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找到一个比较接地气的标题,而且相对比较含蓄,但本文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指出《资本论》的致命逻辑漏洞,然后飞戈一击,彻底把它永久性的封装进思想史的垃圾填埋场。以免它时不时地借尸还魂,回到地面上蛊惑人心。虽然不少自由主义者对这本著作早就嗤之以鼻,但无可否认的是,这本书依然有很多的信徒,尤其是在中国,不管是真信、假信还是迷信,其原因就在于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对资本论的批判蜻蜓点水,没有击中要害,所以还有人认为“马克思是对的”,“资本主义经济是不人道的剥削经济”,“社会主义还有生命力”。
按照现代经济法学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属于和平的、契约性的、合作性的、公平的工商业经济。
工商业经济可以分开说。在商业层面,是商品所有者和需求者之间的公平、互惠互利的交易,并不存在剥削,当然不排除交易中带来的效用增值的分配不平等,但只要交易不存在欺诈,交易双方都是获利者。这一结论是亚当.斯密以来的经济学共识,而且得到充分的市场验证。为什么交易会导致交易各方利益增加,本文就不重复这些常识了。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商业交易有一个前提是交易主体权利平等,没有支配、附属关系,否则交易不可能公平,也就不叫商业交易,而是抢夺了。从而可以明白在人类进入商业贸易层面之后,交易者获得了公平的身份,这个身份在政治领域就叫公民。商业贸易改变了人际关系,使每个人获得独立的人格尊严和自主的主体地位,这在政治学领域被称为人权。也就是说,商业制度的发育,意味着人类社会关系开始从暴力主宰转型为和平平等的契约缔结。
在工业层面,通过企业从事生产和科研,创造商品、服务,创造各种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这是财富的一种新型来源,过去财富来自自然资源,来自动植物本身的生物功能,通过暴力即可占有和掠夺最大份额的资源,但工业生产就纯粹依靠生产技术和设备,依靠工业设计创造能力,从而使财富来源建立在人的创造力基础上,知识、经验和智力基础上,这就彻底使人际关系由暴力走向和平和理性,而商业交易之所以存在,也在于个人才能无法暴力占有,只能和平的交易!从而实现了人类文明进一步升级,由暴力支配的、等级性的和相对封闭单一的农业生产转向开放的、平等的、契约的工商业时代。为适应这种文明的转型,政治制度也走向了契约性质的法治和人人平等的民主制。——由于本人并非一个专业的经济学者,所以即使在进行经济分析的也会有其他理念的阐述,当然资本论本来就是政治经济学,少不了政治的视觉。强调工商业的价值,就是证明这种文明的转型本身是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的进步行为,而马克思只承认经济上的巨大成就,而拒绝工商业制度的确立在人际关系缔造上的进步意义和不可或缺的支撑价值,这是一种政治偏见。
企业生产是建立在主体平等基础上的契约性合作模式。这种合作又包含两大类,一类是企业的非人力资本可以是独资可以是合资也可以是股份制,但现代企业多以合作型公司模式进行,而且通过证券市场建立多元化的资本主体,这种严格按照契约建立的资本关系是一种公平的关系,这里不予探讨。另一类是人力资本,同样按照合同契约组建。虽然企业的劳动力(劳动力这个术语本身并不能概括企业生产者的身份和价值,但暂时使用这个约定表述)不一定被当成资本,生产者进入企业,是以契约和交易形式参与企业,通常生产者并不被认为是企业的成员,而只是雇工。也就是说,企业组织是一种双重结构的契约合作组织。先是资本主体契约建立企业,接下来是企业同生产者建立契约,这后一种契约也就是通常所谓的劳资关系的建立,同样是依据公平交易的法则进行,没有强制,而是双方基于自利和自愿的选择建立合作。工人,员工相当于向企业提供人的能力,包括体力、智力、技术等资源和服务,换取一定的报酬。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分歧就出来了,马克思认为资本家或者企业主雇佣工人,就发生了剥削。也就是说,在劳资商定报酬的时候,企业方没有支付生产工人应得的报酬。
企业主、资本家雇佣工人,是一种两厢情愿的公平契约,怎么会是剥削呢?
马克思认为工人因为是赤贫的无产阶级,在生存压力下不得不签署不平等契约。这个理由确实可以成立,但无法成一个充足理由,也就是说,被迫接受低工资低福利的工人肯定存在,但只是在一些特殊场合出现,不是普遍现象。比如在经济不景气周期,比如在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的时候,就有一些人为了生存接受低劣的工资待遇。
即使有人因为一贫如洗,只能廉价出卖劳力,也不意味着工人就一定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为什么?
一个人为什么沦为赤贫,比如大生产导致小手工业者亏损破产,这是自由竞争的产物,难道自由竞争错了吗?一个人自己经营不善,不改进升级,导致亏损,这是自己的原因导致的破产者为了生存不得不同有资本的人合作,但你没有资本,怎么可以获得同对对方一样的报酬呢?另外一些农村破产农民进城,如果排除乡村的权力掠夺,权贵掠夺导致的不公平因素,同样是个人能力机遇等因素导致,你自己懒笨,时运不佳导致一贫如洗,这是公平合理的分化。总之,一个人因为正常的竞争不得不选择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生存资源,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而他加入企业也是可以改观自身处境的选择,至少可以谋生。恰恰是资本家的企业提供了工作机会,给一贫如洗者获得维生的机遇!企业工资低要么因为工人知识技能少,没有资格获得高报酬,要么因为劳动力资源过剩本身带来的贬值。
如果给企业打工是被剥削,为什么富士康门前经常有长长的求职队伍?你可以自主创业,你可以回家种田,没有人逼你必须去工厂受剥削。人们选择企业打工,恰恰是因为他们认为企业提供的待遇更高,比自己创业风险更少,收益更稳定,这是一种自愿自主的选择。
有人会提出疑问,如果资本家不存在剥削,为什么资本家往往越来越富,出有车,吃有海参鲍鱼,还有美女投怀送抱,而一些打工仔仅够生活开销?
资本家的收入比打工仔的工资高得多,其原因不是因为剥削,而是因为企业财富的来源不仅仅来自劳动。拿煤炭工人来说,挖煤工作每个月几千工资,而他挖出的煤可能价值百万,这百万利润,不是煤炭工人的体力劳动附加上去的,而是煤炭本身的功效和市场供需决定的,煤炭能够燃烧产生热能,可以做化工原料,这是煤炭自身具有的交换价值,市场供需关系则可能导致煤炭价格暴涨或者积压卖不出去。
煤炭工人的报酬由什么决定呢?一是煤炭工人的能力(商品效用的一种),这里主要是体力,当机械开采的成本低于人工开采,企业主会果断地采用机械,也就是说,煤炭工人的劳动可以由机械取代,如果认定工人创造价值,也就必须承认,那些替代了工人的机械同样创造了价值。二是煤炭工人的供需关系,愿意挖煤的少,工人工资就高,挖煤的人多,老板就可能降低工资,这与剥削没有任何关系。一般情况下,即使煤炭老板持续亏损,煤炭工人也照常获得收入(当然前提是不发生非法拖欠工资,而出现拖欠工资,也是公共管理不作为的问题,与企业合作模式没有必然关系),剥削从何而来?
同样道理,煤矿老板和煤炭工人之间剥削问题不存在,其他企业雇佣双方也都是契约性合作,是自愿和公平的。想当年笔者到深圳打工,就看到很多打工者聚集在工厂门前,眼巴巴等待老板高管给他们打工机会。你以为他们就那么贱,非要求着给剥削吗?
在高科技企业,管理型、技术型、创造设计型打工者的报酬相当高,最高的那一个阶层,被称为打工皇帝,每年的薪酬是上千万上亿,甚至比老板利润还高,为什么?因为付工资的尺度是市场供需原则和智力效用原则。
上面只是实例论证,关于企业是否存在剥削的问题,必须进一步从逻辑上严密指证资本论的谬论。因为正是资本论,支撑了资本剥削的观点,支撑了阶级斗争的合理性。对于资本论的批判也有不少民间版本,一些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也对资本论有所批判,比如米塞斯、弗里德曼、哈耶克、张五常等等,但是,他们的批判或者蜻蜓点水,或者不得要领,所以还有很多人认为资本论对资本剥削的论证是雄辩的科学。资本论需要致命一击才能彻底地被扔进理论的垃圾堆。
资本论认定资本剥削的关键就是劳动价值论。这也是超过四百万字的资本论的致命的脚后跟(阿克琉斯之踵)。劳动价值论有什么问题呢?
首先,马克思玩了一回瞒天过海,他先把商品定义为用来交易的劳动产品。这个定义本身是不成立的,因为天然资源不需要劳动就有价值,比如人造钻石和天然钻石之间花费的劳动有天壤之别,但价格却相差无几,甚至不需要劳动的天然钻石价格更高;尽管绝大多数商品是劳动生产出来的,也无法否认马克思定义的不成立。正确的商品定义是,用来交易的使用价值或效用,用来交易的任何物品或服务。
接下来,他把商品的价值做了一个特殊的定义:价值,就是用来交易的无差别人类劳动。马克思劳动价值的秘密就隐藏在这个似是而非的定义中。迄今为止,也只有本人对这个概念进行了有力澄清。
凭什么认定商品的价值就是劳动?难道没有经过劳动的商品就没有价值?一颗天然宝石,价值几百万美元,包含了多少劳动呢?开采的劳动或许是一笔巨大的成本,但开采宝石和开采普通岩石其劳动量可以完全等同,为什么结果不同,显然是因为宝石和普通岩石本身的价值差异,而不是劳动。必须明确一点,劳动不一定创造价值,愚笨的劳动甚至毁灭价值。
商品价值的真正的来源在于商品的内在结构。对于一般商品而言,商品物理化学结构决定了商品功能和价值,对于知识文化商品而言,其价值来自知识体系的结构,音乐的价值来自音符的特殊组合。商品的内在结构决定价值,外在于商品的劳动行为当然可以在结构缔造中起到推动作用,甚至是关键作用,但并不构成商品内在价值的一部分。
诚然,劳动不一定创造价值,但创造性劳动也确实可以创造价值。一个天生丽质的文盲美女去做妓女,直接就可以比丑博士卖到更高的价钱,但是如果文盲美女经过学习培训,不仅可以去天上人间打工,还可以做某视的节目主持人,然后再去做妓女,就可以卖到超高价,甚至可以换成一个政协委员或者其他什么官职,比如著名的某大校长。
那么是否就可以认为劳动不一定创造价值,但从一般规律而言,劳动确实创造了商品的价值或者说创造了商品的增加值,尽管不是全部的价值呢?
劳动确实可以创造价值,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脑力劳动创造的价值比自然资源的价值广大很多,这也是一吨煤炭没有一个小小的手机芯片值钱的原因。但是,凡是属于劳动创造的价值,劳动者必然分享到了其创造的价值的相应报酬,而不是遭受了剥削,比如发明家通过发明专利获得巨额收入。
让我们继续追踪马克思的诡辩逻辑。
马克思很狡猾,他把商品价值定义为劳动,就可以反过来证明劳动者(无产阶级)创造了价值,因为劳动就是价值啊!这多聪明,多无耻啊。这同某国政权宣称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所以为人民服务的党就是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就可以领导人民一样,强词夺理,而且还有些让人无话可说。其逻辑上的关键在于前提错误,一个虚假的前提推论出了一连串的合理结果,如果不怀疑不质疑其虚假的前提,就可以让诡辩蒙混过关。
当然马克思肯定知道,光靠一个简单定义不足以说服人,而且这个定义本身是站不住脚的,为了遮蔽人们对他的定义的质疑,他就需要进一步论证。
因为劳动是千差万别的,做手工的劳动和编写程序的劳动可谓相距甚远,根本无法比较,所以,他必须把这个劳动定义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才能成为一种通用尺度。
那么他的“无差别的劳动”有合理依据吗?其实没有,伟大的导师就是这么任性,为了自圆其说,他可以不断地重新定义!
当然马克思毕竟是马克思,他所谓的无差别劳动固然是他的主观虚构,但他也要说服他自己啊。于是,他把无差别劳动转换成抽象劳动,一般工人的劳动属于具体劳动,而马克思讨论商品价值的时候,是讨论抽象劳动,既然工人的劳动都是具体的,而马克思认定的劳动价值是抽象劳动的价值,这岂不是说明普通劳动者也不是劳动价值的创造者,因为他的劳动并不是抽象劳动啊!
马克思当然不这么认为,他说,只要把具体劳动一抽象,就得到了抽象劳动!玄啊,玄之又玄。就好像一枚硬币经过一个法师开光之后,就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样,普通劳动者的具体劳动经过马克思一抽象,就变成了可以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无差别劳动!
马克思就这样通过概念的转换,就像一个伟大魔术师,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要把一个简单道具变成个一个大活人来,他是要证明劳动价值是真理的发现,他要证明资本家剥削了工人。
从逻辑上说,所谓抽象,就是在人的观念体系中,抽取具象事物的共同属性,得到该类事物的共性特征,这种共性就是一种普遍性,比如,千差万别的狗可以抽象为“由狼驯化而来的,担负警戒或者扮演宠物角色,对大便有一定嗜好的动物”。为什么你只看到过有限的几只狗,就可以在任何其他场合辨认其他未曾见过的狗,这就是因为人脑中有了关于狗的一般知识。同理,如果对具体复杂的劳动进行抽象,也可以得到劳动的一般共性,比如劳动是人运用体力或者脑力的行为,劳动具有改造事物结构的功能,劳动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改造世界、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行为……这就是抽象劳动的内涵。但问题来了,这种抽象劳动剥离了劳动的具体形态,这样的抽象属性能够作为评判商品具体价值的尺度吗?而商品的价值,恰恰在于产品结构的独特性,而不是产品结构的抽象的共性!用抽象的尺度度量具象,这本身是不可能的。
马克思显然不会在上述逻辑矛盾中纠缠。他说,为什么一袋大米和一件衣服可以交换,这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也就是西方经济学家所谓的效用)可以成交,说明使用价值不是商品交易的尺度,不同商品可以交换意味着两件商品存在等量的共同物,所以需要另外找尺度,他提供的尺度就是价值,也就是无差别的、抽象的劳动。一袋大米和一件衣服能够成交,是因为他们包含的同等的劳动,包含的等量的无差别的劳动!马克思的这个逻辑是不是让你觉得无可辩驳?
错!
因为劳动必然是千差万别的,如果劳动可以抽象成无差别的劳动。那么为什么使用价值就不可以抽象成无差别的使用价值呢?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脱了裤子打屁多此一举呢?显然,他就是要证明商品的价值就是来自劳动。而一个灵力主义的民间思想家也可以宣称,两件功能、外形迥异的商品能够成交,完全是因为商品被生产者赋予了同等的灵力,为什么心灵手巧的姑娘编织的毛衣比笨手笨脚的男人编织的毛衣更值钱,就是因为女人比男人更富有灵力。为什么《功夫足球》里面赵薇想着恋人的时候,做的馒头是甜的,而失恋后做的馒头是苦的?这也是一种心灵力量的驱使!大家对比一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灵力价值论有什么高下之分吗?
现在,大家围观我是怎么直接证明使用价值恰恰就是商品交易的尺度的!
兄弟们,我问你,你买手机是为了什么?显然是为了打电话,为了上网购物聊天勾搭美女……也就是说,你买手机的目的是因为手机很有用,为什么你买智能手机而不是普通手机,买不能被官方破解的苹果手机而不是红米、华为手机,都因为你要的东西能够满足你的某些需要,这个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效用!你是购买手机打电话上网的使用价值而不是购买富士康工人的血汗!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难道还有比这个使用价值更有资格充当交易的尺度的东西吗?这个道理难道不是简单明了吗?
据说富士康生产一个苹果手机最多赚几百块钱,手机成本也只有几百块钱,但苹果公司为什么可以卖你四五千块?说明苹果公司不会傻到按照劳动成本去定价。
同样,你去购买伟哥,目的是为了获得伟哥提高性能力的功效,为了满足你在女人那里的虚荣心,但你偏偏说,我购买伟哥的目的,不是因为可以提高性能力,而是为了表达对辉瑞公司劳动者的敬意,那么,我只能说,你太马克思了,你太虚伪了。当然这说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尺度论是一种虚伪虚假的理论。
我的论证还没有完,因为上面是例证,可以让大家可以切身感受的例证。下面还需要逻辑的论证。
按照马克思的逻辑,一袋大米与一件上衣可以成交,一个是满足口腹的,一个是保暖遮羞美容的,两类不同的使用价值能够成交,成交的尺度或标准怎么可能是使用价值呢?
马克思在分析上述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分析框架的设定,就是认定两种交易一定需要等量的共同物,成交就应该有一个交易的等式:(一件衣服的)X=(一袋大米的)X。这个等式中的X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在现代货币主导交易的时代可以表述为:一件衣服=元,一袋大米=元,于是我们可以推出一件衣服=一袋大米,成交!上面中的X就是现代货币。
接下来就很简单了,我们只要知道货币是什么就可以了。货币是什么?货币就是一般使用价值,一般效用,也就是对商品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一种度量。
任何商品和服务都可以兑换成一定数量的货币,为什么?就是因为任何商品都一定具有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这种对人的需要满足属性,就是商品的效用或使用价值,任何具有这种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属性的东西,都被称为财富,货币就是财富的符号。
为什么一百元可以买一件衣服或者一大袋米,或者一块牛排,或者一束玫瑰花,或者是北京昌平区低档娱乐场所(雷X洋遇难的地方)三陪女戴
套打飞机的半价小费……就因为这些东西在不同场合,给当事人带来相同的满足感受。一袋米和一件衣服能够成交,也就是因为一袋米和一件衣服可以同时满足交易双方的需要。所以,我们可以雄辩地证明,交易的尺度就是效用,是使用价值!
我的《人类主义伦理学》著作中提出了一个简单明了的交易公式或者说价格公式:价格(单位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x需求量/供给量。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商品价值或者定价的核心依据,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怎么来的?使用价值来自商品本身的结构,包括物理化学结构,也包括符号信息结构(体现在知识文艺类商品之中、计算机应用程序之中),而商品结构既可以来自于大自然的自然生成,比如天然矿产,天然资源,动植物的生理功能,也来自而且主要来自于生产过程,其中包括商品的结构设计(含工具设备的发明创造)、商品结构的生成程序设计,商品结构的组装,在这些分类中,可以看到商品的结构设计和生产设计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一般工人的劳动主要体现为按照设计组装商品的机械式劳动,这种简单机械式的劳动可以用机器人取代,这意味着一般劳动者基本上没有创造价值,仅仅是劳动力的机械能的转移,肢体工具的运用,所以报酬低微。而那些从事设计的工作,创造发明的工作,其报酬就非常高,一些专利的专业设计与发明者,往往就因为这种创造能力成为企业发起人,成为富豪,诺贝尔就是其中一个。
从商品价值来源就可以看出,劳动确实起到了作用,但不同劳动的作用不同,报酬也不同,一个杰出的发明家和管理人才,如果按照必要劳动时间发工资,他们就不可能获得巨额劳动报酬,资本家显然不是按照马克思所谓的必要劳动时间的尺度发工资。
马克思的抽象劳动无法度量具体商品价值,所以他不得不再次虚构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度量劳动价值的概念。问题是,劳动的价值不可能用时间度量的,一个笨蛋,就是用一生的努力,也写不出一首被人认可的诗歌,而一个天才的诗人,在几分钟就可以写出一首流传千百年的不朽诗句来。同样,爱因斯坦用专利局工作的闲暇时间,就写出了颠覆传统物理学的相对论,这也是时间无法度量的。在工厂的工具发明、技术创新,也需要人的聪明才智,需要人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来源于人脑的知识结构、逻辑结构与思维方式,与花费的时间多少就没有任何比例性关系。
马克思用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来分析商品价值,就纯粹是扯淡。资本家付工资的尺度,同样是按照商品交易的一般规则进行的:工资=劳动者使用价值x需求量/供给量。劳动者具有的创造力越强,其工资就越高,为什么一些管理才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非常高,就是因为其创造能力强。但这些在企业中具有杰出价值的人,满足他们生存的“必要劳动时间”的成本同普通劳动者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如果资本家用马克思假设的尺度发工资,不会有人愿意给这样混账的马克思主义的资本家打工。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工智能化时代,知识和智力,不仅仅在市场中充当被雇佣的角色,也可以充当企业发起的主角,以前的企业通过雄厚的资金或者矿山、机器、厂房而成立,今天,企业法人也通过发明、设想而召唤到创投资金。以前是货币资本雇佣知识技能人才,现在出现知识创意雇佣货币资本的情况。实质上,这是企业组织方式的革命。
投资主体的变化意味着传统意义的私有制正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股份制把这一变化发挥到了极致。股份制体现了资本主体之间的契约性合作,开放式、证券化的股份制企业与其说是私有,不如说是合作共有。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益占据主导地位,原先简单的体力劳动者向脑力劳动者转化,这是生产力发展对工人的一种解放。工人从体力型向技术型和智能型转变,新型劳动者的功用价值因为技术和能力的提升而提升,由此形成更高的交换价值,更高的工资报酬;而且,工人的智力能力由教育形成,这不能被他人占有,因而,占有的不平等也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而消解,当社会财富、经济地位取决于个人的教育水平,人与人就变得更为平等。现代社会已出现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超过企业主的现象,原因就在于知识和技术资本的功用价值超过了非技术资本。
事实上,资本论的错误逻辑给落后的、被奴役群体带来的不是解放和拯救,而是从政治到经济上的多重灾难。一方面,从上个世纪以来,由于苏联社会主义的出现,使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尤其是资本剥削理论深远影响,导致很多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因为畏惧资本剥削不敢利用外资,也就不能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生产,从而使其社会发展得不到更好的推进,使这些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远(印度就是其中之一,民主化的印度原本可以有更快的发展速度)。而那些向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开放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很快地获得了工业化,甚至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事实上,在一个没有民主法治的极权社会,反而有权力的剥削。垄断性权力直接占有和垄断公共资源,在政治上通过任命的而非选举的人事制度剥夺其它人进入权力机构的机会,通过垄断银行占有社会资源的配置权,通过优厚的公务员福利制度把作管理与服务社会之用的纳税人税金装进自己口袋,通过权力寻租同行贿者共同掠夺侵害公众的利益,通过传媒、出版业的垄断而剥夺其它人追求真理和传播自己的思想的权利……在科学技术已相当发达的今天,在个人的肉体生存变得更加容易的今天,已没有比精神上的奴役更让人痛苦的了。资本主义不是一个剥削社会,而强制-等级制度的社会才是典型的剥削与奴役的社会。在一些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既存在城市人口对农村人口的制度性剥削,也存在官僚群体对民众的奴役和剥削;垄断企业通过垄断定价,形成对消费者的剥削;权势集团通过垄断资源配置权获得超额垄断利润,并通过高福利和制度性寻租获得经济上的特殊报酬,统治集团公开或者隐蔽地把公共资源变成他们的私人资源……这种社会模式实质上仍然属典型的剥削社会。不仅是经济剥削,而是包括从政治到经济到文化到精神信仰的全方位的剥夺奴役。
行文至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错误的,资本剥削的论证是不成功的,资本不存在剥削。这也就让暴力夺权、暴力掠夺资本家地主的财富的做法就没有任何合理性和合法性,就是赤裸裸的抢劫和恐怖主义。以后谁还要说资本主义存在剥削,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反驳。
如果要用简短的文字说服对手资本主义企业不存在剥削,可以简单地指出这样几点。第一,劳动力交易是自愿、和平的契约合作型交易,劳动者愿意向企业出售自己的劳动力,是因为认为这样做是有利可图的。就好比一个人出卖其他商品赚钱的做法是一样的,一个人卖鸡蛋是为了赚钱,为什么卖劳力就是为了给资本家剥削呢?如果出卖劳力是被剥削,意味着出卖劳力越多,就越贫困,但事实上,很多不惜加班加点工作的打工者更富有,他们甚至积累了足够了资本自己做老板。
第二,市场交易是一种符合帕累托改善原则的行为,也就是说,市场交易行为,体现为交易双方都得到增益(当然欺骗性、强迫性交易除外),劳动力市场交易同样是带来双方利益增加的行为。在经济学上,可以运用埃及沃斯方盒的框架来解释市场交易可以带来交易双方的更多利益。
第三,在生产过程中,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商品的结构,在缔造商品的结构的生产活动中,真正创造价值的是工具发明,技术设计和管理才能,普通劳动者的劳动不创造价值,只是肢体工具的使用和体力的消耗,这种体力型劳动完全可以被机械取代,人工智能时代,越来越多的体力型劳动正在被人工机械取代。
第四,资本家发工资,是按照“工资=劳动力的效用x需求量/供给量”的规则进行的,这个尺度不一定掌握的非常准确,但肯定是不存在制度性剥削的,在需求远远大于供给也就是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之下,资本家支付的工资会高于劳动力本身的效用。就好比在发达国家一个清洁工的工资也可以非常高一样,因为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做清洁工,这不是因为清洁工的劳动价值有多高,而是因为市场供需规则发挥了作用。
第五,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工人的工资也普遍很低,甚至比私企低(垄断企业除外),这岂不说明国有企业也存在剥削?
第六,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分化不是剥削造成的,而是因为不同人的素质差异和不同人血缘继承的起点差异。事实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一种比较均衡的橄榄型的社会财富分配模式,暴富阶层和极贫阶层都是少数。这完全打破了资本主义剥削导致两极分化的预言。
恰恰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成了一种按照权力身份等级分配财富的模式,形成了泾渭分明的权贵阶层和受剥夺的普通贱民阶层。
当然,资本主义企业不存在对劳动者的制度性剥削,并非就可以说市场经济的交易都是绝对公平合理的,因为交易也存在欺骗,在议价过程中也存在各种信息不对称因素干扰而影响公平,比如在一些信息不透明的交易中,专业者更容易欺骗其他人,莆田系的医生可以把一个普通的包块当成恶性肿瘤来治疗,河南的骗子也可以把几十元的仿冒古董当成真古董欺骗你,某党更厉害,把逻辑上漏洞百出的马克思主义当科学真理强行兜售给了中国人,价格是全部的政治权力、公共资源和人生尊严。当然,他们是依靠暴力掌握的政权,强加的。
市场经济也存在垄断导致的垄断价格,构成垄断性剥削。也因为这个原因,资本主义社会有反垄断法。而恰恰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垄断了工厂垄断了土地、矿产、垄断了权力,导致普遍而毫无约束的垄断性剥削:权力剥削。
资本没有剥削,企业雇佣工人是互惠互利的合作。马克思所指控的地主资本家剥削就完全不成立,暴力夺取政权的行为就是非法的。
如果中国依然将资本论钦定为科学真理,以此为依据重新回到封闭的权力计划经济模式,只能导致倒退封闭破产崩溃。中国不同美国打贸易战,意味着中国没有选择后退,是一种务实的做法,虽然这种选择和他们意识形态的固执构成了巨大张力撕扯与痛楚。
彻底看清楚资本论的错误,认识工商业文明的必然趋势和不可替代的巨大价值,是中国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必要的思想解放。
最后啰嗦一句,我为什么那么清晰有力地看到了资本论的致命的脚后跟,是因为我的人类主义哲学框架的强大解析能力。欢迎哪看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比较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