病机为七情郁结、气滞痰凝,基本的治法为祛痰、行气。原著以祛痰为主导,以痰去则气行为大法;后世则以行气为主导,以气行则痰自消的策略。如陈元犀:“盖妇人气郁居多,或偶感客邪,依痰凝结,窒塞咽中,如有炙脔状。即《千金》所谓咽中贴贴状,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者,今人名日梅核气是也。主以半夏厚朴汤者,方中以半夏降逆气,厚朴解结气,茯苓消痰,尤妙以生姜通神明,助正祛邪,以紫苏之辛香散其郁气。郁散气调,而凝结焉有不化者哉?后人以此汤变其分两,治胸腹满闷呕逆等症,名七气汤,以治七情之病。“(《金匮方歌括》卷6)

总之,后世医家丰富、发展了关于梅核气临床表现、病因病机与治疗策略的认识,从《金匮》半夏厚朴汤证一个方证,发展为包括半夏厚朴汤、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合养阴清肺汤证在内的三个方证。病因更强调七情致病,病机传变认识到了阴血亏虚;治疗策略也从祛痰为主导过渡为行气为主导。

二、第二层临床应用,半夏厚朴汤证主症拓展

该方证的主症拓展主要是是以半夏证为线索展开的。这些主症只要以痰阻气滞的基本病机,见到舌苔厚腻、白腻,口内粘腻,就可以考虑适应半夏厚朴汤。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经,功效祛痰、降逆、散结,可以利咽、止呕、止咳、定悸、安眠等。而半夏厚朴汤的主症可以依次排列为咽喉不利类症状、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咳嗽痰多等呼吸系统症状以及心悸等心血管系统疾病。下面我们按照这个次序依次介绍半夏厚朴汤的临床应用。

首先是咽喉部的症状,从神经官能症、癔病类的咽喉不适,到咽喉部的疾病如咽炎、扁桃体炎、喉源性咳嗽、声带水肿、生理性的悬雍垂过长,表现为咽部异物感时,咽喉附近的颈部疾病如甲状腺肿大、甲亢、颈椎骨质增生等也可使用本方。当然,也有学者从其治疗癔病出发,将该方扩大应用到其他神经精神异常疾病,如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癔病、癫痫、抑郁症、震颤麻痹等。

其次是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相关的疾病如食管狭窄、食管痉挛、急慢性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再次是咳痰多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本方用治顽固性鼻炎、声带麻痹白斑小结、扁桃体炎、慢性咽炎、咽部术后的黏膜修复、慢性咳嗽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慢性扁桃体炎、过敏性哮喘、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气管炎、老年坠积性肺炎等效果甚佳。

最后是其他疾病,如心悸、胸痹、浮肿等心血管疾病,内耳眩晕症、闭经、妊娠呕吐、更年期综合征、环枢椎半脱位伴咽部异物感、奔豚气病等属气滞痰阻所致的其他疾病。

《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主要应用于体质虚,女性性格,表现有神经质症候群者。如胃肠虚弱症、胃下垂症、胃驰缓症、食道憩室症、食道痉挛、妊娠恶阻等表现胃症状者;神经衰弱、癔病、血脉症、神经质、不眠症、神经官能症、神经性食道狭窄症、恐怖症、郁病等以神经症状为主者;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喘息、百日咳、巴塞杜氏病、声带浮肿、嗄声、咽喉刺激感、异物感、瘙痒感等表现咽喉附近症状者;颜面水肿、阴囊水肿、肾炎、肾病等表现浮肿症状者。以心情沉重,郁久不解,喜好孤独,咽中异物感,腹部软弱,兼动悸,浮肿,喘咳,胸痛,尿量减少等为目标。

三、第三层临床应用,半夏厚朴汤证的病机拓展

半夏厚朴汤证的病机性质为痰阻气滞,但是病位可以随着主症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一般而言,癔病等与情志相关的疾病多定位在肝与心,咽喉炎症类疾病多定位在肺,而咽喉周围增生类疾病多定位在肝,而消化系统疾病定位在脾胃,呼吸系统疾病定位在肺,而心悸、以及精神神经异常疾病多定位在心。

四、第四层临床应用,半夏厚朴汤治未病特点

本方的间接治疗前面已经谈过。应用本方时主要时防范半夏温燥伤阴。需要注意的是在经方中有一个与半夏厚朴汤证主症类似、而病机与全身状态却与之相反的方证,就是《金匮》肺痿篇的麦门冬汤证。其主症特点是“大逆上气,咽喉不利”,咽喉部有粘稠难以咯出的少量的痰涎,这是典型的半夏证,却发生在气阴两虚以阴虚有热为主的麦门冬体质上,故治疗用麦门冬七升配半夏一升,再佐以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补益气阴而成。麦门冬汤与半夏厚朴汤证都是以半夏证为主症,不同的二者全身的体质状态、病机性质是相反的。半夏厚朴汤证是痰涎阻闭,而麦门冬汤证是阴虚内热。

五、半夏厚朴汤治疗策略关键

使用本方也要遵守先祛邪实、后补正虚的总体治疗策略。本方证为痰阻气滞证,在治疗过程中,本方行气祛痰,当痰浊邪气去气大半时,需要去掉半夏以防半夏伤阴;在痰浊邪气快去除干净时,该用杞菊地黄汤加生黄芪等健脾药物来补脾肾、善后固本。

张军伟医生的个人信息

张军伟,男,糖尿病肾病专家,副主任中医师,医院业务院长,出身中医世家,豫北方成堂第六代中医传人,一九九六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河南省黄帝内经学会临证研究院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南省黄帝内经学会张从正学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加拿大天方中医药研究院首席会诊专家,韩国张从正医学传承导师及客座教授。

擅长: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心、糖尿病脑、糖尿病眼、糖尿病肾、糖尿病足)、肾脏疾病(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炎、间质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及中医内科疑难杂症等,尤其采用三维立体疗法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

师从国医泰斗,全国知名糖尿病专家杨有鹤老师,师从省内知名中医专家,张氏医学继承人张玉芳老师,潜心钻研,读经典,做临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发表论文数篇!参与编写《杨有鹤糖尿病治疗经验医案》。

猛扫下面这个







































长春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有什么偏方治疗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jiej.com/zqgfy/1632.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